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舌尖”安全,他们别样“忙年”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们开启忙年模式,置办新衣、购买年货,商超、农贸市场、集市等成了年味最浓的地方。而在市民忙年的背后,有一群人也在“忙年”,他们深入农贸市场、大型商超、餐饮服务单位等开展执法检查,默默保障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月16日一大早,李沧区市场监管局李村市场监管所内就忙碌了起来,所长刘开创三米见方的办公室里几乎就没断过人,同事们不时来找他商量或汇报案件处理情况。“市场安全生产问题要重视起来,再仔细排查一遍,坚决消除各类隐患。”刘开创一边接打电话,一边处理着手头数十个不同监管类别工作群的信息。
下午3时左右,刚从办公室繁忙业务中抽出身来的刘开创又直奔检查一线。而他当天的检查任务也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店等点位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情况都是检查重点。
“这些纸箱子抓紧处理掉,堆在这里一旦起火怎么办?”“这根连接冰箱的电线太细了,不安全,最好换成粗一点的。”在位于君峰路上的达翁农贸市场,刘开创和同事们将目光盯在了场所安全上,一圈又一圈地围着市场转。而他们的“紧张”也和市场内热闹的迎年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松懈。”在市民们精心挑选海鲜、肉类、干果等年货食品的同时,刘开创和同事们也在细心查找着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
“这个面条的保质期快到了,一定要注意及时清理。”“咱这鱼涨价了吗?涨了多少?把价格都标清楚啊。”刘开创对部分食品的进货渠道、保质期、贮存条件等情况仔细检查,查看索证索票是否齐全,反复提醒商户要把好商品质量关,经营的产品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进货,仔细做好进货查验工作。
“食品安全必须永远放在第一位,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去守护。”刘开创告诉记者,开展执法检查等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手段,他们做的更多的是提醒、警示、宣教、培训等风险防范工作,不断提升销售者、经营者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源头把好食品安全关。
走出农贸市场,刘开创和同事们又来到利客来超市,各种年货礼品摆在显眼位置,红红火火年味十足。“我看下咱这里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在生鲜摊位前,他们认真查看价格明细,对食材来源、进货记录、生鲜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进行着重检查,从农贸市场到商超,相同的话语他们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在重点食品区域,是否存在未明码标价、食品是否过期变质等也成为他们的检查重点。
李村市场监管所是李沧区最大的一个市场监管所,监管范围地处李沧区的商业中心,商圈密集、店铺众多,拥有超3.5万家商户,其中利客来、北方国贸、乐客城等大型商超有6家、农贸市场2处,还有达翁建材市场等不少大中型专业市场,可以说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我们平均每天要处理100多件投诉和举报案件,还要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晚上加班去夜市巡查检查也是‘家常便饭’。”刘开创坦言,全所只有20多名工作人员,今年57岁的他还不是所里年纪最大的,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就有五六位,而所里年均办理投诉举报案件达2万多件,占李沧区市场监管局的三分之一还多,大量的人力用在各类消费投诉处理和调解中。不过人手虽然紧缺,他们充分发挥了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在履行市场监管责任的同时服务好市场主体,全力做好节日消费市场稳价保质工作。
春节期间食品购销两旺,消费种类多,大众聚餐激增,是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风险集中、问题易发的时期。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对春节前安全防范工作进行集中部署,开展执法检查行动,净化节日市场环境;对投诉举报较多的大型商超、连锁店、商业综合体管理单位开展集中约谈,督促商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以食用油、肉制品、酒水等春节销量大的食品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检,保障食品安全质量;针对大型聚餐和“年夜饭”承办单位,组织开展业务指导和专项检查,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全力守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春节。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