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国》第8回:李严飞枪诛常雕关羽拖刀斩徐晃

鹏程说过去 2025-04-15 05:04:42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且说夏侯尚自知李严、关兴、张苞武艺高强,只能智取,不能力敌,遂虚张声势,撤出房陵,欲以伏兵伏击汉军。探马飞报李严,魏军撤出房陵,请令定夺。李严沉吟曰:“两军交锋,未分胜负,突然撤军,恐怕其中有诈。”关兴,张苞曰:“魏军乘虚袭取上庸,山城初附,人心未定,闻汉军大至,欲退回上庸固守,此时不乘势掩杀,更待何时。”李严闻言,下令全军追击,关兴、张苞奋勇争先,率前锋追赶十余里,至三叉路口,但见两边山势陡峭,却不见魏军踪迹,正迟疑间,一声炮响,山上滚木、擂石、矢箭齐下,魏将吕建率一军截住汉军归路。关兴、张苞急退,军马自相残踏。二将奋力杀出,迎面一将,挡住去路,正是徐晃。关兴、张苞正欲交战,魏军伏兵齐起,将就汉军截为两段,关兴、张苞各自为战,自晨至午,无法突围。

孟达

李严闻前锋遭遇埋伏,关兴、张苞被困山间,急催动大军解围,前面夏侯尚立马横刀,率大军挡住去路,李严挺枪出马,大战夏侯尚,交马三十回合,魏军阵中大乱,纷纷败退,一队军马,如生龙活虎般,自东南方向杀入,为首一将,纵马挺枪,正是汉将孟达。

原来孟达熟悉上庸三郡地理,取捷径直取房陵,见两军正在混战,遂率军冲阵。夏侯尚不防汉军援兵从天而降,阵势一乱,无心恋战,拔马拖刀而走。孟达眼明手快,张弓一箭,正中夏侯尚左臂,李严见状,绰刀来斩夏侯尚,魏将常雕飞马截住李严,斗五六回合,李严奋起一枪,挑落常雕,复一枪结果其性命,而夏侯尚却趁机逃走。

徐晃、吕建率军围困关兴、张苞,突报李严、孟达合兵击溃夏侯尚,大惊失色,下令解围,撤回上庸与夏侯尚会合。

夏侯尚曰:“不料汉军援兵如此神速,使吾之计功亏一篑。”徐晃曰:“为今之计,只有据城迎敌。”此时探马飞报,关羽大军直取江夏,夏侯尚大惊曰:“江夏有失,全局动摇。”急下令全军撤出上庸,回防江夏。

李严率军至上庸,魏军早已逃之夭夭,申耽、申仪进见李严。李严声色俱厉曰:“二位皆为一郡之守,临敌无方,未战先降,如此反复乱人,留之何用,按军法处置,以儆效尤。”叱令刀斧手将申耽、申仪推出斩首示众,号令三军。李严收复三郡九县,飞书告捷,以吴懿留守上庸,自与关兴、张苞回师成都,按下不表。

原来关羽获悉魏军主力远在上庸,以偏师牵制襄樊,遂当机立断,率王平、廖化直取江夏,所谓围魏救赵,攻其必救之策。

江夏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庐、淝,右连襄、汉,进可攻,退可守。魏国荆州刺史吕常闻关羽大军直取江夏,急忙飞书告急。

曹仁闻夏侯尚进攻上庸,功败垂成,关羽挥师直赴江夏,急着快马令夏侯尚驻守沔水,阻击汉军,并令文聘、乐进率军策应。夏侯尚自上庸仓皇撤军,接曹仁将令,于沔水阻敌。不敢怠慢,急令徐晃率军五万,在沔水列营。

且说关羽以王平、廖化为前锋,望江夏方向前进,至沔水,见魏军在沔水列营,遂率军讨战。

王平字子均,四川渠县人。擅使大砍刀,忠勇而严整;廖化字元俭,湖北襄阳人,擅使三尖两刃刀,以果烈称。

徐晃闻汉军讨战,提斧上马,出营迎敌,两军排开阵势,徐晃抡斧杀出,廖化挥刀迎敌,战十余回合,徐晃力大斧沉,攻势凶猛,廖化招架不住,败回本阵。王平见状,绰刀截住徐晃厮杀,交锋二三十回合,王平气力不加,抵挡不住,连忙拔马回阵。徐晃击败两将,挥军掩杀。

王平、廖化见徐晃穷追不舍,二将回马,双战徐晃。徐晃以一敌二,越战越勇,杀得王平、廖化胆战心惊,无心恋战,只得且战且走。二将回营,具言徐晃勇猛莫当。关羽谓两将曰:“某素与徐晃交好,深知其勇,明日对阵,说其归降。”原来当年关羽淹留曹营,因与张辽、徐晃同为山西老乡,又惺惺相惜,是以三人成为莫逆之交。

徐晃

且说徐晃击败王平,廖化,颇为得意,正在帐中与长子徐商,部将吕建商讨军请,探马飞报,关羽率军营外搦战,徐晃奋然披挂上马,准备出阵。长子徐商谏曰:“关羽为世虎臣,万人之敌,当年斩颜良、诛文丑,威震诸侯,不如暂避其锋,坚守不战,等待后续援军。”徐晃慷慨曰:“吾自结发从军,二十余年,东征西讨,摧锋斩将,所向无前,何惧关某,此战当挫其一世威名。”遂不从其子之劝,点兵出战。

