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
我们的重点就放到了挤时间上,但却忘了海绵里的水。
躺着刷手机,看短视频,干一些无聊的事情,也还是没有时间。
时间不是靠挤,而是靠自己管理才会有的。
怎么才能妥善的管理时间呢?让海绵里有合适浓度的水可挤,挤水的姿势还正确。
第一,确定自己的大目标。我们得先往海绵里加合适的水,一个符合“五讲四美”的大目标,浓度刚刚好。
五讲究:
具体性,包含有行动的路径
可衡量性,有精准的数字
可达到性,不能想天上掉馅饼
有关联性,目标之间沾亲带故
有期限性,规定截止日期
这些硬性的条件保证了水是能看到的,但是让你拿起瓢瓜到深山老林里去舀水,要求又太高了。
还得满足四美:
一是跳一下就能勾到。
二能改变生活现状。
三能把自己的资源和潜能调用起来。
四能解剖成一个个阶段性小任务,降低难度。
围绕五讲四美,将时间分配给大目标,带着目标去做事,让日程表中有更多的事情能支持我们实现大目标。
重要紧急四象限
如果不分配一部分时间给需要坚持才能带来长远改变的事情,我们不太可能改变现状。
每周168小时,直接用于完成大目标的时间占比最少要>5%,才算勉强合格的时间分配。
要确保把时间分配给大目标,可以用“人生九宫格”配合“重要紧急四象限”分配。
围绕“健康、工作、财务、家庭、社交、爱好、学习、休息”8大领域,设定目标,并能让人以鸟瞰的形式检测目标是否平衡。
不同的阶段、身份、角色,九宫格侧重点不同,都需要根据目标进行调整。
不要想着一步到位,盲目模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伴随着每一次的主动打破,会进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循环。
第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实,我们对自己时间管理产生诸多不满的背后,是无处发泄的情绪。
有了大目标,仍然不断损失时间,再好的时间管理方法都败给了情绪失控。
客观地判断自己的情绪对后续各项安排的影响,包括对时间的影响,想清楚闹情绪带来的后果。
有的人是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做做就做好;有的人是自我否定者,逃避推迟任务;还有的人最开始就抗拒任务…
这些拖延其实都源于对自我情绪的掌控力太差。
人还有8大非理性情绪,没有被自己客观识别,就很难真正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
八大非理性诉求
理性告诉我们,如果坚持每天做日程表,给事情排优先级,养成习惯后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提高。
但是由于人自身大脑进化的原因,我们判断和决策时会受到情绪和理性共同影响。
大脑倾向于节能,理性会比情绪消耗更多能量,决策时具有更强烈的情感倾向,而且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受不同情绪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识别自己的性格、行事风格,选择合适的时间管理工具,时间管理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第三,精力管理时间安排再好,如果疲惫不堪,时间利用效率就会低下。恢复精力是时间管理的基础。
对于精力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到点就睡和坚持早睡早起。
②体温下降人会有睡意,先调高室温,洗个澡入睡。
③保持午休20分钟,控制在15分钟~45分钟内。
④培养身体的作息习惯,坚持规律循环。
⑤按个人精力状态调整工作结构。
高度的自律,是精力恢复的开始。
有人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正是精力不足的时候,有事要做怎么办?
管理时间,让事围着我们的时间转。
先根据精力排出自己的空白日程表,把时间分成若干与精力相匹配地块,按全部时间段衔接做日程表。
列出一周要响应的全部事务,把重要的事情放进九宫格分配足够的时间,给紧急的事情分配优先响应时间。
最重要的事情,往往需要在关键阶段内,分配足够的时间去高强度地做。
将一项任务分成若干段,预估使用时间,定期评估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所用的时间。
每天记录一下日程完成情况,提高对时间的准确感知掌控能力。
从日程表到周表,到月度、年度计划,较长维度的时间分配看自己的宏观发展,更不容易漏掉大目标,而且更容易留出机动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也不会盲目加入一些影响自己完成重要事情的邀请。
第四,效率管理把时间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并不是时间就已经管理好了,同样的时间产出是别人的好几倍,才是成功的时间管理。
自己一天究竟能干多少活,产出率合格么?
产出率低于行业水准、产出质量不行都得提高技能,加强训练。
为一件事找到多个实现它的意愿目标,既能提高效率一石多鸟,而且能增加行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难以进入状态,注意力缺失,效率低下。
创造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打开自己的心流开关、借助外部监督等,都能帮助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抓住关键的20%做事,集中精力就能创造80%的价值。
第五,管理碎片时间无论怎么管理,我们都会有一些碎片时间。
而且很多人都利用不好,很容易被各种“小红点”瓜分自己的注意力。
尽量减少碎片时间,尤其是注意避免自己主动把大块时间切碎。
观察自己什么情况下易被干扰,减少被信息干扰的次数。
同类事务最好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处理,减少任务切换损耗的时间。
定义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1分钟2分钟可以做什么?
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想一想高频出现的碎片时间,利用来培养自己好的小习惯。
将完成目标要做的事细化,变成一级一级的独立任务,把最底层的任务分解到个人能在某个时间单元里完成就好。
结束语
时间管理最高效的原则是让成本更低,单位时间更值钱,成为争取到外包机会的人。
像商人一样思考,用资源(技能、自己的信誉、关系网等)交换别人的时间,节约自己的时间创造更多价值。
时间管理本质上是用工具优化自己的时间分配,获得符合预期的人生。
如果不突破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我们就永远只能利用自己的时间创造价值,时间管理的成就是有限的。
不管理时间,海绵就是海绵,水就是水,挤时间也只能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