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返工警惕“经济舱综合征”,久坐不动或致突发肺栓塞

血管外科钟若雷 2025-02-11 17:28:10

春节假期结束,各地迎来返工潮,大家免不了在路上奔波。长途旅行,安全第一。尤其对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而言,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

从我们血管外科历年接诊的病例来看,每年春运返程高峰后,静脉曲张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案例都会明显增加,其中不乏发展为肺栓塞的危重病例。

久坐返程:静脉曲张患者的潜在危机

去年一则新闻冲上热搜,《坐车40个小时回到东莞,一下车竟肺栓塞送进了ICU!》,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让“经济舱综合征”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进入了大众视野。

47岁的敖女士在乘坐了2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后,从贵州遵义老家赶到东莞市厚街镇。下车后没走多远,她突然晕厥,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医院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敖女士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医护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抢救措施后,恢复心跳,但血氧低、心跳不稳定仍反复停止。

类似案例并不少见,普通人尚且会因乘坐交通工具,长时间久坐不动导致血栓,而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本就受损,血液回流不畅,久坐会进一步加重血液淤滞,大大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认识"经济舱综合征":不只是经济舱的隐患

"经济舱综合征"这一概念源于2000年英国医学杂志报道的案例,一位年轻女性在经济舱长时间飞行后突发肺栓塞死亡。

但实际上,这种因久坐导致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可能发生在任何交通工具上。长时间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还包括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久坐打麻将、使用电脑、玩游戏都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医学研究表明,保持坐姿超过4小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就会显著减慢;超过6小时,血栓形成风险将增加2-4倍。对于静脉曲张患者而言,这种风险更高。血栓一旦形成,可能随血液循环移动至肺部,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经济舱综合征”发生前有信号吗?

“经济舱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乏力、下肢肿胀、胸口疼痛、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

长时间久坐后,若出现下肢酸胀、疼痛,或一侧下肢水肿时,注意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觉气短,突发胸痛或上腹痛,甚至咯血、晕厥等,要警惕可能发生肺栓塞。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减少活动,及时就诊,以免血栓扩展或进一步脱落。

长途出行建议做好3件事:

多喝水。机舱或车厢内温度一般较高、空气干燥,避免因脱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发病。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分,每小时最好补充200毫升水,减少血液黏稠度,但要避免饮酒、喝大量咖啡。

多活动。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变的坐位姿势。可规律活动双脚或双腿,建议每小时做3~5分钟的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回流。在飞机、火车、汽车等空间有限的地方,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走动。

穿宽松的衣裤。避免过紧的袜子和裤腰,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还可以穿上低膝弹力袜,以预防静脉血液瘀滞,使血液更好回流心脏。

#血管外科钟若雷##钟若雷医生预约挂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