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了一段新型GL-6主动防护系统的测试画面,该系统旨在为中国坦克与装甲车构筑起更为坚固的防御屏障,有效抵御反坦克导弹、火箭推进榴弹(RPG)以及日益猖獗的自杀式无人机等尖端威胁。
尽管在测试后,坦克模拟器上留下了些许凹痕,但这些损伤并未触及车辆的核心部件,因此并不影响其作战效能。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GL-6的出色防护能力,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便主动防护系统能在弹丸触及车辆关键部位前将其击落,车辆外部仍有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过,这与以色列奖杯等其他主动防护系统的表现相符,它们在成功拦截后也会在装甲上留下轻微痕迹,但在维持车辆战备状态方面却成效显著。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示中并未展现GL-6对自杀式无人机这一当代装甲车面临的最紧迫威胁的应对能力。这些低成本、高效率的无人机(UAV)已成为全球军队密切关注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在乌克兰战争中,双方均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打击,这一趋势标志着现代战场格局的深刻变革。无人机凭借其低空飞行、难以察觉的特性,尤其是成群出现时,更是能够轻松绕过传统防空系统,成为任何战车的强大对手,即便是装备了高级主动防护系统的战车也不例外。
据报道,GL-6已具备应对反坦克导弹等常规威胁的能力,但其拦截并无效化无人机的实力仍有待验证。该系统融合了雷达、红外与光学传感器,即便在大雨、烟雾或雾霾等恶劣环境下,也能远距离精准探测来袭威胁。这些传感器协同工作,紧密追踪弹丸并精确评估撞击风险,使系统能够迅速做出自主决策。
与依赖人工干预或射程受限的传统主动防护系统技术不同,GL-6能够自主且迅速地采取行动,在高威胁环境中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其雷达系统能够探测到数公里外的来袭导弹,为机组人员争取到宝贵的反应时间。而红外与光学系统则增强了对低热特征威胁的检测与追踪能力,包括无人机发射的威胁。
GL-6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同时应对多种威胁。与难以处理同时从不同角度射来的多个弹丸的传统主动防护系统相比,GL-6能够优先识别并消除这些威胁,且不失效力。这种被称为多目标交战的能力在现代战场上至关重要,因为战场环境愈发拥挤,多个武器系统往往同时发动攻击。在测试中,该系统成功同时跟踪并拦截了两个来自不同角度的独立来袭弹丸,相较于大多数传统主动防护系统一次仅能处理一个威胁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GL-6旨在为中国各类装甲车提供保护,包括99式主战坦克和ZBL-09步兵战车等。这些车辆作为中国武器库中的佼佼者,定期更新先进技术。例如,中国最先进的99式坦克配备了复合装甲、强大的125毫米滑膛炮以及一系列电子战系统。通过整合GL-6主动防护系统,中国进一步提升了这些车辆的防护能力,以抵御日益复杂的反坦克武器和导弹系统的威胁,这些武器和导弹系统在近年来的冲突中愈发显现出其威力。
随着反坦克导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进步,中国开发高效反坦克导弹系统被视为其军事现代化战略的关键一环。然而,在全球竞争舞台上,GL-6仍需与以色列的奖杯和俄罗斯的舞台等成熟的主动防护系统一较高下。奖杯系统被广泛认为是最先进的主动防护系统之一,已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的实战中得到了验证。以色列军队利用配备奖杯的坦克和装甲车成功拦截并抵消了来袭导弹,如俄罗斯制造的Kornet反坦克导弹,该导弹已被多国及非国家行为者有效用于对抗以色列的装甲力量。另一方面,舞台主动防护系统专为俄罗斯坦克设计,并已集成至俄罗斯T-90和T-14亚曼达等车型中。舞台主动防护系统结合雷达与光学传感器来检测和拦截来袭弹丸,以其处理快速多重威胁的能力而著称。
相比之下,GL-6在全球主动防护系统市场仍属新秀,尚未经历与奖杯或舞台相同级别的实战测试或使用。然而,它代表了中国在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彰显了中国减少对外国国防技术依赖并开发本土系统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中国国防工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导弹技术和无人机领域。GL-6主动防护系统符合中国应对先进导弹威胁的更广泛战略。展望未来,主动防护系统技术的未来无疑将受到无人机战争发展的影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无人机的日益依赖,像GL-6这样的主动防护系统必须不断发展以应对这些新兴威胁。
未来的挑战在于将主动防护系统与无人机对抗措施相结合,或许通过与电子战(EW)系统的协同作战,构建一个能够同时应对弹丸和无人机的多层防御体系。目前,GL-6已让我们窥见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然而,它是否能在实战中取得与其他主动防护系统相媲美的成功,仍有待时间的检验。就目前而言,中国的GL-6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极具潜力的系统,但其真正的考验将出现在面对包括无人机袭击风险在内的各种现代威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