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的那番话真是让人满脸尴尬,这让欧洲更加意识到防务自主有多关键。其实,欧盟早在好几十年前就早早开始筹划要搞个独立于北约的“欧洲军”了。说实话,几十年过去了,成效还是不咋地。现在能够看得上眼的,就只有那5000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了。最近,德国的媒体写了一篇文章,说这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能不能顺利部署,真的是个悬念。作为欧盟独立防务的代表,这“欧洲军”可是花了几十年时间来规划和建设的,咋就总是无法成为欧洲的门面呢?其中的原因,你细想想,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头一条就是欧盟内部的各种矛盾纠葛。俄乌冲突这些年,让咱们看到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方式。说白了,要通过一项重要的决议,得所有成员国都点头才行。就因为这样,这些年一直在反对制裁俄罗斯的匈牙利,成了欧盟的另类“明星”,如今还被剥了一部分投票权。“欧洲军”也是这一摊事儿。无论是组建,还是后续的行动,全得所有成员国都同意,才能成事。可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军费分摊、军事任务,还有跟北约的关系,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真要统一可没这么容易啊。
东欧的哥们儿们,尤其是波兰那边,依旧觉得北约靠谱得很。要是碰到紧急情况,他们宁愿把军队指挥权交给北约,也不想让“欧洲军”来操控自己的军队,心里还是有点儿顾虑呢。再说了,要是搞个5000人的部队,这规模可是比许多小国的军队都大了。如果欧洲真要凑个独立军队,那小国的军事发言权肯定会被削弱。谁愿意花钱还得听别人的呢?这事儿可真没谁乐意做。法国呢,作为“欧洲军”的头号支持者,一直觉得这部队关系重大,想要推动咱们发展远征型的军队。可德国不一样,背负着战败的历史包袱,他们觉得只要能搞定欧洲的自主防务就成了,尤其是把战略目标对准了俄罗斯。
法国眼光放得老远,想着搞个全球性的战略;而德国则专心守住欧洲。这俩国家之间的策略差异,导致了军队的职责定位不清,结果组建工作就一直拖拉不前。再说说,“欧洲军”这股力量,真心没啥底气。现在这支5000人的快速反应部队,主要以轻装步兵为主,可重装设备和海空配合能力都很欠缺。这既不符合法国“打出去”的战略思路,也跟德国“对抗俄罗斯”的目标不太搭边。如果我们的外交官在叙利亚被绑架,政府可以放心把营救任务交给“欧洲军”。不过,其他的事情就另说了。
这么说,欧洲的快速反应部队简直就是一支超级大的反恐精英团队呗。专注打击恐怖活动的军队,确实用不着那些重型装备,也不太需要海空联动。还有一点,北约的影响力是得提上的。“欧洲军”刚一成立,北约就提出了自家的快速反应部队,人员阵容达到3万人,设备那也是齐全得很。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比起欧洲版的可靠谱多了,尤其是东欧国家和一些小国,自然纷纷投向北约这边。
“欧洲军”的军事定位跟北约有不少重叠,这就让欧洲各国不得不花双倍的钱,养着两支军队,最后干的都是同一件事。这种不划算的买卖完全就是军费方面的一场纠纷。可咱们说,欧盟的军事装备有80%都是从美国那边买的,这让美国通过技术上的壁垒和供应链的优势,间接掌握了欧洲的防务大权。即使“欧洲军”全力采购欧洲自己的军工产品,短时间内也很难扭转军工产业链对外依赖的局面。“欧洲军”的生死存亡,其实就跟欧盟的命运绑在了一块儿,心是高飞的,命却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