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已经“卷”成什么样子了?
如果你最近关注手机,你一定会发现,整个市场都被“掰弯了”。
前两天,一向钢铁直男范儿的华为发布新款小折叠——华为Pocket 2,跟过去华为发布的产品画风明显不同。
以往手机、汽车发布会,都是男人的兴奋剂。
结果这次华为Pocket 2,可戳中了女生们的心巴,沦陷在折叠屏的快乐里。
为了这款折叠屏,华为拿出“神兽”们疯狂堆料:
玄武水滴铰链,麒麟5G芯片、鸿蒙系统,外加超强火箭钢材质、卫星通信、2米防水...
用余承东自己的话来说,华为Pocket 2,是顶级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华为如此舍得在折叠屏上下血本,其实并不难理解。
在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 11.8%,但是折叠屏手机却同比上涨了 52.8%。
不仅是华为一家,对于厂商来说,折叠屏正在成为新的“造富密码”。
不过,流量越大,争议越大。
这些年,折叠屏几乎背上了一身骂名:焦虑和自救的产物、伪需求、智商税、精致却鸡肋的“玩具”....
手机厂商们集体“掰弯”屏幕,到底图钱还是图名?
手机界的“翻车王”:
一台上万,竟全是致命硬伤
要说科技产品,人类本身就对“大”相当有执念。
手机屏幕更是如此,从当年的 3.5 寸屏幕到各种形式的全面屏,现在的手机,早就卷到屏占比想要再要提高 1% 都很难了。
因此,折叠屏出现了——当二维达到极限,人类是时候向三维进发。
不过,折叠屏的真正价值到底是“噱头”还是“创新”,成了最大争议。
甚至跟其他产品比起来,折叠屏手机的“失败黑历史”尤其多。
因为第一批尝鲜的高端玩家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折叠屏,无一例外都成为了自己最后悔的决定。
强行内折的三星手机凹出折痕、外折的柔宇直接把脆弱的屏幕暴露在外:不同的折法,同样的脆弱。
2018年11月,三星正式在开发者大会上亮相了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
三星发布会上骄傲的自夸:
“您的每一次折叠,都不只是在弯曲玻璃,您还在弯曲物理定律。”
三星还放出测试视频,展示Galaxy Fold有多耐用:可以折叠20万次,就算是有人每天开合100次,也能用5年。
结果,在测试机器上简直可以打快板的折叠屏,却迅速打脸翻车。
2019年,三星折叠屏在美国开卖了,而且售价不菲,美国运营商AT&T官网标价1979.99美元(13250元人民币),而国内当时售价也将近15000元。
这时候的折叠屏,又贵又牛。
担心哪儿,问题就从哪儿来,拿到手机一周内,问题五花八门。
有人屏幕中间的折叠处出现了一根黑色的粗线,左侧的半个屏幕开始疯狂闪烁。
还有人用了两天,黑屏就开始蔓延,最终黑成了一块板砖。
三星的这款折叠屏之娇贵,甚至诞生了一个新罪名:“爱撕机膜人”。
一般的手机,屏幕是与玻璃粘贴在一起的。但是对折叠手机来说,玻璃可满足不了大角度反复弯曲的要求。
所以,折叠屏外面的保护层只能用塑料材质。
有人撕下了折叠屏外那张膜,结果屏幕只用指甲盖轻轻碰了一下,就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划痕。没过多久,手机竟彻底废了。
关于折叠屏最经典的吐槽,是原来折叠手机,就是“折(zhe)着折(zhe)着就折(she)了 ”。
三星的长项就是屏幕,还好几年的积累和进化,也没能让柔性屏坚强起来,更别提其他人了。
除了贵和折痕,折叠屏的致命硬伤真是一大把。
比如厚度太厚,重量太沉。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折叠屏新发布产品的平均重量达到了263g,平均厚度为12.4mm。
而在直板机界,250g也会被嫌弃为“半斤机”。
比如电池不抗用。
复杂的结构不仅带来了重量,还会影响通信功能,使折叠屏手机容易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为了减重,很多厂商不得不采取牺牲电池容量的办法,实现最大化的轻薄。
折叠屏本就更加耗电,电池容量再减小,续航体验有多尴尬,只有买过的人才知道。
不管撕膜是不是阵亡的直接原因,这些翻车事故都告诉我们:折叠屏娇贵的很。
折叠屏在用起来方方面面都需要点“勇气”。
手机厂商为了卷折叠屏,
大招全放了
即使背着一身骂名,两个奇迹却在折叠屏身上发生了。
第一,是2022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83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44.4%,成为当年智能手机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第二,是国产折叠屏手机奇袭,市场份额几乎占据了90%。
很多年轻人,从质疑折叠屏,到接受折叠屏,再到爱上折叠屏。
这要归功于打下折叠屏市场的国产品牌,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爆款公式。
