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受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周边国家,那日本、韩国和越南绝对是排名前三,而这三个国家也是如今挪用、侵占中国文化最多的。
日本手段相对隐蔽一些,韩国和越南就非常明目张胆,甚至是不加掩饰。后者的做法也激起了我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对比,有一个很关键因素就是日本在历史上是主动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心态上更积极;而韩国和越南则是被动地接受强大的华夏文明影响,甚至还一度被中原王朝统治。
不过这也让不少人感到好奇,以古代中国强大的周边辐射能力,为何没有把越南和韩国同化进来呢?
要知道,中国曾经统治越南和韩国接近千年,为何它们后来还能保持独立呢?
韩国
古代中国强大的同化能力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古代中国的同化能力来自哪些方面,为什么能把众多异族都融合到汉族之中。
可以肯定的是,古代中国的同化能力是得到很多史学家公认的,周边的很多异族都被强大的华夏文明包裹进来,最后融为一体。比如曾经建立过北魏的鲜卑族就被彻底同化,而后来称雄一时的金国人、蒙古人和满族人也被同化的七七八八。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能力,让大部分异族心甘情愿、少部分异族不知不觉被融合其实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代的中国拥有着举世无双的经济实力,即便是军事实力不强的宋朝,在这方面也是遥遥领先。
宋朝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著述中有一个经典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看似“神异”的现象背后都受到经济的影响。
中原地区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生产技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周边国家和游牧民族不自觉地就会进行模仿和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更靠近汉人,无形之中就完成了同化。
除了经济上的领先,古代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政治体制上的先进,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中原王朝使用的体制是封建时代极少数能管理好大体量国家的制度。
草原的游牧政权如果想要避免旋起旋灭的命运,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中原的体制,最大限度地完成汉化。
元朝
这一点在大元建立过程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蒙古大汗蒙哥死在南宋的钓鱼城下后,蒙古内部顿时陷入分裂。一方是坚持草原旧制,得到几乎所有蒙古贵族支持,占尽天时、地利的阿里不哥;而另一方则是大量启用汉族官员,推崇汉制的忽必烈。
两强相争的结果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忽必烈凭借汉族官员的帮助轻松击垮了阿里不哥的大军,夺取了蒙古大汗的位置。建立大元后,忽必烈也选择了承继使用大量汉家王朝的旧制。
最后,古代中国能具备强大的同化能力,还因为这里有着更加优秀和繁荣的文化。后者对于游牧政权的上层人士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比如金章宗完颜璟就对汉族文学极为喜爱,金朝的汉化进程也是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了明显加速。
正是靠着这三方面的优势,古代中国才具备了强大的同化能力,逐步吸纳了多个邻国的土地。既然如此,为什么韩国和越南却成为了两个例外呢?
忽必烈
武力为先,同化为基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古代中国强大的汉化能力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虽然某些地方比较片面,但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要同化某个邻国,必须要先通过武力对其进行征服,然后才是潜移默化地渗透。
匈奴之所以逐步向中原王朝靠拢,就是因为汉武帝统治时对其进行了严厉打击,彻底失去了对抗中原的能力。
同理,今天的云南地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脱离中原王朝的掌控,所以它一直就没有被同化。一直到元朝彻底将大理灭国之后,云南才彻底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在经过明朝接近300年的统治后,它已经被彻底同化,成为了华夏领土。
云南
在不少人看来,越南和古代的朝鲜应该是与云南类似的,都被中原王朝掌控过一段时间,那为什么没有被同化呢?
