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降准降息!金融数据开门红!新一轮大规模刺激政策启动

谢逸枫看楼 2024-02-24 12:40:38

文/谢逸枫

2024年金融数据“开门红”,1月新增信贷、社融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超出市场预期,堪称泄洪。金融数据强劲表现,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端信贷需求回暖。

1月新增信贷凶猛增长,超市场预期,主要与去年底以来银行提早储备项目、开年积极投放信贷,企业、居民信贷需求复苏、企业信贷平稳表现有关联。

新增信贷、社融大爆发,为2024年全年经济恢复开了好头,有助于提振市场对全年经济复苏信心,有利促进投资、消费的修复,形成经济企稳势头。

2月9日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1月新增信贷与社融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去年1月4.9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

第一是2024年1月M1余额69.42万亿元,同比增长5.9%,M2余额297.63万亿元,同比增长8.7%,M1为5.9%,M2为8.7%,M1与M2的剪刀差为2.8,收窄明显。

2023年1-12月M1变化,1月6.7%、2月5.8%、3月5.1%、4月5.3%、5月4.7%、6月3.1%、7月2.3%、8月2.2%、9月2.1%、10月1.9%、11月1.3%、12月1.3%。

M1增速反弹、回升,根本原因是国内投资、消费逐步复苏,企业投资、经营和交易活跃度上升。同时楼市销售呈现触底迹象,基建与制造项目集中上市。

2023年1-12月M2变化,1月12.6%、2月12.9%、3月12.7%、4月12.4%、5月11.6%、6月11.3%、8月10.6%、9月10.3%、10月10.3%、11月10%、12月9.7%。

M2增速持续回落,根本原因是受去年高基数效应、居民消费意愿增强、储蓄意愿有所下降、存款利率下调、政府债发行加速、信贷投放放缓、企业需求下降。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过快,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过快,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M2过高而M1过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

剪刀差的变化。2023年1月5.9%、2月7.1%、3月7.6%、4月7.1%、5月6.9%、6月8.2%、7月8.4%、8月8.4%、9月8.2%,10月8.4%、11月8.7%、12月8.4%。

M1与M2“剪刀差”大幅度收窄,说明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经营活动活跃度增强,资金活跃度上升,金融体系资金积淤现象正在逐步改善,银行贷款投放加快。

2023年1月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创下2016年中以来最高水平。M1、M2的剪刀差为5.9,扩大明显。

第二是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733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49亿元。

按照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去向,流入的领域来看,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占新增贷款4.92万亿元的78.45%,个人住房贷款仅占12.74%。

2023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按照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去向,流入的领域来看,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4.9万亿元的95.71%,个人住房贷款仅占4.55%。

第三是1月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占新增贷款4.92万亿元的19.92%。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占新增贷款4.92万亿元的12.74%。

2023年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9万亿元的5.24%。其中代表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9万亿元的4.55%。

1月居民短期消费和中长期个人房贷信贷凶猛增长,强劲回升的表现,预示居民消费和楼市需求明显加快见底、回暖的迹象,表示房地产市场正往预期好转。

反映出短、中长期的居民消费能力正在加速修复,年前一波楼市限制政策的“松绑”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一效率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市场将开始呈现回暖迹象。

1月企业新增信贷高于趋势水平,反映企业融资需求不弱,其中票据融资下降,反映企业融资需求增强。同比少增,主要受同比高基数、票据融资下滑影响。

2023年个人住房贷款2.55万亿元,占新增贷款22.72万元的11.20%(2022年12.90%、2021年30.47%),比2022年下降1.70%,比2021年下降19.27%。

第四是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去年1月5.98万亿元),同比多5061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4万亿元,同比少增913亿元。

渠道来看,委托贷款减少359亿元,同比多减94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2亿元,同比多增79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35亿元,同比多增2672亿元。

企业债券净融资4835亿元,同比多319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947亿元,同比少119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22亿元,同比少542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是比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性指标。2024年1月社融增量达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社融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

信贷、社融、存款的金融数据在2024年1月“开门红”成色充足,说明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为市场输血。

2024年,大规模刺激政策来激活经济将会来临。货币、财政政策维持适度宽松、积极,降准、降息、PSL、MLF、专项债等货币、财政操作操作一定空间。

一是2024年2月5日央行降准0.5%落地,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2023年全年三轮降准降息,为市场输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市场资金使用活力。

二是2月16日央行表示为抗通缩,将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将促使商业银行在2月20日同步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个基点。

三是2月18日央行开展10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不变,为银行注入低成本的可供贷款资金。

四是2月20日央行降息25个bp,史无前例的降息。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3.45%不变,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20%下调至3.95%。

5年期(LPR)与房贷挂钩,这次是房贷利率史无前例的下降,一次下调了25BP。这是2023年6月央行宣布下调5年期以上LPR10个基点后,再次下调LPR。

面对2024年出口、地缘政治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政策刺激的效果衡量指标,首先先行指标,股市,其次楼市、保交楼、债务风险化解,投资和消费信心的恢复。

一是CPI和PPI不容乐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出现下降的趋势。

二是制造业回升慢。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上升0.2%。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是依然低于50%,低于临界点。

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3%。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延续平稳扩张走势,主要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上升0.8%。

1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9%,比上月上升0.6%,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持续扩张,但是依然处于低位水平。

三是股市开门红。截至2月19日收盘,上证指数涨1.56%收复2900点,深成指涨0.93%,创业板指涨1.13%,两市超4200家上市公司上涨。

四是房地产市场低迷。1月、春节楼市新房销售惨不忍睹。保交楼、债务风险化解缓慢。六大国有银行、十家股份制银行集体向房地产项目输血1万亿。

五是投资、消费的修复比较快速,主要是政府基建投资、消费发力,市场信心的恢复缓慢。而文旅、服务、电商、物流等消费增长最为明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