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德国耳机巨头——拜雅推出了一款全新耳机。在此之前,官方也大力造势,强调了是一款“旗舰产品”,借着百年纪念的东风,可谓吊足了广大烧友的胃口。
结果实际发布后,众人傻眼:“就这?!”原来,这次的旗舰新品是一款游戏耳机——MMX 300 PRO。号称“专门为电竞选手、骨灰级游戏玩家们量身定制”。产品一经发布,耳机发烧友们自然炸了锅。
新品就这?拜雅变了?
更早一些时间,6月24日,拜雅国内总代也在直播间盛大发布了一款号称重量级的新品——结果依然不是hifi耳机,而是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VERIO 200,且被官方定义为“拜雅首款开放式真无线蓝牙耳机”。
看到这些新品,玩家纷纷直呼:“想捞钱了”、“拜亚变了”,还有更多更刺耳的声音。
当然也有烧友予以维护,认为赚钱嘛不寒碜、先活下来要紧。
不想步森海/AKG后尘?
作为动圈耳机的发明者,拜雅由Eugen Beyer先生于1924年在德国海尔布隆创立,在整整100年时间里始终追求音质,推出了多款发烧友耳熟能详的经典耳机,比如首款动圈耳机DT48、1980年诞生并长卖至今的传奇DT880、划时代的动圈旗舰T1等等。
但随着蓝牙耳机的冲击,曾经的耳机巨头也难以在市场新浪潮中秉持“HiFi”大原则,由此开始推出费兰朵等无线产品,来迎合更多消费者。可能有人会问,耳机利润这么高?拜雅好歹是hifi耳机“四大厂”之一、动圈耳机的发明者、绝对的老牌名企,怎么还“沦落”到不断出与hifi不沾边的产品呢?那不妨看看它的德国邻居——可能是名气比它更大的森海塞尔,以及奥地利名厂AKG。前者在2021年5月,整个消费者业务被瑞士助听器巨头Sonova以2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则早就属于哈曼国际,而哈曼国际则在2017年被三星以8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如今的AKG LOGO更多出现在了三星的真无线耳机上,而真正的AKG则名为“奥地利声学”(Austrian Audio),真正具有老AKG血统的新品叫“The Composer”,国行售价高达23999元。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在绝对的资本面前,所谓的hifi大厂都会显得“渺小”,而它们的生存之道往往是“用户下沉”,以相对廉价、入门的款式来吸引普通音乐爱好者或数码玩家,高端的hifi耳机更多是一个“专业形象”的背书,让不太懂行的消费者认可品牌的专业性,比如森海塞尔推出的50万人民币的HE-1静电耳机系统,显然是常人可望不可即的产品,厂家并没有追求销量,而是用它来证明自己“可以做出世界上音质最好的耳机”。用高端产品作形象背书,是拜雅、森海等hifi一线大厂最大化品牌优势的合理策略。
其实在今年早些时候,拜雅也发布了一款正统的hifi百年纪念款耳机新品,但并未掀起多少浪花。本身DT770PRO X的定位并不算高,而烧友期待的是像“T2”这样的颠覆性旗舰之作。此限量款相对原版770PRO并没有颠覆性变化,更像是DT770PRO和DT700 PRO X的“缝合”,也难怪烧友不太感冒。
相较于欧洲厂牌的“保守”,日本知名耳机厂商铁三角则在60周年纪念的特殊时刻大放异彩,推出了顶级的“鸣神”耳机系统,包括HPA-KG NARU耳放和AW-KU NARU耳机,高昂的售价以及绝美的造型完全撑起了品牌的“高端性”,且赢得了HiFi圈的好口碑。
除了“下沉”,还能“上行”?
在相对小众的hifi圈,除了“用户下沉”的破圈之道,还有一种策略是“高端化”,彻底走小众精品路线。hifi烧友可以为了音质“一掷千金”,只要你的声音足够好,或者足够特别,往往就有一席之地。
耳机“四大厂”的最后一家——位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歌德,则是如今活得最为滋润的传统hifi耳机厂。与拜雅相似,同样是“作坊式”的手工生产装配模式,产品专注动圈耳机,但它声音更具个性,热情浓烈,是美系调音风格的最佳代名词,在全世界有着一批铁杆粉丝。每年的定量生产也确保了产能与品质的兼顾,始终没有盲目扩大规模、强行扩展产线,而是稳扎稳打推陈出新,在保持自身独特调音的基础上提升素质,维持合适的利润空间。从1953年至今,家族传承式的歌德堪称耳机圈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的典型。
售价18800元的歌德GS3000X平衡版耳机
播放器圈也有类似的“知名作坊”——来自国内深圳的乐彼。其品牌本身的定位就是“精密奢华”,专精便携HiFi前端设备。与耳机不同,前端的性能可以相对客观的量化,技术创新也相对更容易感知。作为规模甚小的厂牌,乐彼的生存之道就是“硬核级的技术+性能”,其知名产品包括目前性能最高的hifi小尾巴W4、市面首个全分立R-2R架构的DAP P6、以及最新旗舰,用了两颗AK4497绝版芯片、把整机性能做到130dB以上的旗舰DAP E7。将元器件性能发挥到极致,“卷到别人无路可卷”,也是一种竞争策略,但音质总有极限,如此的硬核方法无疑是一步险棋。
融入多项黑科技的乐彼旗舰DAP E7精挑版,售价28888元
最后,抛给各位一个问题,您觉得传统hifi品牌的“两极分化”趋势(即要么下沉、要么上行)是不可避免的吗?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我们期待您的真实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