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多肉造景赛:悬崖式评分细则与园艺协会年度赛的深度剖析
法师多肉在多肉界可是颇受欢迎的呢。它有许多独特之处,法师类的多肉叶片通常比较肥厚,呈莲座状排列,而且有的法师在特定的环境下,比如秋冬季,叶片会染上绚丽的色彩,像红色、黄色等,就像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一样。它们比较适合在有散射光的地方生长,耐旱能力也不错。在种植法师多肉的时候,土壤的透气性很重要,不然它的根部容易积水腐烂。
先说说园艺协会年度赛吧。这可是一场园艺爱好者的盛会,各地的园艺高手都会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参赛。法师多肉造景赛就是其中很有看点的部分。在这个造景赛中,悬崖式是一个很特别的样式。
悬崖式法师多肉为啥受关注呢?你看啊,悬崖式的造型就像是法师多肉从悬崖峭壁上垂吊下来,充满了灵动和野趣。它在评分细则里是有不少讲究的。比例协调就占了三成,这很重要呢。比如说,多肉的叶片大小、高低错落的程度,还有整体的疏密比例,都有讲究。如果叶片太大,整个造型就会显得臃肿;要是太密了,也会失去悬崖式的那种洒脱感。
咱可以看看那些在造型上失败的例子。我有个朋友,他也参加了个类似的本地小比赛。他弄的悬崖式法师多肉,把多肉挤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就很杂乱。这就是没有把握好比例协调这个关键。他当时说,看到那些好看的悬崖式造型就想着把自己的多肉多弄点,让造型更丰满,结果适得其反。
再谈谈种植法师多肉的一些要点。在不同地区种植法师多肉,因为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讲究。就拿华北和华南来说吧。华北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冬天又冷得早。对于悬崖式法师多肉来说,冬季温度低,得找个室内温暖的地方,还得注意通风,不然很容易冻伤。像在北京,我有个花农伯伯,他种植的法师多肉每年到了冬天都要小心翼翼地搬进屋,还得放在靠窗有光照的地方。
华南地区就不一样了,气候比较温暖湿润。但是湿度有时候太大,对于法师多肉这种喜欢干燥一点的花卉来说,就可能长白粉,容易生病。比如在广州的一个年轻花友,之前养的悬崖式法师多肉就得过白粉病,叶子变得皱巴巴的,还发黑。后来他发现是通风不好,湿度又太大,就改善了种植环境,让法师多肉重新恢复了生机。
那悬崖式法师多肉在评分里面还涉及哪些方面呢?除了比例协调,它的造型也很关键。比如说线条要流畅,从整体看那种垂吊下来的线条就像是流动的瀑布,每一株法师多肉的姿态都要优美,没有残缺的部分。就像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参赛作品,那悬崖式的法师多肉枝干弯曲的线条就像是一位舞者在风中摇曳的优美姿态,特别迷人。
还有色彩的搭配。悬崖式法师多肉里不同的品种颜色各有特色,要巧妙搭配。有的品种底色是绿色,边缘是红色,在阳光下这种红绿对比特别鲜明。如果在一个造景里,有很多颜色相近的法师多肉,就会显得很平淡。像我之前在福建的一个园艺展看到,一个造景里的法师多肉很多都是同一个品种,颜色没有层次感,就没有那种惊艳的效果。
在养护方面,浇水就是个大问题。很多人在养悬崖式法师多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浇水才好。浇水少了,它可能会干瘪;浇水多了,根部又容易腐烂。一般来说,在春秋季,大概每个星期浇一次水就行,但要是天气干燥或者温度高,可能3 - 5天就得浇一次。夏天温度特别高的时候,像在长沙这种南方城市,整个6月到8月,很多养悬崖式法师多肉的人都不敢轻易浇水,就怕那几天高温加上积水把植株养死了。
光照也不能忽视。悬崖式法师多肉喜欢散射光,不能直接晒太阳太久。我知道一个在云南的花农,他的悬崖式法师多肉本来长得很好,但是有个夏天,他好奇把它直接放在太阳下晒了半天,结果多肉的叶片都被晒得皱巴巴的,颜色也变得暗淡无光。
在园艺协会年度赛的沙漠景观造景类里面,对比不同品种的法师多肉就很有趣。比如说,蓝松和黑法师对比。蓝松的叶片是蓝绿色的,就像被冰雪覆盖的松树一样,在沙漠景观里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黑法师的叶片颜色浓郁,颜色近乎黑色,在同样的沙漠景观中就显得很神秘。但要是搭配不好,效果就差很多。有次我看到一个作品,蓝松种了太多,整个景观看起来就像在冰窖,黑法师那一点神秘感就被掩盖了。
