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广西女孩梁柳波,在短短5年内竟然嫁了8名男子,并持有8本合法结婚证。
她既没有改名,也没有伪造身份,每一次结婚都是用自己的真实信息,却在不同省份成功领取了结婚证并骗取彩礼。
这是她一个人的“聪明”,还是时代漏洞的悲剧?
梁柳波出生于广西壮族的一个偏远小山村。
父母在她年幼时离婚,分别组建了新的家庭,而她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活。从懂事起,她就明白了生活的艰难。
梁柳波记得小时候冬天特别冷,奶奶一边在火堆旁烤着红薯,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要是咱们有钱,房子就不会漏风,你也能多吃一口热饭。”
听着这些话,梁柳波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家庭的贫困让梁柳波读完小学就辍学了。
14岁那年,她离开村子,到广东打工,端过盘子、刷过碗,也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操作。虽然生活枯燥,但她觉得有奔头。
梁柳波习惯在工资发下来的那一天,给家里寄些钱,想着奶奶收到汇款单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心里充满满足感。
可是日子并没有越过越好。
2010年,她的母亲突然病重,需要一笔不小的医药费。
梁柳波辞掉工作赶回家,发现家里的积蓄根本无法支撑治疗费用。奶奶这时提出了一个“主意”——让梁柳波结婚,拿彩礼来救急。
她起初觉得荒唐,问奶奶:“结了婚就是一辈子的事,怎么能只为了钱?”
奶奶却回答:“谁让咱家穷呢?不满意就回来,谁也不会绑着你不让走。”梁
柳波无力反驳,在无奈和亲情的裹挟下接受了安排。
这场婚姻的对象是一个同村的男子,陈某。
他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好歹能拿出1.8万元彩礼。婚礼办得简单,梁柳波穿着一件借来的红色衣服,拜了天地。
结婚后的日子并没有她期待的幸福,家暴和争吵让她难以忍受。
一天下午,梁柳波忍无可忍,悄悄收拾了行李,逃回娘家。陈某来过几次,也没能说服她回去,最终不了了之。
这段失败的婚姻却给梁柳波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奶奶试探着问她:“不然再嫁一次吧?反正领彩礼也能补贴家里。”
梁柳波一开始拒绝,可当她看到母亲的病情加重,家里一半盖到一半的房子时,动摇了。
她问奶奶:“这样行得通吗?不怕被抓?”
奶轻描淡写地说:“只要去远一点的地方,谁知道呢?”
事实证明,这个办法的确可行。
第二次婚姻是在浙江,她通过一个媒婆认识了黄先生。
媒婆在见面前特意帮她化了个淡妆,还交代:“少说话,多听,多点头。”
梁柳波照做,果然赢得了黄先生的好感,黄先生家给了3.5万元彩礼。
领证后一周,梁柳波谎称回家探亲,然后一去不返。
从这次开始,她摸清了骗婚的“门道”。
每次婚前,她会让奶奶跟对方的家人见面,用“自己是个苦命的孩子,奶奶是唯一的亲人”博取同情。
领证时,她从不使用假名,而是堂堂正正用自己的身份证。这样做一方面降低对方的疑虑,另一方面也让骗局更隐蔽。
这套骗婚模式让她越做越熟练,福建的张先生、山东的杨先生、河南的吕先生……这些丈夫们的命运如出一辙:在拿出彩礼后,他们的“新娘”不见了。
而梁柳波并不贪心,她把彩礼金额控制在当地习惯水平的稍低范围——五万左右。
她知道,收得太多容易引起怀疑,而彩礼少一点更让对方觉得“这女孩是真的朴实”。
直到2014年,河北韩先生的报案后事情败露。韩先生的经历与其他人类似,但他和家人选择报警,才有了转机。
警方开始调查后,发现梁柳波不仅“失踪”,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频繁登记结婚。
她的作案轨迹也清晰起来:从广西到浙江,再到福建、山东、河南,几乎跨越了半个中国。
2015年春节,梁柳波在回家探亲时被警方抓获。
她并没有反抗,而是平静地说:“该来的总会来。”警方从她身上搜出了7本结婚证,每一本都真实有效。面对审讯,她供述了整个骗婚的经过。
她说:“一开始也害怕,但后来觉得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
有人认为,她是贫困的受害者,被生活所迫才走上歧路;也有人指出,她的每一步选择都是主动的,与家庭的困境无关。
法律的判决给出了答案:她因诈骗罪被判处5年10个月有期徒刑,并罚款5万元;作为帮凶的奶奶也被判刑三年,缓期执行。
从辍学到被骗婚,从想要通过努力摆脱贫困到被金钱诱惑一步步走向深渊。
是她自己亲手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这是她的担心所致的,但也暴露了当时婚姻登记制度的漏洞。
后来,全国范围内的婚姻信息系统终于联网,再无类似案件发生。
对于任何人来说,金钱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在困难中保持底线,或许才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参考资料:
1.法治天下2021: 《一女八夫》
2.法治中国频道: 《一妻八夫》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