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正孕育新一轮产业创新“核聚变”|新春第一会

正解局 2025-02-06 14:35:25

春节过后的广州,珠江畔木棉花未开,但一场名为“新春第一会”的省域动员令已让整座城市提前入春。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昭示着改革誓师的特别会议,以“产业与改革”双核驱动,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在农历新年开工首日释放出强烈信号:

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试验田,正在孕育新一轮产业创新的“核聚变”。

据广东省统计局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生产总值达到141633.81亿元。

作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方,广东是改革开放后内地经济迅猛发展的典范。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鼓励广东要赶超“亚洲四小龙”,率先实现现代化。

此后,广东经济总量在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2007年超过台湾。

2020年,又超过了超越亚洲四小龙中经济总量最大的韩国。

如今来看,广东已经实现了邓公的愿望,并且优势进一步凸显。

具体从产业看,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0.2%,分别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4个、6.0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7.1%和32.0%;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0%、31.2%、12.5%、21.0%、10.4%,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新经济实现增加值37242.1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6.3%,已超四分之一;同比增长7.6%,增速比全省GDP增速高4.1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大省,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速所带来的增量,已经相当于十年前的两倍。

对广东这个经济体量而言,增长不仅比过去难,也比其他省份难。

在此基础上,作为外贸大省,广东经济还特别承受着全球贸易逆流的冲击,中小企业备受压力。

广东的解法是什么?

“高质量发展”这五个字是关键。

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点题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

广东要想实现经济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向新图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赢得未来的主动权。

为此,广东要主动作为、全力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广东。

具体的方法论就是:

对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进行巩固和优化,实现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把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

另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市场潮流,打造更多热点、燃点、爆点。

广东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数字政府”效能,让每位创业者、企业家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

当年的改革开放,让广东成为天下英才的向往之地。

今天的广东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让更多的创业者在广东实现中国梦。

创新人才,驱动未来产业。

很多省份都说要吸引人才,但广东对人才的尊重,对企业家的尊重,从这场大会就能看出诚意。

一般而言各省的新年第一会都是“内部会议”,但广东却邀请了不少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去参与,并且鼓励他们多发言,多提意见。

比如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等等。

在广东创业了20多年,从软件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飞行汽车机器人等系列的产品,何小鹏感慨,是广东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和优越的创业环境,让他对创业做出一家更伟大的科技公司抱有坚定的信心。

去年,小鹏汇天推出了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在去年11月份首飞以来,已经收到了近4000台的订单。

小鹏汇天推出的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要知道,当前全球最大的大型飞机或者小型飞机公司年产量都是小于1000台的,但小鹏汇天不仅走在了前面,而且步伐铿锵。

在今年1月份美国的CS展会上,小鹏汇天成为全球flying卡,也就是飞行汽车的代名词。

可以说,低空经济的孕育和打造,充分体现了广东引领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创环境的实效。

在引导产业升级破冰的历程里,国产家电龙头美的也是生动写照。

在外界眼里,美的似乎只生产白色家电,但早在2015年,美的就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创立孵化了库卡、瑞士格、高创、奇亚经济等高端品牌,是机器人领域唯一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民营企业。

其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经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硬件设备到智能系统的全覆盖,成为全球前4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就拿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来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就在此诞生,整条生产线均由美的机器人组成,可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平均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打造了中国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的标杆。

佛山顺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

在方洪波看来,广东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完备的产业体系,这是美的不断攻克技术无人区,集团突破4000亿营收的关键。

从创新能力来看,去年末广东共有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全国第一,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国际专利申请量,也居全国首位。

是真正的遥遥领先。

更难能可贵的是,去年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2.76%,新出生人口为103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不仅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更是人口第一大省。

省统计局透露,去年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预计常住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

在吸引人才方面,广东诚意满满。

比如“新岭南人工程”,在东莞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从大一起就进入企业“双元制”培养,毕业即可获得德国高校证书;再比如“湾区人才互通”机制:香港高校教授可保留教职在粤创业,澳门律师通过特定考试即可在横琴执业。这种制度性突破,使大湾区人才流动障碍大大降低。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人气兴旺不仅是创业环境优良的生动写照,更为进一步为广东扩大消费、提振内需扩大了潜力空间。

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是广东2025年的点题之笔,也预示着广东改革逻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

早期的广东是依靠税收优惠、土地低价形成的“政策洼地”,吸引人才和企业进驻。

但现在已经升级为通过制度创新,去构筑“营商优势”。

比如在跨境金融领域试点的“监管沙盒”机制,允许银行在隔离环境中测试新型离岸人民币产品,这种“既放得开又管得住”的智慧,为全国金融开放探路。

在产业发展上,广东也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去年,佛山村级工业园改造的“三旧改造”模式,就极具代表性:

不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通过“空间再造+产业重塑+治理重构”三位一体改造,将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反哺村集体经济发展。

佛山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重塑产业空间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这种系统思维,使城市更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在先进产业的突破上,广东也是实现了从“跟跑补缺”到“并跑领跑”。

希音重新定义“岭南衣”,按需生产“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推动纺织服装上下游数字化转型。

以美的、TCL为代表的“粤家电”,也正在打造更多有技术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持续“圈粉”。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广东也是逐个出台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珠江潮涌处,木棉含苞待放。

这场开年第一会,既是对南粤大地四十年改革精神的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再出发宣言。

当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向“系统性制度创新”,广东的这场新春动员不仅关乎一省发展,更是在为新发展格局探路。

改革没有休止符,产业革新永远在路上。

随着“新春第一会”的余波荡漾,岭南大地的改革春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能,激荡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0 阅读:4

正解局

简介:洞察产业/城市/企业,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