再比如月光法师和玉龙观音。月光法师的叶片边缘有细细的红色,在悬崖式造型里就很有特色,红色的线条垂挂下来就像月光洒下的余晖。玉龙观音呢,叶片比较松散一点,在悬崖式造型里如果和其他品种配合不好,就会显得很散乱。有一个新疆花友,他把自己种的月光法师和玉龙观音种在一起做悬崖式造型,因为没有考虑到月光法师红边的颜色对比效果,让整个造型看起来不够协调。
还有姬胧月和紫羊绒的对比。姬胧月比较好养,在悬崖式造型里生长得很旺盛,枝干比较粗壮。紫羊绒的叶片绒毛比较长,在悬崖式造型里看起来就比较娇弱。如果把姬胧月和紫羊绒放在一起做沙漠景观里的悬崖式组合,得注意它们生长速度的差异,不然姬胧月很快就会把紫羊绒给盖住了。
在园艺协会年度赛的室内盆栽造景类里面,不同品种法师多肉也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熊童子和法师多肉的组合就很有趣。熊童子的叶片顶端像小熊爪子,在悬崖式法师多肉的造型下,就像有小动物在山崖间嬉戏。但是这个组合也得注意比例。我有个邻居,他特别喜欢熊童子,就往悬崖式法师多肉的盆里塞了很多熊童子,结果整个造型看着乱糟糟的,熊童子的爪子都不明显了。
还有玉露和法师的搭配。玉露圆润的水珠状叶片,在悬崖式法师多肉旁边就像是给坚硬的山崖添上了圆润的宝石。可是玉露的水分比较多,法师多肉相对耐旱一点,如果浇水的时候都按照玉露的需求来,法师多肉就容易出问题。在四川有一些喜欢尝试新造型的花友,就有这样的情况,在没有处理好水分需求差异的时候,法师多肉就开始掉叶子了。
那在悬崖式法师多肉的造景赛中,如何在时间进程中把各个阶段都照顾好呢?在刚种植后的3天,无论是哪个品种的法师多肉,都要让它先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时候基本不能浇水,也不能强光照射。我朋友在云南给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刚种下去后就浇水了,结果不少多肉都烂根了。大概过个7天,可以观察一下土壤的干湿情况,如果特别干了,可以少量喷点水。15天的时候,就能确定大部分多肉有没有适应环境了。
一个月的时候,对于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来说是很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如果发现比例不协调了,比如某一株长得太快把其他的多肉遮住了,就得调整一下。在北方和南方,一个月后的生长状态也不一样。北方的悬崖式法师多肉可能因为光照时间长,在造型上会向一侧倾斜得比较厉害,南方的可能因为湿度大,多肉的枝干会稍微胖一点,造型更圆润一点。
在整个造景过程中,还得考虑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如果是模拟海边的悬崖景观,那就需要一些白色石子来营造海边的沙滩效果,周围的法师多肉也要选择那种能耐盐碱一点点土壤环境的品种。要是在山区的悬崖模拟景观,那就得用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来堆砌出山崖的层次感,法师多肉也要根据山区的海拔和光照情况进行布局。
回到园艺协会年度赛,评委们在评判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的时候,除了看这几个方面,也很看重创新。有些花友会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到造景中,比如说用彩色的绳子缠绕在悬崖式法师多肉枝干上,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但这个创新也得有度,我听说有个花友,把太多的小饰品往悬崖式法师多肉里塞,搞得像个小饰品店一样,完全没有体现出法师多肉的美了。
在众多地区的园艺爱好者参与园艺协会年度赛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域风格也在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江浙地区的作品就比较精致细腻,悬崖式法师多肉的枝干修剪得比较短,造型看起来很紧凑。而西藏地区的作品就比较大气豪放,悬崖式法师多肉用比较大的盆栽,枝干也任由其自由伸展,很有原始野趣。
那么问题来了,在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赛中,除了比例协调这三个字的简单要求,如何在保证比例协调的同时,把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多肉品种特点、不同的季节元素以及不同的地形地貌完美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悬崖式法师多肉造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