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耳机市场整体表现平平,但开放式耳机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中的一大增长亮点。相比两三年前,开放式耳机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逐渐成为许多消费者的热门选择。尤其是进入炎热的夏季,开放式耳机透气、舒适的佩戴体验,更是让其备受青睐。这也难怪最近有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开放式耳机的选购建议。
其实之前我已经分享过一些关于开放式耳机的内容,还测评过南卡的OpenFit。不过,最近一年开放式耳机市场又迎来了不少新成员,比如售价高达2000多元的BOSE Ultra旗舰款,还有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开放式耳机,以及南卡的OE MIX等。这些新产品的出现,让开放式耳机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
于是,我决定将这几款热门的开放式耳机进行一次详细的对比横评。本次参与测评的耳机型号分别是:小米开放式耳机(699元)、南卡OE MIX(499元)和BOSE Ultra(2299元)。
佩戴:
开放式耳机的佩戴方式比较特殊,不像入耳式耳机那样千篇一律。市面上的开放式耳机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佩戴形式。这次测评的小米和南卡都采用了主流的耳挂式单元悬空佩戴方案,而BOSE则是夹在耳廓上的设计。BOSE Ultra的夹耳式设计,由于耳机前后结构连接部分柔软且有弹性,不过,个人感觉长时间佩戴不如耳挂式舒适,毕竟它是夹住耳朵的。
南卡佩戴时的“异物感”最小,它的耳挂很纤细,而且拉伸度非常好,可扩展也会回弹,压耳的强度比较合适,内部有金属丝支撑,外部包裹软橡胶,戴眼镜时也能接受。
小米的耳挂式耳机接触面积稍大,佩戴时会有一些存在感,但它们的结构是柔性设计,内部有金属丝支撑,外部包裹软橡胶,戴眼镜时有点拥挤。这种耳挂式设计没有夹持力,长时间佩戴会更舒服。
与此同时,这几款耳机虽然佩戴形式和舒适度不尽相同。但是抛开佩戴舒适性,这几款耳机本身的佩戴稳定性都是不错的,基本上剧烈运动的情况下都不会掉。并且南卡OE MIX和小米开放式耳机均支持IP54级别防尘防水,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是长时间佩戴、复杂环境使用或者说作为跑步等运动耳机,还是更推荐南卡这2款挂耳式的方案。
客观测试环节:开放式耳机的声学模型和入耳式、头戴式耳机不同,所以这里不以哈曼曲线为基准,只是看看它们的表现趋势。
从频响曲线来看,BOSE的低频量感和下潜都有些不足,因为发声单元距离耳道较远,而且在190Hz左右有个凸起。南卡的耳挂式耳机单元“悬空”在耳道口,低频表现相对更好。不过南卡的中频整体表现是三者中最平顺的。
小米的低频表现不如南卡,有点意外,因为小米的耳机体积大,堵住耳道面积也大,按理说低频应该更好。但仔细看,小米的开放式耳机还是传统的平头塞声学结构,这种结构在平头塞形态下低频就不理想,悬空在耳道外侧就更差了。
耳机发声单元在耳道的不同位置,需要不同的声学腔体设计。南卡和BOSE都有专门设计的腔体结构和出音孔,所以同样是耳挂式,南卡和小米的低频表现差异也就不奇怪了。
耳机位于耳道的不同相对位置,对应不同的细分物理场,需要不同的声学腔体结构设计。这一点网络上也有一些业内专家讲相关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而不论是南卡还是BOSE,都是专门设计的腔体结构和出音孔,所以同样是耳挂式的佩戴,南卡和小米低频依旧存在较大差异就不足为奇了。
主观评价环节:南卡 OE MIX 的音质表现最为出色。高频乐器部分明显优于 BOSE Ultra,已经接近普通 TWS 入耳式耳机的水平。虽然其中频人声不如 BOSE 细腻,低频部分的表现非常出色,全方位碾压 BOSE Ultra。
尽管与传统入耳式耳机相比仍有差距,但已经算是目前开放式耳机中较好的水平。综合来看,南卡 OE MIX 的音质音色表现无疑是这三款耳机中最佳的。
BOSE Ultra 的中频表现堪称亮点,人声在中频部分极为平顺细腻,是这三款耳机中表现最出色的部分。不过,由于低频量感不多,不至于轰头。此外,该耳机的底噪较为明显,是我近年来测评的蓝牙耳机中底噪较高的一款,明显高于此次测评的其他两款耳机。综合来看,BOSE Ultra 的音质表现仅次于南卡 OE MIX。
小米开放式耳机
的音质表现相对较弱。其低频频响曲线明显不如南卡 OE MIX,尽管耳机体积较大且堵住了耳道较大面积,但由于其采用的是传统的平头塞声学结构,低频表现并不理想。中频和高频部分也缺乏足够的细腻度和标准度,整体音质音色表现在这三款耳机中稍显逊色。
总结:最后总结一下。南卡 OE MIX 这款耳机价格确实亲民,主要是有着专业品牌的品质,音质清晰且富有层次感,开放式设计久戴舒适,体验超值,不过BOSE Ultra的佩戴很有特点,如果只是短时间佩戴,比如说半小时、一小时以内,而且主要是非音乐、只听人声比如说开会或者导航,有能接受2000块的价格有这个购买力,其实还是可以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