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之后,近日,布鲁塞尔的高级官员们又表示,可能会考虑调查中国利用补贴来促进本国风力涡轮及制造商发展的情况。
与此同时,《金融时报》还报道说,欧盟计划在欧美峰会上,宣布对中国钢铁制造商展开反补贴调查。
如果这些报道为真的话,那么就意味着欧盟可能主动掀起一场跟中国的“贸易战”。这将严重的影响中欧关系,也影响到接下来“欧盟外长”博雷利的访华计划。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问题是,欧盟为何突然之间,要在贸易上对中国发难呢?首先,从时间线上来看,欧盟之所以在最近这段时间不断的向中国发难,跟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关。
第一是,第二届欧盟-美国峰会将于10月下旬在美国召开,欧盟在中美之间选择的是相对中立的态度。
通俗一点说,就是面对美国打压和制裁中国的策略,欧盟选择声势上附和美国,但实际行动上从自己利益出发,继续维持跟中国的关系。
眼下欧盟-美国峰会即将举办,回顾过去的一年,自己并没有实质上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的事实,欧盟难免心中惴惴,担心美国不满,因此,在欧盟-美国峰会召开之前,“突击”表现一下欧盟支持美国的态度,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美国总统拜登
第二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欧盟领导层要换届了。明年六月份,本届欧盟领导层任职期限就到了。
而接下来,下一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及其他高级官员们将由谁来担任?能不能离开欧盟之后,“借调”到北约去上班,差不多到了作选择的时候,而美国在这其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那么自然而然的,欧盟内部就会有些人向美国谄媚。
其次,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讲,现在欧盟从经贸领域向中国发难,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欧盟内部利益分割的不均衡。通俗一点说,就是在中欧贸易中,德国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而法国从中欧贸易中获得的好处并没有德国那么多。
法国总统马克龙
这种背景之下,法国自然不满,想要寻求更多的利益,比如此前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主要就是由法国在背后推动的。
因为法国汽车企业不是很强大,跟中国之间的汽车企业合作也不是很广泛,所以他们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影响到法国本土汽车企业是有意见的。
至于德国为什么反对欧盟这么做?因为德国生产的汽车,卖的满中国都是,他们自然不会对这件事情有意见。
简而言之一句话,如果法国自己生产的汽车也卖很多给中国,法国自然就没意见了。现在是德国获得了更多中国市场,但中国企业进入欧盟的时候,挤占的市场却要欧盟各国一起承担,法国因此才不满。
德国总理朔尔茨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现在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各种反补贴调查,很大程度上是欧盟内部利益分割不均导致的。
第二,从大国博弈的角度上来看,眼下中美博弈日趋激烈,欧盟想要寻求战略自主,这种战略自主是主动型的,不是被动型的。
换句话说,欧盟也是棋手,他们想要趁中美博弈,坐收渔翁之利。可现实是中美越打越强,欧盟这个“渔翁”反而被俄乌冲突拖进沟里了。
欧盟对此自然感到不满,想要从中美两国手上,抢夺更多利益。问题是俄乌冲突还在打,欧盟对美国的安全需求还在,他们不敢对美国下手,当然只能寻求从中国碗里抢饭吃,弥补自己的利益损失。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最后,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看,与美国不同,欧盟也是个能源欠缺型的经济体,简单来讲就是他们没有石油,而且因为现在环保的政治正确盛行,欧盟各国政客也不太敢用煤炭和其它化石原料。
这种背景下,其实中欧在产业布局上就出现了一些相似性,现在我们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的如此蓬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过去那些年,美国动不动就要卡住马六甲海峡,想掐断中国能源进口线路给逼出来的。
人家美国就不同了,虽然也想要发展新能源产业,但迫切性没那么凸显,完全可以慢慢来,等着吃“现成”的。
中欧在产业链布局上有点相似就算了,更重要的是中国行动能力很强。欧盟也从早几十年就要发展清洁能源,但现在却落到了中国后面。
中国发展清洁能源
这就导致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风电涡轮机,都是欧盟急需的,他们自己也能生产,偏偏质效比落后于中国。
用个形象一点的说法,这就好比两个人练了同一套武功,其中一个悟性高,处处都在另一个前头。站在欧盟的角度上,这种现状是很憋气的。
但生产效率和技术发展这个事情,属于硬碰硬的,中国领先一步就是领先一步,欧盟用正常手段追的话,永远追不上。
正因如此,现在欧盟才开始想“盘外招”,要利用行政手段,压制中国产品,扶持欧盟本土的相关产业链。
中欧经贸往来密切
理论上这套方案可行,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方面欧盟自身市场不够大,如果跟中国闹翻,我们还可以依靠自己市场慢慢发展,欧盟本土的企业,可能就因为成本问题死了。
真正要解决欧盟这种一步慢,步步慢的现状,可行的办法是中欧进一步合作,把产业链模块化,每个人都占据产业链上的一环,以欧盟这些年的积累,在新能源全产业链上没优势,但在某些环节中,还是很有优势的。
只有中欧充分配合,共同推动全球化深化发展,才能真正双赢。想靠打“贸易战扶持本土产业,那是歧路,最终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