第一种思路,是从技术上“奇袭”。
如果说折叠屏没有折痕,那一定没有人相信——这从根本上违反物理原则。
但2021年,发生了改变行业的大事,在这一年,OPPO、华为先后发布了采用水滴型铰链的折叠屏机型。这种设计几乎宣布折叠方式的大一统,从此内折几乎成为唯一的方案。
从此,折叠屏手机越做越薄,折起来也越来越丝滑,甚至如今已经进入“毫米时代”,比直板旗舰还薄。
但光搞技术,年轻人可能买账,但未必买单。
OPPO的刘作虎曾经说,折叠屏要真正成为实用机,就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和硬伤。
具体要满足三个标准:首先,必须要有便携性和可用性;其次,手感要好、要美、要漂亮;第三,要有一些直板机没有的创新体验。
而年轻人对折叠屏的痴迷和上头,就是从外屏开始。
竖向大屏,可以进行微信聊天、自拍、支付码,甚至可以直接刷小红书。
但最关键的是,折叠屏彻底满足了女生对颜值的渴望,狠狠拿捏了网红手机的精髓。
结果,在去年小折叠屏的中国市场上,OPPO拿下了女生,也拿下了第一。
当然,国产供应链也在实现赶超和突围,折叠屏门槛之所以如此快速地降低,就是因为更多国产元器件的应用也是关键点。
比如屏幕上,更多的品牌用上了京东方等国产屏幕,显示效果也直逼三星。
总之,折叠屏能火,绝不是偶然。
苹果和华为,其实都在干一件事
最后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个困惑的问题:
既然折叠屏这么多“黑历史”,这些国产手机厂商宁愿撞个头破血流,还非要往前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苹果最近在干什么。
也就在这个月,全球第一台零售版Vision Pro正式被端出苹果店门,小小的头显,一度炒到了9万的价格。
从洛杉矶到伦敦,从东京到上海,Vision Pro的测试摊位总是排满了人,为了提高逼格,苹果甚至还给Vision Pro的展示架申请了专利。
很快,头显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甚至扎克伯格都来踹一脚。
库克却把头显定义为和苹果手机、苹果电脑同等重量级的产品。
为了捧这款产品,苹果光成本全部用的顶级材料,甚至宣布:
“Mac是个人计算时代,iPhone是移动计算时代,Vision Pro就是空间计算时代。”
其实苹果清楚,初代Vision Pro不可能是一款十全十美的产品。
但现状如此,靠着iPhone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吃了15年红利之后,智能手机的想象力早已耗尽,如今苹果正在不断寻找下一个iPhone,以支撑起苹果下一个十年的想象。
苹果汽车遥遥无期,头显就被视为苹果全村的希望。
而折叠屏,则是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全村的希望”。
虽然折叠屏并没有那么完美,但刀哥觉得有一点可以确定,方向没错。
在高端市场,苹果毫无疑问依旧是领导者,跟苹果比生态,很难。苹果至今还是全球市值最高和最赚钱的科技公司。
无论有多少人吐槽苹果不创新,但去年全球手机市场,苹果还超过三星,拿下第一。
唯独在折叠屏手机上,苹果这些年迟迟不下手。
就是这宝贵时间差,让中国手机厂商们在顶级市场上拿到了罕有的话语权。
可以看到,在国产品牌的推动下,折叠屏逐渐发生了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第一,是价格越来越接地气。
整个行业对于折叠屏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约而同的想到通过降低价格,来推广普及,让更多人接受折叠屏手机。
荣耀的折叠屏手机,光是 5999 元的逆天起售价,就已经跻身售价最低的折叠屏手机之一。
第二,是让折叠屏真正有用起来。
过去,折叠屏被吐槽就是因为不少人觉得屏幕大不就是为了开会方便、看视频方便。
但国产厂商明显更懂中国人需要什么,比如如今连村口大妈都能拿着手机发个快手抖音的时代,剪视频成了刚需。
在折叠屏展开屏幕后,可以更好的转化出生产力:
页面分配更加合理,在更大的屏幕空间上,素材区,预览区,时间轴都排列的更加井井有条。
如今买折叠屏手机的那部分人,一定会考虑国产。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折叠屏并不是国内竞争对手们互掐自嗨。而是在苹果入局之前,谁都有可能成为折叠屏这一品类的定义者,而不是又像过去一样,被苹果牵着鼻子走。
无论是折叠屏还是头显,表面上看是高端产品之争,实际上是高端话语权之争。
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可以不买单,但没必要过分苛责。
因为国产在崛起,差距依然存在。比如在折叠屏专利上,三星Display获得的折叠屏专利是全球竞争对手折叠屏的4倍,仍旧是遥遥领先。
风浪越大,鱼越贵。
谁敢啃硬骨头,谁就有可能当老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