仔细分析就能知道,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忽必烈当时彻底将大理攻灭,整个云南行省都归入了大元的版图中。
但古代朝鲜和越南是不一样的,首先朝鲜是在汉武帝时期被中原王朝收入版图之中的,后者还在这里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汉四郡。但需要注意的是,汉武帝并没有拿下朝鲜半岛的全境。他攻灭的是卫满朝鲜,后者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和中部。
而朝鲜半岛的南部还有所谓的“三韩”政权,他们就是如今韩国人的祖先。在此后几百年的统治里,中原王朝一直没有染指朝鲜半岛的南部,对这片区域并没有过实质性的掌控。
朝鲜半岛
而等到高丽建立后,后者成为了中原王朝的藩属国,虽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但因为始终没有真正纳入过中国版图,所以很难进行同化。
越南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拿下了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随后设立了交趾和象郡。而秦亡之后,汉朝又将这里划分为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
之后隋朝和唐朝统一天下后,都会第一时间将这片区域收入囊中。一直到北宋时期,交趾才彻底从中原王朝脱离出去。
看到这里想必不少人就能明白了,越南的南部地区其实从始至终都不在中原王朝的掌控中。而越南人的祖先大部分都生活在这个区域,因此它也很难被中原王朝同化。
交趾
没有汉族人口和官僚其次,越南和韩国之所以没被同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汉人实在太少了。基本上都是以当地的居民为主,所以只能在文化上进行影响,难以进行融合。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明朝之所以能彻底完成对云南的吸纳,就是因为它不断向这里移民汉族人口。到明朝中后期,汉族已经占到了当地人口的六成以上,这片领土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同化。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云南距离古代中国的人口大省四川很近,从这里征调移民是非常方便的。只要朝廷提供相关的政策补偿,就会有大量人口进入云南。
但是越南和古代的朝鲜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距离中原腹地实在是太远了。靠近越南的是我国的广西省,这里在古代就是人烟稀少之地,汉族人口并不多。
卫满朝鲜
而且越南被我国掌控是在汉唐时期,这个时候,中原王朝对两广之地的开发都还在初级阶段,越南就更鞭长莫及了。
朝鲜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与古代中国的辽东地区接壤。这个区域气候比较寒冷,很少有汉人会在其中生活。
辽东本身人就很少,所以汉朝在卫满朝鲜的旧地设置乐浪和玄菟郡之后,也很难吸引到内地的移民,其发展自然就非常缓慢。
没有足够的汉族人口,对异族的融合速度就趋近于无。前面提到过,同化是需要邻国模仿汉人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的,当地的汉人都屈指可数,这些人又去哪里模仿呢?
朝鲜
而且汉唐时期,朝廷对越南和古代朝鲜的掌控力度是很低的,基本上没有派出什么得力的官僚去进行管理。因为在读书人心中,辽东和两广是瘴疠遍布的荒蛮之地,去这里就职在他们看来就是贬斥。
至于比这两个地方更远的越南和朝鲜,这些人就更不想去了。
因此,即便是朝廷有心掌控古代的越南与朝鲜,最终也只能放弃,因为任何治理都必须以“人”为基础。
和他们类似的云南则不同,虽然后者也远离中原腹地,但是其中的昆明和大理两个地方却气候宜人、环境舒适。对文官士大夫来说并不是完全无法忍受,因此明廷能派出大量官员去管理云南。
官员
经济上与中原疏离最后,古代中国之所以没有完成对越南和韩国的同化,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未曾把这两个国家纳入中原的经济体系中。
按理来说,单论路程的遥远以及掌控的难度,西域其实远在越南和朝鲜半岛之上。
但是每次王朝大一统之后,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西域,力争将其掌握在朝廷手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中国可以通过位于西域的“丝绸之路”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商人做生意,赚取大量的利润。
丝绸之路
所谓“天下熙皆为利来,天下攘皆为利往”,有如此庞大的利益驱使,朝廷自然要尽量将西域掌控在手中。一来一去之间,西域诸国便逐渐被同化,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而越南和朝鲜半岛从始至终都未曾纳入中原王朝的经济体系,后者除了一些产量不高的特产,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吸引到中原的商人,没有贸易往来彼此交流就很少,自然很难同化。
总体而言,对古代王朝来说,越南和朝鲜两地的价值实在有限。因此大部分君王更愿意让其成为藩属国而不是直接掌控。
贸易
结论由此可见,越南和韩国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游离在古代中国的统治边缘。大一统王朝对它们有一定的兴趣,但始终非常有限,不愿意拿出大量人力和物力来进行掌控。
因此,这两个区域在古代既没有大批量的汉人移民又没有足够的官员治理。即便一度被朝廷掌控,但想要将其同化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谭。
早已同化了,殖民者把亲中的都屠戮殆尽了。从清朝到现在中国一直是置之不理的态度,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