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守将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十二日,河南开封府。
城外,密密麻麻的农民军如同潮水一般,层层叠叠向城墙涌来,丝毫没有退却的迹象。这已经是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城了。
河南总兵陈永福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此时的他已是浑身浴血,疲惫不堪。
第一次围城时,陈永福趁闯军立足未稳,夜袭闯军,杀敌无数。而陈永福之子陈德更是一箭射伤李自成左眼,一举解了开封之围。
李自成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自打去年十二月以来,李自成拉上老伙计“曹操”罗汝才,率众数十万卷土重来。老陈家前次算是和李自成结了梁子,唯有据城坚守,死战到底。
也亏得开封城墙高达五丈(约16米),墙体由青砖包砌而成,坚如磐石,才给了全城军民死扛下去的勇气。
忽然,有士卒大喊道:“看,闯贼在列炮!”
陈永福闻言,急忙望向城外,只见闯军正将一门门火炮聚于阵前,足足有上百门之多。陈永福心中暗叫不妙,忙令士卒严阵以待。
不一会儿,闯军万炮齐发,声震四野。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城墙之上,碎石飞溅如雨,守军纷纷抱头躲避,惨叫声不绝于耳,而城墙也有多处损毁。随后,一股孩儿军趁乱以云梯登城,顷刻间便有百余人登上城墙,开始大肆砍杀。
敌兵如此凶悍,陈永福大惊失色。他也顾不得许多,先举起腰刀砍翻冲到身前的一名敌兵,旋即将一门火炮置于胯下,用力压低炮口,并对左右家丁咆哮道:“快点火、快点火,忠臣不怕死!”
“轰!”
一炮下去便开出一条血胡同,守军纷纷依葫芦画瓢,压低炮口,向登城之敌齐发,城墙上顿时断肢横飞,血流成河。
然而,火炮射速太慢,敌兵登城者前赴后继,很快又涌至城头。
陈永福急忙调来事先预备好的数辆“土坦克”(一种人力推动的大车,四面覆盖榆柳板和厚土,板上开有火炮和火铳的射击孔),一边火力输出,一边碾压敌兵,并用它来堵住缺口,这才压制住闯军的攻势。
时值隆冬,滴水成冰。陈永福又命人在城墙损毁处浇水,以冰覆城,敌兵遂无法登城。
像这样的战况在第二次攻打开封时极为常见,战役历时二十天,陈永福率军力战,杀伤闯军甚众。李自成眼看连番强攻不成,被迫撤兵。
然而,当开封军民还在为两次击退闯军自鸣得意之时,五月初二,李自成率军第三次兵临开封。
这一次,闯军号称百万,兵锋更盛,且李自成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放弃强攻,改用围点打援战术。
谁能想到,这一围竟围了五个月之久......
△明军死守开封城(《大明劫》剧照)
02 宗藩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开封周王府。
李自成第一次兵临开封时,藩镇开封的周王朱恭枵就意识到,自己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明末的藩王大多是贪得无厌的守财奴,宁可城破之后钱财尽落敌手,也不愿犒劳守城将士半分,但很明显,周王是个例外。
当河南巡抚高名衡、开封推官黄澍等前来与周王商议守城诸事时,周王举双手赞成,力主死守拒敌。
高、黄二人一看周王这态度,靠谱!于是又将缺兵少饷的难处也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周王听罢,立刻表示这钱就包在我身上了,并慷慨陈词道:“城池一旦陷落,命都没了,留着钱又有何用?只要城池能保得住,还愁今后没有钱吗?我又岂会愚蠢到给闯贼做仓库保管员?”
周王可不是嘴上说说,他还真这么做了。
大战在即,周王率王府护卫亲临前线,预先发放库金数万作为饷银,并拿出库金五十万购买军粮。与此同时,他颁下悬赏令:能击杀一贼者,赏五十金;能退寇解围者,赏银十万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无论是守城的官军,还是协防的民兵,人人争相杀贼。闯军虽极为悍勇,然则守军也是不遑多让,因此,闯军屡次倾力强攻却始终无法破城。
等李自成第二次攻打开封时,周王硬是没跑,依旧不吝家财,为守城倾尽所有。
这一次,周王更不含糊,直接将如山的金银堆在城头,但凡生擒一贼者,赏百金;斩一贼者,赏五十金,战死者抚恤五十金,其余伤者按伤情结算抚恤金。
总之,符合条件的,金银随便拿,千万别给本王省钱。守城将士因此士气大振,人人高呼“贤王”。
有了周王朱恭枵的鼎力相助,李自成原以为须臾可下的开封城竟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而李自成久攻开封而不能克,也让崇祯看到了援救开封的希望......
