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1月17日凌晨,数百架战机划过海湾的地平线,10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对伊拉克多处重要军事部门进行精准轰炸,所有主要军事目标,被全部瘫痪,海湾战争打响了。
面对美国为首的34个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了局部战争。面对多国部队的80万军力,伊拉克120万人大军严阵以待,双方相差40万兵力的差距,并且这些老兵们基本都经历了两伊战争长达8年的洗礼,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面对美国,他们毫无畏惧。
然而在接下来的40多天里,伊拉克的大军连一个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但是自己的军事基地却接连遭到打击。不同于以往的炸弹洗地,这次的美军只是拿出了数千枚导弹,不断的对他们的军事目标发动空袭。

而这些导弹也和以往大不寻常,他们不但可以再空中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向,甚至还可以让导弹精准的钻进伊拉克作战指挥部的烟囱,对其内部进行精准打击。而伊拉克的百万大军,既听不到来自指挥所的命令,也找不到多国部队的敌军,只能呆呆的守在原地等待美国的导弹轰炸。
他们不是不知道自己没有抢夺到制空权,但只要伊拉克的战机刚一起飞,就会在还没驶离机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被美军击毁。

在42天之后多国部队就以水土不服得病等原由牺牲598人,对伊拉克死亡十几万人的战果结束了这场战争。海湾战争一出,震惊整个世界。全世界都看到了现代化战争的可怕,和其打破传统作战的思想模式。
而美国能够做到这个水平只是因为他们多了一样东西,芯片。
01芯片战争

其实关于芯片战争,前几年已经传得非常火热了。我国和美国之间,因为芯片问题已经闹出了太多矛盾。但其实海湾战争时,美国能用利用芯片做到这个水平,一举改变战争模式,当年的苏联也是有机会做到这一步的。
但是一直到苏联解体,他们在半导体行业,都始终没有追上美国的脚步。在60年代时,美国和苏联之间对于芯片的理解就已经不太相同了。当时美国主要发展的芯片已经逐步转为了半导体,而苏联还在使用着有着长长管状造型的真空管芯片。

这种真空管芯片是由灯丝式灯泡演变而来,这种真空管芯片虽然造型稍大,但是他们却相当的结实耐用。尤其在核爆环境下的EMP冲击下抗干扰能力极强,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芯片类型。正因为它的这些优点,也成功让当时的苏联对它产生了更大的好感。
而我们现在所常见和使用的芯片,是布满晶体管的集成电路。这种芯片最开始是被用于计算火炮的弹道,之后又被用于计算核武器的爆炸范围。
在这种需求之下,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而苏联虽然比美国要晚一些,但也在几个星期之后,也造出了苏联的第一个晶体管。
02两国的态度

尽管两国几乎是同一时间造出了后来改变世界的晶体管,但是两国对待这种东西的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在贝尔实验室发出这玩意之后,美国的军方就十分敏感,要求这项东西必须不能泄露军事机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公开。
但是贝尔实验室的高层却看出了这东西未来的潜力,于是骗军说这东西用处不大,他们只是拿来做助听器的。而美国军方毕竟也不懂,还真就相信了他们的说法。于是晶体管发展,以助听器为掩护,开始进行不断发展。
而苏联的态度其实和美国的军方比较像,甚至更加强硬。苏联的军方压根就不相信这种晶体管未来能有什么发展。他们的认为这东西最多也就像美国对外宣传的那样,这玩意只能做做助听器。想让它研发出对军方有效的东西,简直是白日做梦。

由于苏联当时的制度,科研方向都是以军方为主,所以晶体管在苏联基本就很难有出头之日了。之所以苏联对晶体管不重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此时苏联在真空管芯片上的研发已经有了一些成绩。再加上它结实耐造的质量,所以苏联更倾向于与真空管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真空管芯片造出的东西,在当时主打一个高效,突出的就是一个暴力美学。二爷因为苏联突破了一次真空管小型化的技术,这才让苏联坚持要搞真空管技术。有了军方的支持,苏联在研发人造卫星时使用的就是该技术。

而随着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轰动了整个美国。一直以来做什么都是领先的美国,第一次被苏联超越了。这件事在整个西方国家都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在当时有不少国家人民产生出巨大的危机感,认为最多二十年,美国就会被苏联全面超越。
赫鲁晓夫也没想到这颗人造卫星能对西方国家产生如此大的破防效果,这种理论加实践的双重胜利,让苏联更加强化了他们的路线没错这一认知,所以整个苏联更加认同对真空管技术的研发。
再加上在材料成本方面,由于当时苏联的硅晶体管良品率实在是低的可怜,还不足20%,所以也多个方案中,都因为提纯技术的限制而被优先否定。

这一时期双方其实在芯片差距上还远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因为美国将这项技术转为了公开和民用。所以后来在晶体管商业化之后,像德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惠普等公司纷纷看中了该技术的潜力。
在这些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各种电子产品随之出现,而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增强。随着电子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但成本越来越低,晶体管的密度也在越来越高,甚至在小型化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单论性能和成本,已经和真空管技术拉开了差距。

此时美国军方也开始采用该技术研发战斗机,有了军方的入场,该技术又得到了更一步的提升。也是从此开始,苏联军方和美国军方在芯片问题上,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狗头]
参考资料:
中科院:2017年11月29日-《七十年前诞生的一项发明,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如今人人早已离不开它》
观察者网:2017年4月11日-《“战斗民族”电子元件99%靠进口 给中国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