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陕西,读懂中文。陕西也发现了有刻符

朴木说过去 2024-08-30 13:29:04

古代文字最初是刻画的一个标志符号。古代出门打猎,容易迷路,在树上,石头上做的记号,文者,问也。回答询问的。

夏都跟陕西无关。申请世界遗产时北京故宫前面没有加明清。

在夏朝中晚期都城二里头出土的部分陶器口沿内壁上发现有刻画符号,有一些则很可能是早期的文字,用来表现数字、植物、建筑、器具及自然现象,从字形上来看,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近。

二里头陶文不仅有独体的象形字,也有复合的会意字。

1960-1964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件四足陶方杯上“人像”陶刻符特征与 “夏”字如 (《秦公簋》)比较,参照“夏,中国之人也,从夊 从页从 两手夊两足也”(许慎《说文解字》)所示地理位置和构字要素, 推测这件“人像”陶刻符是“夏”字的一种图(刻)符表现形式。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这件“人像”刻符造型特征,不见或有别于同时期其他遗址二里头文化人物形象造型特征。

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二里头 遗址位于二里头文化分布中心区域,作为一代夏都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地位。

过去百年,考古发现的夏朝时期的遗址,在其中发现了不少“符号”,比如在二里头一共搜集整理约50例,其他八里桥遗址、洛阳皂角树、伊川南寨、渑池郑窑、陕西商县紫荆等也出土了一些符号。

二里头遗址自发现以来已历经六十多年之久,但目前的发掘面积尚不足总面积的百分之二。

夏朝的文字载体以竹木简为主,这些易腐的材质或许正是导致夏朝文字难以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都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五十余个字符的出土,无疑证实了夏朝已有文字系统的存在。对此,学者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破译了二里头陶尊上的三个字,这一发现表明夏朝文字已具备“连字成句”的能力。三个符号从右到左是“臣曲糟”,即臣屈身奉上美酒来供天神或大王享用之意。巧合的是,左边两个符号在八里桥遗址中也出现过。

在洛阳二里头遗址中,一个黑陶纺轮上刻划了类似甲骨文中“羌”字的文字。二里头文化遗址中的这些刻符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文字,说明商朝的文字与夏朝文字一脉相承,基本属于同一文字系统。

二里头遗址中出现的“墉”、“臣”、“鱼”、“井”等文字,更是与甲骨文有着深厚的渊源。

同时期洛阳皂角树遗址出土的“车”字,与荥阳西史村商代遗址中的陶文“车”字如出一辙,证明了夏代已有车辆的存在。

如果二里头的字符算文字,那么贾湖遗址的更是文字。

按大家们的共识,只有夏代礼器有玉璋。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十余块残存玉璋上是有文字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