△明开封周王府图
03 援军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北京紫禁城。
崇祯双手正死死攥着刚刚送达的河南军报,不一会儿,又无力地垂下双臂,陷入一阵哀叹之中。
开封城再次被闯贼围困,中原战局业已糜烂,而此时,崇祯发现朝中竟已无人可用。一番苦思冥想,他不得不释放关押在刑部大牢的孙传庭,并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令其督师京营救援开封。
孙爱卿,朕错怪你了,能再帮帮朕吗?
好说!
孙传庭也不矫情,果断出任三边总督,但他也是有条件的。
京营那些老爷兵我可不敢用,我要用秦人,而且目前缺兵缺饷,我得筹饷练兵,短期内无法救援开封。
崇祯虽心有不满,但眼下良将难觅,好,都依你。
随后,孙传庭赶赴陕西走马上任,先是诛杀害群之马贺人龙,后又抓紧整肃军纪、操练士卒,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然而,仅过去了半年时间,崇祯的老毛病又犯了。
崇祯也有他的难处,因为,开封又双叒被围了。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崇祯急令孙传庭率军出关,救援开封。
孙传庭接旨后,立刻不乐意了,你堂堂的大明皇帝,说话还作不作数呀?于是,孙传庭赶紧上疏崇祯,苦口婆心道:“皇上,我这兵都是新招募的,现在不堪大用啊!”
崇祯阅后大怒,这大明的兵能不能用是我说了算,还是你孙传庭说了算?用,我偏要用!崇祯遂派监军苏京前往孙传庭部,监督其立即开拔。
果不其然,仓促出关后,孙传庭的乌合之众在柿园一役被李自成击溃,被迫退守陕地。
此后,开封虽已成为泽国,但崇祯显然将孙传庭的这支秦兵当成了帝国的救命稻草,从未间断过催战的指令。而崇祯在频繁调动孙传庭部的同时,也在替孙传庭的生命按下快进键。
第二年,孙传庭于潼关兵败殉国。
同年,传庭死,大明亡。
△孙传庭
04 苍生
最后,让我们将镜头切回开封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八月,河南开封。
对开封军民而言,比外无援军更可怕的是:城中粮尽了。
守城官员本可将满城饥民尽数放出城去,然而,为防止城中虚实泄露,他们选择将饥民困在城中,严禁任何人出逃。
就这样,饿急眼的百姓开始疯狂搜刮一切能吃的东西,昆虫、草根、树皮、药材甚至粪便,悉数拿来填饱肚子。
总兵陈永福眼见城中人心大乱,便想出了一个安人心的法子:他命人在半夜将黄豆遍撒城中,第二天,百姓看到地上的豆子,纷纷惊呼:“上天降下豆雨,这是在救我们啊,天不绝开封城!”
但谎言带来的希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最终,吃人成了活下去的唯一选择,饥饿难耐的百姓开始“人相食”。
守军残杀百姓为食,而百姓同样杀弱者为食,路边甚至有人光天化日敲人骨吸髓。等到了九月,城内行人皆无,只剩下白骨堆积如山,断发风吹满地,偌大的开封城俨然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可怕的围城终归有结束的一天。
九月十四日夜,不知是闯军还是明军掘开了黄河大堤,亦或是连年水利失修导致汛期黄河溃堤,滔天的黄河水突然从开封城北门涌入城中。顷刻间,开封成为一片泽国,水深超过二丈(约6.5米)。
△位于黄河之滨的开封城
当时,城中百姓尚在睡梦之中,压根没有逃命的机会。人们在水里挣扎,如同鱼儿落入热锅之中,溺死者十有八九。就连城外的闯军也因躲避不及,被洪水淹死超过万人。
而就在当晚,周王朱恭枵及周王妃、守将陈永福、黄澍等人顺利乘船出逃。
战前,开封城原有百姓三十七万人,除去事先逃离的,活下来的仅存三万余人。
到最后,终究还是天下苍生替当权者吞下了王朝兴衰的一切恶果。
而李自成与明王朝不惜代价争夺的开封城,“如此繁华,被水冲颓,无复行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