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天,辽宁大连的一对老夫妻收到了一份让人揪心的诊断书 - 70多岁的刘玉红被确诊为乳腺癌,丈夫曹肇纲也查出了肾癌。
这个消息像一记重锤,不仅打碎了这个仅靠每月两千多元低保金度日的家庭,更戳破了他们埋藏21年的心结。
"我们想在走之前,再见女儿一面。。。"
这话说得很轻,却重若千斤。老两口抱着最后的希望,通过当地媒体发出寻女启事。他们的女儿曹茜,自2000年赴德留学后,已经整整21年没有踏上过国内的土地。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在众多热心网友和德国华侨的帮助下,曹茜的消息很快被找到了 - 她早已在德国扎根,不仅获得博士学位,还在汉堡的一所大学当上了教授,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听到女儿过得不错,老两口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是,紧接着传来的消息却让这抹笑容瞬间凝固 - 曹茜表示,她不会回国,也不想再见父母。
"我太忙了,没时间回去。"这就是她的回复,简单得让人心疼。
2020年底,刘玉红带着遗憾永远离开了。临终前,她还在呢喃着想见女儿最后一面,想再听一声"妈妈"。老伴走后,曹肇纲担心媒体报道会影响女儿在德国的工作,特意托人捎话:"只要你过得好,我们老两口不图你为我们养老。
这话说得多心酸啊!一个当父亲的,从要求女儿必须待在身边,到最后只求她过得好就行。只可惜,等不到女儿的回应,曹肇纲也离开了人世。
要理解这21年来的种种,我们得把时间倒回到2003年,那个改变这个家庭命运的转折点。。
转眼到了2003年冬天,这是一个注定要被曹家记住的日子。那通改变命运的电话里,曹茜又一次开口要钱。
电话那头沉默了,然后"嘟"的一声,断了。谁也没想到,这一断,就是17年。
忙于生活的曹茜或许不会知道,在这17年里,家里的老座机始终保持着通畅。父母总觉得,也许哪一天,它会突然响起,传来女儿的声音。
可惜,这成了一场徒劳的等待。
"你说她会不会饿着?会不会生病?在那边过得好不好?"每到夜深人静,刘玉红总是这样碎碎念叨着。为了打听女儿的消息,老两口几乎托遍了所有能托的人。
2005年,他们终于通过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联系上了曹茜。
"她说她在德国已经结婚了,过得很好,不想回国,也不想和我们见面。。。"刘玉红说这话时,眼里既有心疼,又带着一丝欣慰,"只要她过得好就行。
但老两口始终不信女儿会这么"狠心"。每年春节,餐桌上总会多摆一副碗筷,那是专门为曹茜准备的。他们总觉得,女儿这是在赌气,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你看,这是茜茜上小学时的奖状,那时候多懂事啊。。。"曹肇纲经常站在贴满奖状的墙前,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
日子久了,那些奖状都泛黄了,可他们还是舍不得撕下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们等着、盼着,直到2020年那份诊断书的出现。这次,他们是真的等不起了。但当地媒体的报道传到德国后,曹茜的态度依然坚决:"我太忙了,没时间回去。
这句"太忙"成了一把刀,深深地刺进了两位老人的心里。
原来,这一切的转变,要从更早之前说起。
回到2000年9月,对曹家来说,这是一个既骄傲又心酸的时刻。曹茜即将飞往德国汉堡,开启她的留学生涯。
可谁能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八万块啊。。。"曹肇纲摸着刚凑齐的钱,满脸的沧桑。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月收入仅一千出头的农村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变卖家产才凑到一万,剩下的七万全靠东拼西借,几乎找遍了所有亲朋好友。
"爸,妈,等我学成归来,一定找个好工作报答你们!"临行前,曹茜许下的诺言言犹在耳。可现实总是不如人意,刚到德国没多久,这个承诺就开始松动了。
一开始,曹茜还会时不时打个电话回家。但国际长途一分钟8块钱,听着"嘀嗒"的计费声,她的心在滴血。于是,电话变成了书信。
可三年下来,也就寥寥两封家书,字里行间透着疏离。
"茜茜,收到你的信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有困难一定要告诉爸妈。。。"老两口写了一封又一封的回信,却如石沉大海,从未收到过回应。
原来,在德国的日子并不好过。语言关、学费关、生活关,每一关都让曹茜喘不过气。课余时间全泡在兼职工作上,可赚来的钱还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她只能一次次给家里打电话要钱。
"又要钱?你知道我们容易吗?"2003年底那通电话里,曹肇纲终于爆发了。这句话像一把刀,不仅割断了父女连线,更割裂了本就脆弱的亲情。
从此,曹茜仿佛就此消失。那个曾经被捧在手心的女儿,在异国他乡越飞越高,却再也不愿回头看一眼她的起点。
八万元,对于当年的曹家来说,可以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到2020年能升值到90多万。但他们选择了送女儿出国,换来的却是21年的音讯全无。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可在这个故事里,金钱非但没能换来亲情,反而成了压垮父女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