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玩主动退市!中航产融为何选择“离场”?中小投资者如何应对

浩然商业 2025-03-31 21:58:35

2025年3月28日晚,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产融(600705)突发公告,宣布拟通过股东大会决议主动终止A股上市,成为继玉龙股份之后年内第二家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将于3月31日复牌,停牌前股价3.44元/股,总市值303亿元,股东户数达22.97万。这一决定背后,既有企业自身的经营困境,也折射出当前资本市场退市机制改革的影响。为何A股开始出现主动退市的情况,中航产业主动离开资本市场对于中小投资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主动退市的情况。

中航产融近年业绩呈现“自由落体”式下滑: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6.82亿元骤降至-0.48亿元,扣非净利润更从15.48亿元跌至-1.89亿元。2024年因资产价格下行,公司计提减值超22亿元,导致全年预亏。作为以金融和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央企平台,其信托、租赁等业务受宏观经济拖累明显,营收连续三年萎缩(2021-2023年总收入从190.84亿降至169.39亿)。业绩断崖式的下滑、净利润连年的暴跌,是中航产融退市的动因。

2024年3月,中航产融因6年前与中国人寿的增资协议纠纷被起诉,涉案金额达27.1亿元。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更直接冲击现金流,叠加资产负债率长期超80%,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公司直言“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若退市议案未通过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通过退市转至新三板,中航产融可暂时规避A股严格的信披和监管压力,集中资源化解债务与资产风险。但公告明确表示,退市后无资产注入或重新上市计划,意味着投资者可能面临长期流动性缺失。

中航工业为异议股东提供3.54元/股的现金选择权,较停牌价溢价0.1元(2.91%)。但该价格显著低于每股净资产4.24元(市净率0.81),反映出公司资产质量被市场低估。对比玉龙股份13.2元/股(高于净资产)的方案,中航产融的定价更显保守,可能引发中小股东不满。行权价仅高于股价2.9%,俗称“鸡肋”溢价。理论上,投资者以3.44元买入并行使现金选择权可获2.9%收益。但是股权登记日为4月22日,行权资金到账需数日,年化收益率有限。且退市需经股东大会2/3多数通过,且需国资委、交易所层层审批,任一环节受阻将导致套利失败。退市后股票转入新三板,交易活跃度骤降,长期持有或面临“无人接盘”。

主动退市为何渐成趋势?

2024年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鼓励市场化并购与主动退市。中航产融案例中,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的设置正是政策落地的体现。中航产融作为中航工业的产融平台,业务涵盖信托、证券、租赁等多元金融领域。近年来监管层要求央企严控非主业投资,其退市可能与集团战略收缩相关,通过剥离低效资产回归航空核心产业。

与玉龙股份对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差异。玉龙股份(2025年首家主动退市企业)同样因经营恶化退市,但现金选择权定价高于净资产,股东博弈空间更大。反观中航产融,行权价与净资产的倒挂凸显国资处置困境:既要维护市场稳定,又需避免国有资产“贱卖”。

中小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短期如果想要套利,需要快进快出,严控仓位。若看好现金选择权套利,需在股权登记日(4月22日)前完成买入,并设置止损线防范股价波动。建议仓位不超过总资金的5%,避免“黑天鹅”冲击。长期来看,退市后股票流动性大幅下降,且公司明确无重新上市计划。持有者需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若无法行权,应考虑在复牌后逢高减持。持续关注诉讼进展与股东会表决,27.1亿元的诉讼结果将影响公司偿债能力,投资者应跟踪案件审理动态。此外,中小股东可通过联合提案、参与股东大会表决等方式表达诉求。

中航产融的退市不仅是企业个体的战略调整,更是注册制改革下A股“进退有序”生态的缩影。对投资者而言,需摒弃“炒差”“炒壳”思维,强化基本面分析;对监管层而言,需进一步完善异议股东保护机制,避免退市沦为大股东“甩包袱”的工具。未来,随着主动退市案例增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望提升,但过程中的阵痛仍不可避免。

财经浩然,持续更新热点和板块股票信息,大家点赞、关注、 收藏起来吧!希望每一篇文章对你都有所帮助! 注意所涉及的股票不做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0

浩然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