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道德经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刘邦:老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老子

史聊不急 2023-04-03 17:06:18

汉代从开国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两千多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国人,那就是:

项羽是一个贵族,他武艺高强、身经百战,每战必身先士卒、无攻不克,他最后为什么落得个四面楚歌、众叛亲离、乌江自刎的结局呢?

而项羽的主要竞争对手刘邦本是一个无赖混混,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他既不会带兵打仗,又不能冲锋陷阵,最大的能事就是喝酒、打架、泡妞、做恶作剧,但他为什么却是笑到最后、得天下、做皇帝的那一个人呢?

也许我们都小看了这个伟大的“小混混”,他的最终胜利和成功是比他早出生几百年的先贤和哲人——老子——早就给他把结论写好了的。

只不过,不学无术的刘邦也许没有机会读到老子的《老子》,而冥冥之中却天神助攻,他的管理手段却暗合了老子的哲理,他想不成功都难了。

刘邦是怎么解释自己的成功的?他只是说了个表面现象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有一次大宴群臣,酒酣脸热之后,他突然无比感慨又无比豪迈地向群臣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千古一问:项羽为什么失败?我为什么当了皇帝?

当时,群臣的回答虽然更多的是恭维、拍马屁的成份多,但也不无嫉妒和羡慕,异口同声地说:“陛下您命好啊,是上天保祐您啊!”刘邦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说:“算了吧,什么狗屁命运。这才是关键之所在......”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下面的一段著名的话——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段话当然是司马迁先生给他写的,刘邦是打死他也说不出这样文绉绉的话的。这里边他提到的三个人,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打天下的第一军师。萧何是当时的第一管家,他同张良两个人担当了相当于后世诸葛亮的职责。而韩信则是刘邦打天下时候的第一猛将,相当三国时期的关羽和张飞。

刘邦的这番话,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虽然干什么也不行,但我能把天下最能干的人为我所用。而项羽是个天才,可他不会用人。所以,我赢了,他输了,就这么简单。

问题就这么简单吗?其实原因和过程都要复杂得多!

无为而治、甘为人下?老子其实不老实,他根本没有说实话

比刘邦早300年的老子写过一部《道德经》,其实本来的名称是《老子》,都是后世人命名的。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历史巨著不仅是中国人争相学习的名著,而且世界各国都倍加推崇,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养生、修身养性方面,还被政府官员、企业名流当作管理、治理的宝典,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作用。

其实,老子这部著作本来就是帝王之书,是为统治者管理社会而服务的执政指南。我曾经认真读过两遍《道德经》,自从学习书法之后,又多次全文抄写,我认为,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这部著作的话,就是“无为”,如果用四个字就是“无为而治”,八个字则是“无为而治、甘为人下”。但是,无论怎么说,他都是面对管理天下的帝王而言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两段最具代表性的话语——

(一)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二)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易中天先生在一个讨论中戏说老子的“无为”是“假无为、真有为”,我十分赞同,老子的“无为”实际是“无不为”,所有的无为,最终都为实现“而治”而做的假象。

刘邦同志能够什么也不做而取得天下当老大,实际是暗合了老子的统治之术,而项羽的失败则恰恰违背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和“甘为人下”。

身先士卒,匹夫之勇。项羽的失败不是天命

项羽在乌江自刎之前曾经仰天长叹:“这是天意!”

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失败不是无能,而是天要绝他,就一个人在千军万马的敌军重围之中冲杀,顷刻就杀死三四百名汉军将士,然后才在哈哈大笑中拔剑自刎。从个人角度来讲,项羽的确是一员龙虎之将、君子人品,但他绝不具备帝王之才、统帅之能。

但是,他的死仅仅是天意吗?其实,老子的《道德经》不仅下面诠释了刘邦的胜利,也反而昭示了项羽的失败。

项羽因为自己太优秀,而又不甘于人后,凡事自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而他的手将领和士卒则无所事事,甚至毫无成就感,他们心底里也许还是暗暗抱怨:“既然你项羽这么能干,那你就干脆自己干算子,我们乐得清闲自在。”

另外,项羽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不相信部下,多疑使得他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这也正是他违背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自己为之太过,别人手中无措了。

而被项羽一向看不起的小混混刘邦却不仅知人善任,还能做到“不居功、不自恃”。他甚至在跟他的部下喝酒时豪迈地承诺:“你们只管却攻城略地,打下哪里,我就把哪里封给你!”

当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韩信负责打下了齐国,刘邦就把他封为齐王,其他人也是这样。

所以,当他的手猛将将天下一块块打下来后,他也就把天下一块块封给他们。但是,最终的老大是他的,这些被他封王封侯的部下,都听众他的管理,天下最终是他的。

这不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和“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吗?

汉代好几代皇帝都实行无为而治,所以实现了长治久安。但也为外戚和宦官专权埋下了隐患

不能插手太过,也不能放手不管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3-04-04 14:06

    刘邦是老板,是历史上用“无”而成功的典范,张良和萧何劝他,他听,樊哙和夏侯婴劝他,他也听,他的主见不多,谋略也不够,对天道没啥领悟,谈不上无为(违)天地之道而无所无为的境界,对人道的理解估计也不太全面系统,但是对人性把握的准。刘邦肚子里说没有货,决断很准说不通,说他深谙人道,装的没货,我第一个就不信。介于两者之间,黄裳元吉,以柔居帝王位,暗合天意,大位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