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富贵人家的妇女出门,裹着尖尖的小脚行动不便,骑马出行

历史镜像馆 2023-12-16 14:14:21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晚清时期留下了不少老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百态。

今天小编将继续带大家看看这些珍贵的历史老照片,有晚清麻风病人、晚清妇女、木匠等等。

晚清官员叶赫那拉·那桐,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

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的谈判。《辛丑条约》后,任专使赴日本道歉。清帝退位后,迁居天津。

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

在现存的日记中,前23年的日记为那桐逐日亲笔书写,1912年7月11日,那桐中风以后,日记改为那桐口述,他人代书,之后那桐还会查阅、小改。

清末民初的巡逻警察。

晚清直隶候补谭文焕被处决现场。

义和团运动期间,谭文焕积极支持天津义和团的活动。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正式对外宣战后,谭文焕禀商直隶总督裕禄与义和团联络,发给军械,并曾参予攻打租界和守卫海光寺的战斗。

后奉裕禄之命为义和团办理粮台事宜,作为其与义和团之联系人。7月14日天津失陷,谭文焕赴津郊杨柳青筹措粮食以接济团民。杨柳青失守后,谭绕至静海独流镇,与义和团首领曹秉义取得联系,后又赴沧州设立匪军粮台,并调山东老团,复仇举事。

廷雍召游击范天贵急追,行至高阳地面, 犹复拒捕,伤勇八名。谭逃至青县,被提督梅东益捕获。经过短暂的审讯后,于九月二日被判处死刑,接着被押赴天津交给督统衙门,于十月十六日在天津北门被斩首,并悬首级于北门以示众。

晚清广州的麻风病人。

晚清教书先生。

晚清青岛的德国水兵。

晚清妇人。

晚清克林德纪念碑落成典礼。

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公使。义和团运动期间,独自带同翻译柯达士乘轿从东交民巷使馆前往东单牌楼北大街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交涉。途中走到东单牌楼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为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队枪八队章京恩海打死,柯达士受伤。

1901年1月,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第一款就规定清朝要派遣亲王赴德国,就克林德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还要求在克林德被杀地点建一座纪念碑。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派遣的道歉专使醇亲王载沣在德国首都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执行了这项屈辱的使命。

1901年6月25日,克林德纪念碑开工建造。这座按德国人要求建造的纪念碑,实际上是一座中国式的白色石头牌坊,横跨在东单北大街上,位于西总布胡同西口的克林德毙命之处。

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并在三块坊心石上镌刻着用德文、拉丁文、汉文3种文字书写的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道歉内容的谕旨。

克林德纪念碑于1903年1月8日竣工,在落成典礼上,醇亲王载沣代表清朝前往碑下致祭。牌坊之所以叫“碑”,是因为牌坊上挂有一额,上书“克林德碑”(横者为匾,竖者为额)。

晚清焚烧鸦片。

晚清青年。

晚清木匠。

晚清富贵人家的妇女出门,裹小脚行动不便。

晚清纺织。

晚清私塾。

晚清留长指甲戴指套的僧人。



1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