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6月10日,离开广西北上湖南的太平军在全州北面蓑衣渡,中了江忠源所率楚勇的伏击,双方激战两天,太平军损失惨重,经蓑衣渡一战,太平军精锐尽失, 辎重损毁殆尽,穷蹙已极,似乎已不复有扫荡湖南、大举北进之力。因损失过重,太平天国领导层也发生动摇,洪秀全等人心灰意冷,几乎起了散伙的念头,幸得杨秀清意志坚韧,凭一己之力支撑颓局,竭力鼓舞士气。史料记载:
“官兵追剿,屡屡穷蹙。秀全及群贼皆有散志,独秀清坚忍,多施诡计,笼络群丑,败而复炽”。
惨败蓑衣渡后,太平军残部进入湖南,轻取防守薄弱的道州, 转战江华、永州,沿途清军抵抗轻微,太平军俘斩官绅,焚烧官衙、捣毁孔庙,没收浮财,并将粮册、地契、债券焚毁一空,深受穷民欢迎。湘南三合会党众纷纷来投,使遭到重创的太平军迅速恢复元气并扩大实力,旋一扫颓势,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史载,太平军仅在道州就扩军至三万,后经江华、永州扩军,又得到两万精兵,入郴州后,又有两三万当地农夫、矿工纷纷投军。其中有作战经验的原三合会武装人员就有五万多,尤其是在郴州招得数千矿工,遂成立土营,专门从事穴地攻城,使太平军攻坚能力大大提高。到当年9月间,出广西时不足一万人的太平军已达十余万人。
西王萧朝贵率一支先锋部队经永兴、安仁、茶陵、醴陵直趋长沙。在长沙城下,萧朝贵不待主力赶至便仓促攻城,不幸中炮归天。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率大军开到后接手攻城事宜,而守城清军的力量也得到加强,左宗棠、江忠源、张国樑、向荣等将才坐镇,与太平军湘南精锐对决,彼此数量相当,且清军王牌楚勇、捷勇、镇竿军皆已就位,两军对垒,可谓旗鼓相当。
长沙围城战后期,成为太平军战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三大战役之一(另两场为安庆战役和南京决战)。史载,就在双方反复攻守、激烈鏖战时,长沙城内的居民之乐天无畏,史上罕见。太平军与清军一攻一守,血战数月,长沙百姓很少逃走,大多数人同往常一样优哉游哉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甚至有人携带酒食登城观战, 彼时城中还流行一首民谣:
“贼杀贼,官杀官,与我百姓无相干” 。
史载,长沙围城数月——
“行人来往自如,入城者唯避南门(战事最激烈处),其余六门皆可缒以入。街巷间妇女娱游,酒食过从,盛于平时,忘其为围城”。
守城清军及练勇如同平日上下班一样,每日点卯后可以自行下城吃饭睡觉。当然,太平军攻城紧急时,就不能如此随便了。然而,太平军围攻长沙城81天而未能攻破,还损兵折将,后施计渡湘江至河西北进,克岳州后意外获取大量船只、炮械,从此一帆风顺,触动听,入长江,直捣江南,沿途清军竟望风披靡,再也没有阻抗能力了。
1853年,太平军一举攻克九省通衢的战略重镇武昌,击毙湖北巡抚常大淳等要员,军威大震, 又有数万武昌百姓加入了太平军,使太平军总兵力增至50余万。
太平天国政权在武昌缴获了大量财物和作战物资,经短暂休整后,于1853年2月开始自武昌顺江而下,水陆俱进,开始向六朝古都南京进发。史载,太平军兵分水陆,齐头并进,黄旗招展,遮天蔽日,江面上船帆林立,气势骇人。
太平军陆路由悍将林凤祥、李开芳、胡以晃统率,水陆由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罗大纲、赖汉英统领,洪秀全则乘龙舟居中调度。由于太平军进展神速,清廷误判其会直捣中原,于是调兵遣将,重点在河南组织防御,害怕“长毛”北攻帝都北京,因而在长江中下游还来不及构筑强有力的防御体系。太平军遂得以所向无敌,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取黄州、蕲州,进逼武穴。
武穴是江防重镇。请两江总督陆建瀛遣总兵恩长率4000精兵率先进驻此地,准备伐树塞江,即用巨木在长江航道中设立障碍,以阻截太平军水师船队。谁知太平军陆师进军速度奇快,已抢在清军拦江之前赶到,正在睡梦中的清军被太平军的枪炮声、杀清妖声惊醒,乱作一团 。太平军趁黑攻入清营,举刀大砍大杀,清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尸横遍 地。总兵恩长见全军覆没,大势已去,愤而投江自杀。两江总督陆建瀛亲率两千将士溯江西上进援武穴,听说恩长全军尽殁,又远远望见太平军水师舰船如排山倒海般驶过来,唬得魂飞魄散,陆总督毕竟是一介文人,没见过啥大阵仗,急忙换乘小火轮飞速逃回南京。
在九江设防的清军得知武穴沦陷和江督陆建瀛逃之夭夭的消息后,斗志涣散,顷刻间便溃不成军,弃九江要塞而逃:
“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
石达开率前锋部队兵不血刃占领九江。1853年2月,石达开又率太平军水师进抵彭泽县小孤山。安徽按察使张熙宇远远看见“长毛”船队,只下令放了一炮,随即率900守军落荒而逃。太平军又进逼安徽省城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苦苦请求欲乘轿奔逃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留下与自己共守安庆。陆建瀛垂头丧气 、魂不守舍地摆摆手,拒绝留守安庆,率卫队继续遁逃去也。
太平军迅速攻克安庆,擒杀皖抚蒋文庆,又缴获了大量饷银、枪械、粮草、火炮等战利品。太平军接着又连克池州、铜陵、芜湖、和州。清军兵败如山倒,纷纷不战而逃。3月,太平军陆师率先兵临南京城下。不久水陆会师,旋即开始进围南京。
【配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