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背后的冷思考,不是终点,更是起点

霓虹吃喝玩乐特攻队 2024-12-04 23:27:44

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中华大地被一片欢腾的氛围所笼罩。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是春节这一古老节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荣耀时刻。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是春节这一古老节日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高光时刻。然而,在这热闹与喜庆背后,也有必要冷静下来,进行一些冷思考。

春节申遗成功,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其在文化传承与弘扬层面的重大意义。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家族观念、伦理道德、民俗艺术等丰富内涵集于一身,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文化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从此,全球华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都将以一种更为庄重和敬仰的态度看待春节,这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国际文化交流角度而言,春节申遗成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的大门,成为中外文化互鉴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春节文化就能高枕无忧地传承下去。恰恰相反,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春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春节所根植的乡土文化土壤逐渐流失。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乡村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曾经热闹非凡的乡村春节盛景,如舞龙舞狮、社火表演、祭祀祈福等活动,因缺乏人力和物力的支撑而难以为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在城市中,春节也未能幸免地被现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浪潮所侵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无暇顾及春节的传统习俗,很多人只是将春节简单地等同于放假休息和物质消费。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更倾向于在春节期间选择旅游度假、购物消费等现代休闲方式,而忽略了春节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年货和促销活动,更多地是在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而不是传承文化。曾经饱含深情的拜年习俗,如今也在便捷的通讯工具和群发信息的冲击下变得敷衍了事,失去了其原本联络亲情友情、传递美好祝福的真挚情感。

从文化传承的主体来看,年轻一代对春节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也令人担忧。他们成长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受到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强烈影响,对春节的兴趣和热情远不如老一辈。对于他们来说,春节可能仅仅是一个可以收到红包、享受美食的节日,而对诸如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的意义、家族文化的传承等深层次的内涵知之甚少。这种文化断层的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扭转,春节文化恐将在不远的将来面临式微的危险。

再者,春节文化在当代社会还面临着被曲解和异化的风险。一些商业机构为了追逐利益,打着春节的旗号进行过度的商业炒作,将一些与春节文化并无关联的商品和活动强行贴上春节的标签,使得春节文化在商业的喧嚣中逐渐迷失了本真。同时,一些地方在春节庆祝活动中,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和“视觉效果”,对传统习俗进行不恰当的改编和演绎,破坏了春节文化原有的韵味和神圣感。

面对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种种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积极行动起来。政府应当加大对春节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传统春节习俗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鼓励民间组织和文化机构开展春节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活动。教育部门应将春节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编写专门的教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让青少年从小就深入了解春节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努力,抵制商业对春节文化的过度侵蚀,倡导回归春节的文化本真,鼓励民众积极参与传统春节习俗活动,重拾春节的仪式感和亲情味。

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起点而非终点,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春节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春节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真正成为连接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让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永远闪耀着文化的光辉。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