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人这一辈子想要成功,靠的是三分能耐,六分运气外加一分贵人扶持。
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我一个战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他也是我非常感激的一个贵人。看完也许你就会明白:为何连孔子都说“时也运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
为方便阅读,以下将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叫吴建设,1956年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75年的12月份,我和一个同乡老李被验上兵了,随后我们便踏上了北去的火车。从偏僻的西南边陲到苦寒遥远的边疆塞外,这一趟基本上算是平趟了祖国西部。
我们服役于汽车XX团,在新兵连训练三个月后,我和同乡一起被分到了警通排,不过他在一班,我在二班。按照当时的惯例,汽车团新兵先在后勤部门打杂1年左右,就要开始学习驾驶技术,学习一到两年时间,就能成为一名正式的驾驶员。
团部警通排的日子对我来说很无聊和苦闷,特别是呆站着做警卫工作简直是受罪。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临时性工作,比如看守违纪待处分人员、炊事班帮忙、甚至是放牛种菜等。
我最喜欢事的就是到炊事班去帮忙,每次那边忙不过来需要借调人手时,我总是第一个举手。而老李就不一样,他对警通排的事特别上心,尤其是给团部领导站岗时,他总是特别爱献殷勤。
我感觉老李的行为有些过,就悄悄跟他说让他注意点影响。老李却不以为意,他还笑话我傻,连近水楼台先得月都不懂,在领导面前不好好表现,让领导记住你,以后怎么提干。
我看老李不听我的,也就懒得跟他再说。在警通排二班待了十个月,我感觉实在有些憋闷,就申请去连队炊事班。上级也批准了我的请求,最后将我分配到了3营2连的炊事班。
进入炊事班后,我好像鱼儿进入了大海,浑身都是劲儿。因为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跟着她围着锅台转,所以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亲切感。
部队里面虽然是大锅菜,但炒大锅菜也还是挺讲究技术的。我个子只有一米六六,胳膊上的力气也不够,为了炒好菜,我就踩在板凳上,两个月后,我也练就了一双“麒麟臂”。
战友们来自各个地方,饮食习惯不尽相同。但北方人居多,所以面食必须要学会做。我向战友学习包包子、蒸馒头、花卷等,还将我们老家的手抓饭,结合新疆当地的特地水果和干果,做成了改良版的抓饭,战友们都说做的好吃。
听到战友们的夸赞,我心里十分满足,更加用心的做好饭,让战友们吃好。在炊事班里待了大半年后,我就需要去汽车班那边学习驾驶技术了。当时的炊事班班长老吴问我,想不想一直在炊事班干,想的话他就去找领导说。
我想了想,觉得在炊事班干也挺好,就让吴班长帮我去说。不知道他和领导怎么讲的,最终我如愿留在了炊事班。老李在警通排那边也如愿得到了领导关注,成功留在了团部。
在炊事班干了一年后,我被提拔为炊事班副班长,次年原班长老吴退伍了,1978年12月份,我顺理成章成了班长。可就在此时,一个突发事件打断了我继续服役的脚步。
78年春节的时候,我回家探亲,才知道父亲去山上砍竹子的时候,不慎滑倒滚到了沟底,腰椎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的弟弟妹妹都还小,必须得要有壮劳力。
回归队伍后,我只能向上级写退伍申请。领导虽然觉得很惋惜,但形势如此,当时也只有这一个选择。于是在我当兵刚满3年,1979年3月份,我落寞的离开了这个我热爱的队伍。
领导照顾我,考虑到我曾在警通排呆了10个月,就问我退伍证上写警卫员还是炊事员。我想了想自己在炊事班干的时间更长,而且自己挺喜欢炊事员这个岗位,就说道:就写炊事员吧!
当时好多战友觉得炊事员不好听,不就是做饭的吗?原来在部队干的是厨师啊?因此通常都不愿意提起在炊事班的日子。而我觉得无所谓,反而觉得正是在炊事员岗位上,才让我获得了无比的成就感,战友们每次竖大拇指都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离开前我去团部找了老李,相比较我的落寞,他此时正春风得意。原来他被团部的一个领导看重了,已经提拔为警通排一班的班长了。他还得意洋洋的说道:“你看,离领导近是有好处吧,明年我就要提干了。
回到老家后我拿起锄头,重新做回了农民。干活干累了休息时,我会经常眺望北方,想念自己在部队的日子,以及亲爱的战友们。
没想到1980年4月份,一个天大的馅饼掉在了我的头上。我们当地有一个国营景洪农场,主要种植和采集橡胶。79年底招了许多工人,结果食堂人手就有些不足。
我听到消息后,就带着退伍证赶到了农场。食堂主任一看我退伍证上写的“炊事员”就眼前一亮,聊了一会就让我去炒几个菜,试完之后他拉着我直奔后勤处,向后勤处副处长推荐我。
后勤处副处长一看我退伍军人出身,业务水平也得到了食堂主任的认可,当场就拍板决定:让我回去收拾东西,第二天就来上班。
在回去的路上,我腿都有些软,自己终于跳出农门了,以后也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了。我感到很庆幸,自己当时要是要求在退伍证上写“警卫员”,可能食堂主任压根就不会见我,我也根本没有机会上手。
这个工作很适合我,离家不远,事情也不算多,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工作中兢兢业业,展现出了解放军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广大工友们的认可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1981年春节前,我意外碰到了老李,以为他回家探亲,问过才知道是退伍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80年军委正式下发了文件,以后从战士中直接提干几乎不可能了,必须得读军校。虽然有领导欣赏老李,但很明显这种欣赏还不足以让领导打破规矩,强行给他提干。
老李和我一样都只是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根本就不不够格去考军校。老李耗到80年底,在警通排也呆不下去了(按他的说法是排长容不下他),必须要下连队去学驾驶技术。老李在警通排是班长,过去后却给汽车班战友当学徒。他自己心态失衡,和战友们关系处不好,技术自然也没学到,所以81年12月份直接就退伍了。老李问我现在在干啥,我含糊的说道在农场食堂做饭呢。老李还是用略带嘲讽的语气说道:你这一辈子就注定是个炊事员啊!
1985年的时候,我升职成食堂副主任,92年我当上了食堂主任,此后一干就是20多年。2016年时,60岁的我在食堂主任的位置上退休,享受正科级待遇。
至于老李,听说他进了一家国营厂的保卫科,95年的时候厂子倒闭,就去了广东那边当保安。后来年岁大了,当保安也没人要,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工。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因为虚荣,而打肿脸充胖子,没想到后来竟然会有那样的际遇。老李脑瓜转得快,也比我能钻营,但可惜时运不济,最后黯然下半生。而我算是“傻人有傻福”,真可谓时也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