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1000公里正面,俄军全线发动史上最大攻势,乌军处境太糟糕

怀寒谈搞笑 2025-04-03 02:26:53

台海局势再度升温,解放军的行动越来越具有实质性压迫感。根据最新消息,解放军海空力量和海警船只,组成编队,直接进入了台岛所谓的“24海里邻接区”进行活动,并且对台方进行了明确喊话。

这次行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巡航,山东号航空母舰编队也出现在相关海域,配合海警船只,共同抵近台岛所谓的“防区”边缘。这种海空协同、海警配合的模式,显示出解放军对台海掌控能力的自信,以及将军事压力常态化的决心。

解放军海空协同进逼,台海“中线”已成历史

解放军这次行动,亮点在于多兵种协同和逼近距离。24海里线,在国际法上属于“邻接区”,虽然不直接等同于领海,但已经是非常敏感的区域。解放军舰机常态化进入这一区域活动,并且进行喊话,其政治和军事意义非同小可。

这表明,过去两岸之间模糊的所谓“海峡中线”默契,早已被解放军彻底打破并扫进历史垃圾堆。现在,解放军的活动范围,正在一步步向台岛岸边压缩。

山东号航母编队的出现,更是增添了战略威慑的份量。航母战斗群不仅具备强大的区域防空和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其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战略姿态,表明解放军有能力在台海区域建立有效的“禁入/区域拒止”能力。

解放军就好像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围猎”,不断测试台军的反应底线,压缩其活动空间。海警船只的加入,则体现了行动的多样性和法律层面的考量,使得整个行动兼具强制力和法理性。

这种海空力量与海上执法力量的结合运用,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军舰提供强大的后盾和威慑,海警船则可以在一线进行喊话、监视甚至必要时的管制行动。这套打法,对于缺乏有效应对手段的台独势力来说,几乎是无解的。

解放军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常态化的抵近巡航和军事存在,逐步塑造台海新现实,让“台独”幻想空间越来越小。每一次抵近,每一次喊话,都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有力宣示。

台军疲于奔命难应对,所谓“防区”形同虚设

面对解放军的步步紧逼,台军方面的反应则显得捉襟见肘,可以说是“表态认怂”。虽然台媒也会报道其舰机进行了“监控”、“伴航”,但实质上,台军根本无法阻止解放军的行动。

解放军舰机已经抵近到24海里,甚至更近的距离,台军所谓的“防区”实际上已经被洞穿,形同虚设。台军只能被动应对,疲于奔命,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动作,根本谈不上有效的“驱离”或“拦截”。

这种“认怂”表态,并非单一事件,而是近年来台海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拉大后的必然结果。台军的装备、训练、作战理念,都难以跟上解放军现代化的步伐。

每次解放军有大动作,台军就只能“严密监控”、“适切应对”,这些外交辞令式的表态,掩盖不了其内心的虚弱和无奈。他们深知,任何过激的反应都可能引火烧身,导致局势失控。

解放军的行动,不仅在军事上压迫,更在心理上瓦解台独势力的抵抗意志。当解放军的舰机可以常态化地在家门口活动,所谓“固守待援”的幻想也就破灭了。

这就是现实,实力决定一切。解放军用实际行动证明,台海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台军的“认怂”表态,不过是这种力量对比下的自然反应。

总而言之,解放军此次进入台岛24海里喊话,并动用航母与海警协同行动,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它清晰地表明,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手段也日益强硬和多样化。台海的军事平衡早已被打破,所谓“维持现状”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台当局除了承认“九二共识”,回到和平统一的正确轨道上来,恐怕别无选择。任何试图“以武拒统”的幻想,最终都将被解放军的强大实力碾碎。

0 阅读:0

怀寒谈搞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