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想要封禁TIKTOK,美国网友不乐意了,于是他们纷纷涌入了纯中国版小红书、头条、抖音等纯国内短视频平台。
两国网友的汇合,就像村口大妈那样,各自询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波疯狂的“对账”,似乎间接促成了美国政府最大的担心。
那么中美两国网友相遇又会有怎样奇妙的碰撞?美国最大的担心又指的是什么?
TIKTOK被美清算
去年12月6日,美国针对TikTok的“强制出售”法案得到了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定,裁定支持美国政府要求TikTok出售或者面临禁令的法律。
这一法案的最后期限定在了2025年1月19日,这意味着TikTok如果不按照要求出售,将会面临在美国市场的彻底封禁。
然而,虽然这项裁定一度为美国政府所支持,前任总统特朗普也曾发声表示支持TikTok,但最高法院对这项法案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了辩论。
虽然辩论持续了两个半小时,路透社、美联社等媒体普遍认为,最高法院可能倾向于支持这一“强制出售”法案。
这使得TikTok的未来在美国变得更加不确定,尽管公司依然可以尝试上诉,但其希望已经非常渺茫。
从根本上来看,美国之所以如此针对TikTok,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要了解美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强制出售”的法案,我们就需要看一下它的名称。
这项法案全称为“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从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视中国为“对手”,并且认为TikTok可能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在信息泄露、数据监控等方面。
美国政府的担忧集中在TikTok的数据处理问题,认为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TikTok获取美国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可能利用这些数据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这也是美国政府不断推动“强制出售”的法案的核心理由。
然而,表面上的安全问题并不是美国做出这一决定的唯一原因,事实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TikTok就是其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TikTok不仅吸引了全球亿万用户,也让美国感到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美国担心,通过TikTok的广泛传播,中国可能会在全球文化、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更大的话语权,这种恐惧驱使美国不断加强对TikTok的打压,希望通过政策手段压制其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尽管美国政府在政策上不断加大对TikTok的压力,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普通民众就支持这种做法。
事实上,大部分美国用户并不希望看到TikTok被禁,许多美国人已经习惯了TikTok这个平台,甚至将它作为日常生活和娱乐的一部分。
TikTok提供了一个快速分享短视频、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渠道,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TikTok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社交空间。
因此,虽然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提出了禁令,但许多美国人并不认同这一举措,甚至表示反对。
在离1月19日的禁令生效日越来越近的时候,部分美国用户开始采取“摆烂”政策,主动卸载TikTok,纷纷转向中国的其他社交软件。
小红书用户激增
除此之外,据路透社报道,应用数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小红书在美国的下载量同比增长了200%以上,增长幅度几乎是前一周的两倍。
这一数据也进一步印证了小红书在美国市场的崛起势头,虽然小红书作为一个中文社交平台起步较晚,但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可以说,这波突如其来的外国用户涌入,改变了小红书的运营格局,也为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小红书的中文界面并没有成为外国人使用它的障碍,反而成为他们探索这个平台的动力,很多外国用户纷纷用翻译软件,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的生活照片和视频,甚至有些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是“美国TIKTOK的难民”,这一说法更是引起了不少关注。
许多人开始理解到,他们之所以转向小红书,是因为对美国政府限制TIKTOK的政策感到不满。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以“国家安全”为由,指责TIKTOK可能涉及收集和监视美国用户数据,而这种指责让不少美国网民产生了抵触情绪,于是,他们选择了转投小红书,成为这个平台的新一批用户。
小红书的崛起,不仅仅表现在用户数量的激增,也伴随着一些有趣现象的出现,比如,有些人开始尝试教外国朋友讲中文,甚至用一大串顺口溜来迷惑他们,让对方感到困惑。
此外,还有一些国内的用户把英文试卷拿出来,让外国友人帮忙做,结果很多地方都出错,这些搞笑的场面迅速在平台上走红,引发了大量的笑声和讨论。
随着外国用户的加入,许多国内网友在小红书的评论区与他们互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让人眼前一亮。
更有不少网友惊叹,小红书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用户之间的互动,东西方网友的碰撞和交流,正在产生一种全新的火花。
不过这波外国用户的涌入,也让小红书的运营团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时间,许多外国用户占据了小红书的推荐页面,几乎每个推荐框里都是外国用户的内容。
为了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流量,小红书不得不加快了内容审核和运营管理的步伐,平台官方紧急发布了英文内容审核职位招聘信息,要求应聘者具备大学英语六级425分以上的英语能力。
中美网友疯狂的“对账”
当中美网友在网上相距,所讨论的热门话题还是离不开过年村口大妈的问题,薪资待遇、生活成本等都是大家聊天的热门内容。
通过这些讨论,许多人发现,虽然美国的工资看起来比中国要高得多,但实际生活中的成本差异却让人吃惊,尤其是在房租、税费和日常消费方面。
例如,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中国网友对于美国的薪资水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询问美国网友的月薪以及生活成本,并与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比较。
美国网友透露,虽然他们的收入通常比中国人要高,但扣除税费和生活开销后,实际到手的工资并不多。
比如,有网友提到他们每月的收入为3000美元,但在扣除房租、电费和水电费后,生活中所能支配的资金其实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宽裕。
有趣的是,这些讨论不仅仅局限于薪资的差异,还涉及到美国高昂的房租费用,在美国,许多网友表示他们需要将工资的一半甚至更多,用于支付每月的房租,这使得许多人即便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也仍然感到生活压力巨大。
而与之相比,中国的房租费用相对较低,许多网友表示,自己每月的房租支出远低于美国网友,这也引发了美国网友的惊讶。
此外,生活中其他一些费用也成了中美网友讨论的焦点,比如,水电网费,在美国,许多网友表示自己每月的电费可能需要支付数百美元,而在中国,水电费的支出通常远低于此,许多中国网友分享自己的账单时,常常让美国网友感到震惊。
这样的“对账单”让双方不仅仅停留在薪水层面的对比,还对生活中的各项开销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除了这些日常开销,医疗和保险也是中美之间巨大差异的一个焦点,美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常常是一个家庭每月必须支出的重点费用,而这部分支出往往十分高昂。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疗体系相对更加简便和经济,虽然中国的医保体系也面临挑战,但在费用上仍然显得更加亲民。
而且,美国的税收制度也十分复杂,许多家庭甚至需要雇佣专门的税务人员来帮助他们计算税款,而在中国,很多人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APP就能轻松解决税务问题,简单便捷。
这些跨国对话不仅仅是对薪资和生活成本的对比,也让大家意识到,尽管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各有差异,但人们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和压力。
这种“对账单”的方式,直接揭示了两国在生活成本和收入上的差异,让大家从中了解到了各自国家的真实面貌。
除了生活成本的讨论,安全问题也成了中国网友关心的话题,有网友好奇,在美国晚上外出是否需要携带枪支。
美国的一些网友在回答时也透露,美国的治安状况和社会治安问题在某些地方确实需要提高警惕,这也让中国网友对美国的社会情况产生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