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突变,泽连斯基一天收三坏消息:美放弃主导,核武归俄所有!

小风谈史 2025-03-29 13:11:26

曾经的世界第三核大国,如今却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任人摆布。

美俄特使的秘密会谈、美国官方对俄乌战局的悲观评估,以及“核武梦”的彻底破灭,都预示着乌克兰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那么,泽连斯基究竟做错了什么?乌克兰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信源:泽连斯基提“归还”核武器 美特使:不可能 央视网 2025-03-27

乌克兰的困境

如今俄乌两国的冲突打得十分热闹,然而真正左右战局的,却不是在战场上拼命的双方,而是远隔重洋的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超级大国。

他俩就像俩大佬坐在饭桌上,盘算着怎么分这块蛋糕,而乌克兰不过是桌上的一盘菜,任人摆布。

泽连斯基这位曾经的喜剧演员,如今的乌克兰总统,在这场残酷的权力游戏中,逐渐被边缘化,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如同掉进了冰窟窿。

不到一天,三个坏消息就砸向了泽连斯基,先是美俄特使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秘密碰头。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第三次美俄会谈,和前两次不同,这次更像是奔着签协议去的,双方都显得格外谨慎,会后也没公布任何文件。

就连普京的下属佩斯科夫也闭口不谈,只说涉及细节,不方便公开。

其实美俄背着乌克兰私下接触,摆明了是给泽连斯基政府一记耳光,也暗示着美国对乌克兰越来越不满,准备撒手不管了。

第二个坏消息来自美国官方,在2025年度安全威胁报告里,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占上风,正在努力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和谈条件。

这意味着美国和北约在和俄罗斯谈判时处于劣势,为了尽快结束冲突,美国很可能要牺牲乌克兰的利益。说白了,就是美国准备甩包袱了。

更让泽连斯基绝望的是,他一直念叨的“核武器”也彻底没戏了。

美国总统特别任务特使理查德公开表示,乌克兰之前交出去的核武器实际上属于俄罗斯,这是个“尴尬的现实”。

这番话直接堵死了泽连斯基想要核武器的念头,也粉碎了他想用核威慑改变局势的幻想。

泽连斯基为啥想搞核武器,还不是被逼急了。

自从跟特朗普在白宫闹得不愉快后,事态发展就完全失控了。

特朗普公开赞扬普京,美俄之间眉来眼去,泽连斯基这才意识到乌克兰快被扔到一边了。

美国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泽连斯基办公室里挂着两幅“胜利图”,一幅是乌克兰军队打进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大火吞没。

另一幅是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大获全胜。可莫斯科方面只回了四个字“精神病院”,这无疑是对泽连斯基幻想的无情嘲讽。

走投无路的泽连斯基只好孤注一掷,向特朗普提出归还乌克兰曾经“保管”在美国的核武器。

他天真地以为,既然美国不肯帮忙,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然而特朗普一口回绝了,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德更是直白地说,根据《布达佩斯备忘录》,这些核武器属于俄罗斯。

1994年,乌克兰跟美俄英签了《布达佩斯备忘录》,答应放弃前苏联留下的核武器,换取对乌克兰领土完整的安全保障。

那时候,乌克兰手里有上千枚核弹头,是世界第三核大国,结果乌克兰销毁了所有核武器,成了无核国家。

乌克兰的未来

三十年过去了,历史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牺牲乌克兰,这跟当初的承诺完全背道而驰。

同时,这段历史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靠别人的承诺,真正的力量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乌克兰的困境,就是因为太依赖外援了。

泽连斯基的“核武梦”,与其说是真的想要核武器,不如说是想用核威胁换取西方的支持。

然而经过多年的战乱,乌克兰的工业基础早就烂了,关键原料也受制于俄罗斯,就算想造核武器,也难于登天。

美国对乌克兰态度的转变,也跟它的战略目标调整有关。

过去拜登政府搞价值观外交,想通过给乌克兰送武器来削弱俄罗斯,结果这招没管用,反而把欧美国家的武器库存掏空了。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赶紧调整战略,想跟俄罗斯和解,好从东欧的泥潭里脱身。

俄乌冲突的未来扑朔迷离,虽然在美国的强势介入下,双方有可能和解,但乌克兰国内的阻力很大。

老百姓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他们接受一个屈辱的和平协议,恐怕不容易。

同时,欧洲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俄罗斯想把欧盟排除在和谈之外,但欧盟作为俄乌冲突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它的立场会直接影响和谈的进程。

欧洲老百姓对战争带来的高通胀和生活成本上升的容忍度,以及他们是否准备好跟俄罗斯全面开战,都会影响局势的发展。

欧洲的态度摇摆不定,一方面,他们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能源价格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继续支持乌克兰,就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又不甘心被排除在俄乌和谈之外,毕竟这场冲突的最终解决方案,关系到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如果俄罗斯真的跟美国达成协议,而欧洲却被排除在外,那么欧洲的地缘政治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矛盾心态,让欧洲国家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一些国家主张加大援助,甚至派雇佣军参战,逼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局势升级。

欧洲内部的分歧,也给了俄罗斯机会,让它能在美欧之间左右逢源,从中获利。

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因为之前《明斯克协议》的失败,俄罗斯不想让欧盟参与这次和谈,这无疑是又打了欧洲一巴掌,也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焦虑和不安。

一些欧洲政客开始反思,跟在美国屁股后面跑是否真的对欧洲有利?是不是应该走一条更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然而,摆脱美国的控制谈何容易,长期以来,欧洲的安全都靠美国的保护,很多国家的军事实力早就被掏空了。

要独立自主,就得大规模搞军事建设,这需要大笔资金和政治决心。

在现在经济不景气、社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欧洲国家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还是个未知数。

泽连斯基的绝望,乌克兰的困境,欧洲的摇摆,都反映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弱国无外交,小国只能当大国博弈的棋子。

乌克兰曾经军事实力强大,甚至一度是世界第三核大国,然而,因为决策失误和过度依赖外援,最终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笔者认为

乌克兰的这段历史值得所有国家深思,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能靠别人的承诺,更不能指望所谓的“国际社会”的保护。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