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寄生虫危害大,定期驱虫怎么做,保障猪群健康成长

许娜子淳说三农 2025-03-04 13:29:32

猪寄生虫危害大,定期驱虫怎么做,保障猪群健康成长

在养猪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猪群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而猪寄生虫问题,犹如一颗隐藏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猪群的健康成长。相较于没有寄生虫困扰的猪场,那些忽视寄生虫防控的猪场往往会面临诸多棘手问题。没有寄生虫问题的猪场,猪只生长速度正常,饲料转化率高,整体养殖过程相对顺利,养殖户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而受寄生虫侵害的猪场,猪只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疾病频发,不仅增加了治疗成本,还严重影响了猪肉品质,最终导致养殖效益大打折扣。因此,重视猪寄生虫问题,做好定期驱虫工作,是保障猪群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猪寄生虫对猪群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且严重的。首先,从生长性能上看,寄生虫会在猪的体内掠夺营养。比如蛔虫,它在猪的小肠内大量寄生,会抢夺猪本应摄取的营养物质。据相关研究表明,感染蛔虫的猪只,其生长速度比健康猪只平均降低 20% - 30%。这意味着原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出栏标准的猪只,由于营养被寄生虫消耗,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饲料才能出栏,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寄生虫还会影响猪只的消化功能。一些吸虫和绦虫会寄生在猪的肠道或肝脏等部位,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消化液分泌失调,使猪只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进而影响猪只的体重增长和瘦肉率。

在免疫力方面,寄生虫对猪只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寄生虫感染会使猪只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使其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当猪只感染了球虫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此时如果环境中有其他致病微生物,猪只的发病几率会显著增加。而且,受寄生虫感染的猪只在面对疫苗接种时,免疫应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疫苗效果不佳,无法为猪只提供有效的保护。这就使得猪只更容易生病,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影响猪肉的品质和安全。

另外,寄生虫还会降低猪肉品质。一些寄生虫在猪体内移行或寄生时,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比如肺丝虫会在猪的肺部寄生,引起肺部炎症和肉质变化,导致猪肉出现异味、变色等问题,严重影响猪肉的市场价值。而且,在屠宰过程中,如果发现猪只体内有寄生虫感染,整头猪可能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这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既然猪寄生虫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如何做好定期驱虫工作呢?首先,要做好驱虫计划。不同的寄生虫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感染特点,因此驱虫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仔猪在断奶后 15 - 20 天进行首次驱虫比较合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早期感染。以后每隔 1 - 2 个月进行一次驱虫,直到育肥期结束。母猪在配种前、分娩前都需要进行驱虫,以防止寄生虫通过胎盘或乳汁传播给仔猪。种公猪则需要每季度进行一次驱虫。在制定驱虫计划时,还要根据当地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和猪场的实际感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驱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也是关键。目前市场上的驱虫药物种类繁多,有有机磷类、咪唑类、抗生素类等。在选择驱虫药物时,要根据猪场内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程度进行选择。对于蛔虫、线虫等体内寄生虫,常用的有机磷类药物如敌百虫、伊维菌素等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而对于吸虫、绦虫等,咪唑类药物如吡喹酮等则更为有效;如果是体外寄生虫,如疥螨等,则需要使用专门的杀螨剂进行驱虫。同时,还要注意驱虫药物的安全性和耐药性。一些新型的驱虫药物虽然驱虫效果好,但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此外,长期使用同一种驱虫药物还容易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降低驱虫效果。因此,在选择驱虫药物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驱虫药物,避免单一药物长期使用。

驱虫药的投喂方法也非常重要。正确的投喂方法能够确保驱虫药在猪只体内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驱虫效果。一般来说,内服驱虫药可以采用拌料或饮水的方式。如果采用拌料的方式,要确保饲料搅拌均匀,使每一头猪都能采食到足够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准确投放,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如果采用饮水的方式,要保证猪只有充足的饮水,并且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在水中,防止药物沉淀影响药效。对于一些不能口服的驱虫药物,还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射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器具,避免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除了科学的驱虫计划和正确的药物使用方法外,猪场的环境卫生同样不容忽视。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猪场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粪便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污染饲料、饮水和养殖环境。猪舍的地面、墙壁、栏杆等要定期消毒,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杀灭环境中的寄生虫和病菌。同时,猪场的排水系统要保持畅通,防止积水滋生蚊虫和寄生虫。此外,合理的饲养密度也能减少猪只之间的相互感染机会,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寄生虫问题存在一些误区。一些养殖户认为只要猪只看起来健康就没有寄生虫,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寄生虫在猪体内的寄生往往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到发现猪只生长异常、患病时,寄生虫感染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还有一些养殖户随意使用驱虫药物,不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投喂,这样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还可能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另外,部分养殖户在驱虫后不进行粪便检查,无法确定驱虫是否彻底,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此,养殖户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寄生虫问题的认识,正确对待驱虫工作。

为了保障猪群健康成长,养殖户要高度重视猪寄生虫问题,做好定期驱虫工作。通过科学制定驱虫计划、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正确的投喂方法以及加强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等多种措施,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的感染,降低其对猪群健康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猪只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猪肉品质,最终实现养猪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猪寄生虫问题虽然复杂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它,让猪群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未来的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猪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控手段也将不断完善。养殖户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养殖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水平。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共同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寄生虫问题虽然只是养猪业中的一个环节,但它的解决与否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障猪群健康成长、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而努力。猪寄生虫危害的防范和解决,不仅是养殖户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养猪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健康和幸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