两军对阵,关羽立马横刀,不怒自威,左有王平、右有廖化。但见魏军一字排开,门旗开处,徐晃提斧出阵,欠身拱手曰:“君侯别来无恙,当年承蒙教诲,没齿不忘,不想岁月如梭,君侯须发已白,如何亲临战阵?”关羽温言曰:“公明读书明理之人,曹操弑君簒位,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公明何故明珠暗投,自毁前程。”徐晃对曰:“吾受魏主知遇之恩,授上将之任,今日战场相见,只能以公废私,一决雌雄。”关羽语重心长曰:“曹魏乃僭伪之国,公明何为执迷不悟,助纣为虐,留下千古骂名,不如弃暗投明,共辅汉室,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徐晃突然厉声曰:“吾一介武夫,不知义理。今日战场相遇,各为其主,不必多言,只能刀枪上一决生死。”

关羽勃然大怒曰:“匹夫不知大义,但守小节,愚不可及。”遂放马横刀出阵,徐晃抡斧应战,刀砍斧削,一来二往,大刀势若奔马,雷霆万钧;巨斧宛若猛虎下山,汹涌难挡,不觉交锋八十回合,此时关羽毕竟老将迟暮,不复当年之勇;而徐晃正值壮年,血气方刚,愈战愈勇。关羽自忖,正面交锋,不可战胜,只能智取,遂虚晃一招,拔马拖刀而走。

关羽刀法超群绝伦,一般交战,如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皆未使用拖刀法。唯长沙大战黄忠时,久战不下,准备使用拖刀法斩将,不料黄忠马失前蹄,遂未使用。此时关羽拖刀而走,徐晃以为关羽年老力衰,提斧追杀,穷追猛打。关羽念及当年交情,同乡之谊,不忍痛下杀手,取其性命,因此勒马回首曰:“公明奋不顾身,可知关某拖刀法之厉害。”徐晃一怔,以为关羽力竭势穷,无路可走,欲以绝招吓唬,让其斧下留情,一时须发皆张,不依不挠曰:“今日之战,不死不休。”遂催马加鞭,挥斧直取关羽。

关羽

关羽拖刀而走,徐晃提斧穷追不舍,追杀一程,至一陡坡,关羽猛然回马,大喝一声,使出拖刀法。徐晃一心一意,追杀关羽,准备扬名立万,不料关羽使出拖刀法,饶是徐晃百战骁将,电光火石之间,亦措手不及,被关羽拦腰一刀,斩于马下,可怜一代名将,死于非命。

魏军见主将阵亡,四散逃生,汉军乘势掩杀,如砍瓜切菜一般,魏军死伤不计其数,跳下沔水淹死者一万余众,沔水为之不流,徐商、吕建于乱军之中杀开一条血路逃亡。

关羽斩杀徐晃,大破魏军,传令全军撤回襄阳。王平、廖化大惑不解曰:“兵法乘势破竹,自当直取江夏,如何撤军。”关羽曰:“孤军深入,自古难于成功。如今文聘、乐进援兵垂至,莫如撤回襄阳,立于不败之地。”当下关羽大军有条不紊撤回襄阳。

夏侯尚闻徐晃战死,哀痛不已,三军将士闻耗,莫不悲惋。于时文聘,乐进率军与夏侯尚会合,知关羽已回师襄阳,遂按兵不动,等待命令。

曹仁因上庸,沔水之战,损兵折将,惶惶无计,上表邺都,请旨定夺。

表章至邺都,魏武帝曹操闻曹仁屡战屡败,徐晃临阵捐躯,嗟伤不已。下诏追赠徐晃为征南将军、阳平侯,谥号壮,以其长子徐商代父之职、领父部众。又下诏一道曰:“关羽坐镇襄樊,据形胜之地,握虎狼之师,未可动摇,钦令征南众将,拥兵坚守,不可轻举妄动。曹仁回朝述职,夏侯商驻节宛城,文聘镇守江夏,乐进自回本镇,钦此。”

正是:

关门弄斧徐公明,耀武扬威杀气腾,

不识夺命拖刀计,枉自遗恨望乡台。

少时看连环画《走麦城》,徐晃樊城解围,长驱直入,大战沔水,与关羽对阵,欢言叙旧后,突然反面无情,欲取关羽首级,遂与关羽大战八十余回合。以关羽盖世之英雄,因左臂负伤未愈,竟然无法取胜,而使徐晃一战成名。当年关羽、张辽、徐晃三位山西老乡,同在曹营效力,惺惺相惜,情同手足。后来张辽于关羽危难之际,为其周旋,显得有情有义。反观徐晃,翻脸六亲不认,落井下石。自此本人十分厌恶、鄙视徐晃之为人,后来看到徐晃征讨新城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重伤而死,不觉拍手称快。本回让关羽拖刀斩徐晃,一解千古之憾。至于申耽、申仪,朝三暮四,反复小人,自取杀身之祸,理数之然。

本文纯属虚构,仅为娱乐!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