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为啥爱喝酒?一句话说透: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

静静聊人生 2025-03-14 16:10:24

身边有个朋友原本从不喝酒,他说自己小时候闻到酒味就难受,跟同学、同事聚餐时候也最多是一瓶啤酒,再多就喝不了了。

但过了35岁后,他没事就想喝酒,而且必须是白酒,平常哪算是在家里,也能一个人喝两杯。

至于跟朋友聚餐什么的,那喝酒就更多了,我见过几次他都是喝高了,跟之前的滴酒不沾是判若两人。

有次我问他怎么回事,怎么突然想喝酒了,他说可能是到年龄了吧,反正就是想喝,特别是在下班后或假期里,都会炒上几个菜喝二两。

后来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白酒的消费市场还是蛮大的。

中年人为啥爱喝酒?一句话说透: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

无意中读到北宋晏几道的《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其中有句话给我很大启发,我算是找到了中年人爱喝酒的缘故了。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我们先看第一句,其中“雕鞍”表面是说华丽的马具,而“莺花”则是春天有好景色的地方,大意是一群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骑着马去踏春游玩,就像如今有钱有闲的人们开车去郊外娱乐休闲一样。

至于“东城南陌路”在宋朝是很有名的繁华之地,宋祁《玉楼春》说“东城渐觉风光好”,柳永《夜半乐》也说“翠娥南陌簇簇”,都是北宋都城开封城热闹地方。

然后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一句,作者为什么“春思乱如云”呢?既指春天里的思绪复杂,又暗喻人生的种种烦恼与忧虑;而“世情轻似絮”则形容世俗的人情寡淡,跟轻飘飘的柳絮一样。其实从古至今,人性没有变过,一直是凉薄的。

名利误人太多,利欲熏心的人容易辜负一生。

古往今来的人们往往因追逐虚名而失去自我,梦里不知身是客,不能坚守真实的自我。这句不仅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更是一种自我生命价值的反思,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所以要看破这个红尘,不为物欲所蒙蔽,放下我执,人身难得,人生珍贵,不要虚掷在梦幻泡影上。

“醉乡” 是一种超越现实的隐喻,难得糊涂,现实太假太冷酷,不值太过于投入,有时间还不如喝两杯,重构精神的乌托邦‌。

醉翁之意不在酒,以酒为媒介,在自己构建的精神世界里,自娱自乐,消解了人世间的所有忧愁烦恼。

诗人王绩有一篇《醉乡记》:“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朔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清。”这跟陶渊明的“桃花源”一样,都是古人构建的理想世界。

正是因为现实有太多愁和恨了,所以人们才想找个“醉乡”,这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自我治愈。

心里太苦,不妨一醉。

其实世人多是心病,大部分的身体不安和精神焦虑都可以通过放松自己来化解。

世界是矛盾的,人生是困难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人生在世,谁不曾遭遇磨难?

顺境是偶然,逆境是必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苦比乐多,这是人类社会的现实。

所以怎么办呢?没有人可以真正帮到你,反正人最后终究是一个人,因此自己的事需要自己解决,越是痛苦越要想得开。

但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导自己,消解忧愁,这就需要通过喝酒来辅助了,要知道人在醉了后会忘掉一切的,这也是一种对压力的缓解。俗话说,一醉解千愁,就是这样。

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喝酒不要伤身,而要悦己。

操心越多的人老得越快,有些人确实人非常好,有责任心,愿意帮助别人,但有时候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很有限,而且经常不能得偿所愿,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心满意足。

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和接受,尽人事而听天命,无可奈何的时候不要自我折磨,不妨炒个菜,喝杯酒,跟自己和解。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放下力有未逮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减压,你只有对自己好一些,世界才会对你好。

当然,人生不能太消极,名利富贵是养人的东西,该努力的要努力,但对结果就不要执着了。

总而言之,反正是借假修真,不过三万天的修行,自己轻松一些,反而会更值得。

0 阅读:0

静静聊人生

简介:情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