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全面抗战是从1937年的7月7日开始的,到1945年8月15日结束——当然事实上,在这之后,还有少数日本军队坚持不愿意投降,和中国的军队作战。而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前几年的日本军队和后期的日本军队,其实宛如不是一个物种。
因为前几年的日本军队,从军官到士兵几乎都处于军国主义洗脑的癫狂状态,而到了全面抗战后期,日本人可没有那么嚣张了:因为,到了抗战后期,日本士兵连饭都吃不上了,所以离奇事件接二连三。
比如,日本士兵为了吃饭,所以日军的长官选择用军火和八路军换粮食。
1、失去斗志的日本军队
一般认为,1944年开始,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因为之前的这么多年战斗中——包括在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印度战场,日本的精锐差不多都在战争中被打没了。新征发的士兵不少都是十几岁的少年,在训练方面几乎为零,而且因为日本资源匮乏,所以连年战争也导致民生产业受影响,日本少年经常吃不饱饭、营养不良,所以这样的兵源被征发到军队,对军队的战斗力也起到了拉低作用。
而敌后抗日武装:比如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一些民兵组织因为多年和日军交战,所以积累了大量斗争经验。因此1944年左右,农村的抗日民兵组织几乎覆盖多数日占区县城之外的区域。相比之下,日本人占领的县城如同孤岛一样。而日本人打算去乡下征发粮食,往往会遭遇民兵组织甚至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的伏击,结果往往是粮食没拿回去,反倒是士兵还折损不少。
当然,除了资源匮乏之外,日本的军官其实相对脑子清醒一些,也知道这战争根本没有前途,所以出现了军心涣散的局面。
2、日本士兵的动摇
无奈之下,日本人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于是部分地区的日本军官找来当地的关系人,让关系人联系八路军、新四军的首长,并表示:八路军、新四军控制农村,有农产品,但是毕竟没有兵工生产体系,而日本军队弹药和枪炮是有一些的。所以,日本军队愿意用兵器弹药来换取八路军、新四军的粮食。
当然,日本人也是感到下乡抢粮就是九死一生的活计,所以不得不想出这么个局面。
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武装也不断向日本士兵进行反战宣传:当然内容几乎实事求是,不外乎是日本百姓的子女,男丁上战场当炮灰,女的做了慰安妇。而贵族老爷们则坐享其成,号召日本士兵不要为法西斯统治者当炮灰,也不要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当然一开始日本士兵没把这些宣传当回事,还想着为日本皇国发挥自己的贡献。不过饿了几顿肚子以后,日本士兵也发现好像八路军、新四军说的不是没道理。
甚至日本士兵还发现自己这边饿肚子,长官却一天到晚大鱼大肉,生活不受影响。所以有些日本士兵嘴上不敢说,心里肯定也是特别痛恨:凭什么饿肚子的是我,大鱼大肉的是你?
因此日本士兵的态度出现了三种。一种是继续当炮灰,一种是混日子,还有的索性逃到八路军、新四军这边,成为了日籍八路军、新四军的战士。这些战士不少还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成为了日籍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