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之第三章(大章)

李叔叔的雪宝 2025-04-06 16:44:07
第三章

鸡鸣三遍,俞小雨从睡梦中惊醒。有那么一瞬间,她以为自己还在大学宿舍,直到看见头顶的茅草屋顶和身上粗糙的麻布被子,才猛然想起自己已经穿越到古代的事实。

"丫头,起来吃饭了。"老妇人——现在她已经开始习惯称其为"娘"——在灶台前忙碌,锅里飘出阵阵米香。

俞小雨穿好衣服走到屋外,清晨的空气清新得让她肺叶发颤。没有汽车尾气,没有工业污染,只有柴火味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她蹲在木盆前洗漱,水冰凉刺骨,粗糙的布巾擦在脸上生疼。

早饭是稀粥和咸菜,简单得让俞小雨这个曾经的奶茶爱好者难以下咽。但她知道在这个时代,能吃饱已经是一种幸福。

"娘,我今天能去趟集市吗?"她放下碗问道。

老妇人诧异地看她一眼:"昨儿个不是刚去过?"

"我想...买点纸笔。"俞小雨编了个理由。她急需记录下自己记得的现代知识,免得时间久了会忘记。

"纸?那金贵东西咱可买不起。"老妇人摇摇头,"不过你爹留下的木简和炭笔应该还在箱子里。"

翻箱倒柜一番后,俞小雨找到几片已经泛黄的木简和半截炭笔。这简陋的书写工具让她无比怀念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但现在只能将就了。

老妇人出门织布后,俞小雨开始奋笔疾书。她记录下所有能想到的有用知识:简易算术公式、基础物理原理、常见草药功效、简单的机械构造...甚至还有几首她记得的唐诗宋词。万一回不去了,这些知识可能就是她安身立命的资本。

写到一半,门外传来小翠的声音:"小雨姐,你在家吗?"

俞小雨慌忙把木简藏到被褥下。小翠已经蹦跳着进来,手里拎着个小篮子:"我娘蒸了槐花饼,让我给你送些来。"

"谢谢。"俞小雨接过篮子,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一天没想过"回去"的事了。这个认知让她心里一紧。

"咦?你在写什么?"小翠眼尖,看到床角露出的木简一角。

"没什么,随便记点东西。"俞小雨连忙转移话题,"今天天气这么好,咱们去田里走走吧?"

村外的田野一片金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几个老农正在田边树荫下休息,看到她们过来,笑呵呵地打招呼。

"老伯,今年收成怎么样?"小翠熟络地问道。

"唉,别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农摇摇头,"租子又涨了,交完租剩下的粮食都不够过冬的。"

俞小雨蹲下身,捏起一撮泥土搓了搓。土壤肥沃,稻株健壮,按道理产量应该不低。

"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她问道。

"好年景能有两石左右,今年怕是只有一石半。"老农叹气。

俞小雨心算了一下。唐代一石约合现代的60公斤,一亩地产量才90公斤?这连现代高产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为什么不试试轮作制?"她脱口而出,"比如今年种稻,明年种豆,后年休耕。这样既能保持地力,豆科植物还能固氮...呃,我是说能让土地更肥。"

老农们面面相觑:"啥叫轮作制?"

俞小雨这才意识到,唐代农业技术还很落后,轮作制要到宋元时期才普及。她只好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个原理。

"有点道理..."一个老农摸着胡子,"可要是少种一季,口粮更不够了啊。"

"可以在休耕的地上种些生长周期短的蔬菜,比如萝卜。"俞小雨继续建议,"还可以在田边挖个沤肥池,把粪肥和人尿收集起来发酵..."

她越说越起劲,把现代有机农业的一些基本概念都讲了出来。老农们从最初的怀疑渐渐变得认真起来,有人甚至掏出小本子记录。

"丫头,你咋懂这么多?"白胡子老农惊讶地问。

"我...我爹生前喜欢研究这些。"俞小雨随口编道,暗自提醒自己以后说话要小心。

回村的路上,小翠一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她:"小雨姐,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些?我都不知道你这么厉害!"

"多看多听多想罢了。"俞小雨含糊其辞,心里却有些小得意。看来现代知识在这里还真有用武之地。

下午,她们又去了集市。俞小雨用老妇人给的两个铜钱买了块最便宜的粗布,打算缝个小包装她的"知识木简"。

正当她在布摊前讨价还价时,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这位姑娘,可否借一步说话?"他彬彬有礼地拱手。

俞小雨警惕地看着他:"有什么事吗?"

"在下是县衙的师爷赵明德。"男子自我介绍,"昨日姑娘在集市上慧眼识破奸商伎俩的事,已经传开了。县令大人想请姑娘到衙门一叙。"

俞小雨心头一跳。在古代,被官府注意可不见得是好事。但拒绝县令邀请更不明智。

"我...我只是碰巧看出来了。"她小声说。

"姑娘过谦了。"赵师爷笑道,"县令大人最爱才,尤其是姑娘这样有真才实学的。"

无奈之下,俞小雨只好跟着赵师爷去了县衙。衙门比她想象的要简朴,但依然庄严肃穆,差役们手持水火棍站在两旁,让她心里发毛。

县令是个五十来岁的清瘦男子,留着三缕长须,看上去倒也和善。他问了俞小雨几个算术问题,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一些复杂的面积计算。

这些问题对现代大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俞小雨不仅对答如流,还顺手纠正了县衙账本上的几处错误。

"奇才!真是奇才!"县令拍案叫绝,"姑娘可有兴趣来县衙做个书算?月钱五百文。"

五百文!俞小雨知道这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但她犹豫了——一旦进入体制内,身份暴露的风险就更大。

"多谢大人厚爱,只是家母年迈,需人照顾..."她婉言谢绝。

县令也不勉强,赏了她一百文钱和几刀好纸,说是聊表心意。俞小雨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她心跳如鼓。一方面为自己的表现沾沾自喜,一方面又担心太过招摇会惹来麻烦。尤其是那个秦将军...不知为何,她总觉得那双锐利的眼睛能看穿她的秘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