最近,有一档旅游综艺节目《一路繁花》掀起了一场大风波,而这场风波的中心人物,是那个曾在影坛叱咤风云的刘晓庆。
要说旅游综艺一般是走治愈路线的,拍拍风景美食,然后加点明星的人间烟火气息,观众看着养眼,明星玩得轻松,就算节目组再怎么整点小冲突,也不会翻起大浪。
《一路繁花》却因为一场所谓的“吃鱼”事件,硬是把节目搞成了一场舆论风暴,连看客都热闹得不得了,何况是当事人。
事情本身其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越是这种小事,偏偏越容易发酵。
那天,刘晓庆作为队长,带着一行八个人在节目里四处找饭店吃饭。
当时天色不早,再加上这一行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到每家店不是关门就是营业时间结束。
在这般艰难的状况下,刘晓庆和蔡明总算找到了一家营业的饭店。
谁曾想到,这家店的老板娘不仅开门营业,还正好是刘晓庆的粉丝,当场表态要请他们吃饭。
这下总算是有了希望,大家就地坐下开饭。
可能因为饿得着急,桌上那条鱼没等被分菜,就被刘晓庆“敞开吃”了。
一条鱼被她吃得差不多之后,她还在直播中揶揄地笑称:“我多吃一条鱼又怎么了?
都吃光了也没浪费嘛。
”听起来调侃轻松,可这场戏到了节目组的后期剪辑手里,摇身一变,成了一段充满“隐喻”和“剧情”的所谓“名场面”。
仔细想想,《一路繁花》本质上走的就是一种“穷游”风格,主打展现明星生活里的真实模样。
但没想到,这档节目的“穷游”概念直接被鱼引发的冲突推向了社交网络的风口浪尖。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立刻分成两个阵营,吵得不可开交。
一方认为刘晓庆作为领队,这样的分餐行为不妥;另一方则表示是李小冉太会“挑事”。
于是乎,争吵声就像不握手言和的相持战一样,持续地震耳欲聋,把这条鱼送上了热搜榜。
当然,深究综艺的惯性套路,所谓的“矛盾激化”,显然不仅仅是明星个人的行为问题。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综艺节目在后期剪辑上是手段“花多不厌”的,“戏剧化”永远是收视率的王牌。
这条鱼本来也没什么,但偏偏被恶意剪辑之后,成了刘晓庆这一趴的核心剧情,观众看着起劲,但里面透出的算计味,也显而易见。
刘晓庆显然不是一个会乖乖忍气吞声的人。
这位娱乐圈的“老江湖”迅速通过个人直播回应了此事,而她的豁达态度也确实让不少网友对她改观了几分。
她在镜头里轻描淡写地解释:“就那么点小事,我这人性子直,过两分钟大概就会忘了。
”说话的样子随意中又透着洒脱。
虽然话语平淡,却能让人看出她对网络舆论并不放在心上。
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
当有观众问她是否会继续参与节目时,她突然丢下一句意味深长的“不会去了”,并附带轻描淡写的那句“我得慎重考虑”。
这番话看似云淡风轻,却让人立刻感受到她对节目组的不满,甚至一时掀起了另外一波关注的高潮。
不过,刘晓庆并非是只为自己澄清。
她在直播里还特别提到了一点,为李小冉说了几句公道话。
她表示,舆论对李小冉的指责并不公平,很多画面其实也被“巧妙剪辑”过了。
“另一方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这句话里明显透出她对节目组的不满。
她话里话外地指责综艺为了博眼球,不惜颠倒黑白、挑拨是非。
这段话被不少网友解读为“薄发的怒气”,但刘晓庆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理直气壮的不满,却依然保持着分寸,没有直接点名批评。
其实,对于稍微了解综艺制作流程的人而言,这种剪辑手段并不新鲜。
从一个细节取材延伸出“爆炸性剧情”,这样的“高明”手段,节目导演吴彤的确玩得娴熟。
从一开始的“穷游”概念,到节目里设置那些处处考验体力和默契的“艰难局势”,再到后期制造的所谓戏剧化矛盾,整档节目看似是一场姐妹之间的苦乐共行,实则是一场打着“戏剧冲突”标签兜售噱头的秀场。
甚至在节目预告中,我们还能看到李小冉靠着刘晓庆的肩膀哭得撕心裂肺的画面。
前后极端反差的情节设置,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情绪,节目组自然是笑而不语,收视率妥妥地提了上去。
有人说,“刘晓庆这次算好了脾气,要是换了别人,可能早就两句话回怼节目组了。
”这话乍听像玩笑,但越想越觉得讽刺。
作为明星,他们往往只能选择两条路,要么压下心头怒气“忍一时风平浪静”,要么就像刘晓庆一样,用柔和又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不动怒,却也不退让。
归根结底,《一路繁花》似乎又一次印证了“综艺套路化”已成常态。
它看似以“亲民”为标签,探索明星的真实日常生活,实际上依旧没逃出制造矛盾的“至高原则”。
与其说是“穷游”,不如说是“精心编排”的斗场。
在节目里,年轻演员如贺峻霖、牛在在等人忙得像“工具人”,活生生被节目流程压成为了衬托“姐姐们”冲突的“陪衬角色”。
观众在笑看明星现场互撕之余,未尝感受不到这种流程化操作的窒息感。
而刘晓庆的这次直播回应,不光是为自己争口气,也等于给这样的电视节目形式敲响了警钟。
当综艺对于剪辑撩拨冲突的痴迷越发浓烈,它换来的也许只是一时的喧闹,而难以真正赢得观众的尊重。
刘晓庆用她的方式让节目组明白,明星和观众都不可能被套路轻易愚弄。
这场风波虽已尘埃落定,但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也许,到底什么是综艺的真与美,什么是观众真正想要的内容,这才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