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产动画《哪吒 2》被观众啧啧称颂,以125亿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并不断创造票房神话之时,却有家长如自称 “北大龙妈” 的跳将出来,言辞激烈地举报《哪吒 2》诸如替考情节传递错误价值观、模糊善恶界限、贬低女性价值等“三观不正”“教坏小孩”。这些荒诞的逻辑,可笑的、生拉硬扯的言论不仅是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更如一面镜子,照出某些家长空洞的素养、匮乏的知识、病态的心理所造成的认知上的浅薄、荒诞和病态的“教育洁癖”。

1.学习观的 “毒药”?——替考情节。在《哪吒 2》中,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为了保住敖丙的魂魄,同时也为了让哪吒有机会参加玉虚宫升仙考试,想出了让敖丙替哪吒考试的办法。这本是剧情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转折,充满了戏剧性和奇幻色彩。但在 “龙妈”们 眼中,这却成了影片传递错误价值观的铁证。她认为,电影中如此直白地呈现替考情节,无疑是在向孩子们宣扬替考的合理性,会让孩子们在潜意识里觉得,在学习和考试中,替考是一种可行的手段,这对孩子正确学习观的树立是极大的阻碍,甚至可能会误导孩子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走上歪路。
2.善恶界限的模糊——暴力捉妖。影片中,哪吒捉妖的情节也被 “龙妈” 揪了出来:哪吒在捉妖过程中,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就大打出手,被她解读为模糊了善恶界限,哪吒这种看似冲动、暴力的捉妖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误解,以为只要认定对方是 “妖”,就可以随意攻击,从而混淆了孩子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认知。

3.被贬低的价值——女性角色。“大妈”觉得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多被设定为反派,如石矶娘娘等,这种角色设定存在严重的性别偏见。同时,李靖夫人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牺牲,也被她解读为是对女性价值的贬低。“龙妈”认为影片没有给予女性角色足够的尊重和正面塑造,没有展现出女性的多元价值和独立精神,而是将女性局限在传统的刻板印象中,要么是邪恶的反派,要么是为了家庭和孩子默默牺牲的附属品,这对观看电影的小女孩们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引导,不利于她们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自我认知。
4.被放大的“啃老”——三年创作。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将导演饺子“啃老三年创作动画”的经历视为“反面教材”,仿佛孩子看了电影就会效仿啃老。

从举报的“罪状”来看,家长似乎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实则是自身因为素养的缺失、对文艺作品鉴赏能力的不足而造成的对《哪吒2》荒唐理解和过度解读,不值一驳。
比如,从替考情节来看,“大妈”只看到了替考行为本身,却忽略了电影中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和后续发展 。在《哪吒 2》里,替考并非被宣扬,而是作为故事发展的一个冲突点,展现出人物在困境中的无奈选择。哪吒和敖丙并没有因为替考而获得成功,相反,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内心的挣扎。电影通过这样的情节,引导观众思考在面对困难时,是选择违背规则走捷径,还是坚守本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这其实是在向孩子们传递一种积极的价值观:真正的成功源于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任何不正当的手段都无法带来真正的荣誉和成长 。
如哪吒捉妖时的暴力行为,怎么能脱离电影的背景和整体情节来孤立看待?在《哪吒 2》构建的神话世界里,妖与人的界限并非绝对清晰,很多所谓的 “妖” 也有善良的一面,这也正是电影想要探讨的复杂人性。哪吒最初的捉妖行为确实有些冲动,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他逐渐认识到不能仅凭表面的身份去判断善恶,开始更加理性地对待捉妖这件事。这种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恰恰是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不要被刻板印象和偏见所左右,要学会深入思考,用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
再从女性角色塑造方面,“龙妈” 的观点同样站不住脚。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无论是石矶娘娘还是李靖夫人,都有着丰富的性格和独立的人格。石矶娘娘作为反派,她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更是对人性中黑暗面的一种展现,这种多元的角色塑造丰富了电影的内涵,让观众看到人性的复杂。而李靖夫人的牺牲,并非是对女性价值的贬低,相反,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展现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至于将导演饺子“啃老三年创作动画”的经历视为“反面教材”的观点,更是荒诞得令人眼前发黑:她完全无视饺子苦对寒窗、直面孤独、心无旁骛、潜心创作、追求梦想的吃苦精神、探索拼搏精神——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孩子的难得范本,生生割断了饺子奋斗拼搏与实现梦想的关系,她看中却仅仅是“啃老三年”,孩子看了电影就会效仿啃老。

“龙妈”们逻辑的吊诡和荒诞之处,堪比要求《西游记》删去孙悟空偷蟠桃的情节,怕孩子学偷盗;让《水浒传》下架,因梁山好汉“聚众闹事”,应将《红楼梦》中的爱情全部删去,因为会让孩子早恋……正如网友讽刺:“按这标准,四大名著早该被挫骨扬灰”。按照“龙妈”们的逻辑,孩子就压根不能看书看影视,因为那里面充满了暴力、阴谋、儿女情长等等。当家长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来审视文艺作品时,看到的不是艺术表达的多元,而是病态的焦虑和恐惧,他们看来所有的一切在对孩子都是有害的。
“龙妈”们荒诞逻辑的背后,是她们基本的人文素养、文化积淀、整体素养的匮乏而造成的对影视文化最基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缺失。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情节、人物、画面等多种元素来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因为部分家长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对影视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一旦发现某个情节不符合他们简单的善恶判断标准,就认定其“三观不正”。
有着这样认知能力和荒诞逻辑的的家长,他们的孩子苦也。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025年2月20日16:5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