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够用”这句平常的汽车口头禅,就像是人人都爱喝的奶茶,但谁又能真的说清“奶茶够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句话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
“动力够用”也一样,每个人对于“动力够用”的理解就有千差万别,有的人甚至因为动力不够用而被迫换车,你绝对不知道“动力够用”背后隐含的故事有多久。

第一章:性格影响驾驶,动力究竟够不够用怎么会是废话?
Q1.原来个人性格也是影响“动力够用”最关键的因素
很多人将自己的驾驶习惯和驾驶行为进行融合,而这些通常和个人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比如喜欢玩性能车的驾驶者多为外向型,喜欢急加速、超车、暴力驾驶。
但如果你是内向型,那么你就更倾向于温柔驾驶,遇到红灯就刹车,绿灯起步不激进,不会踩油门踩得太生硬。

Q2.驾驶经验影响感受,往往新车开起来更刺激
另外一个会影响个人对于动力的感受的因素就是个人的以往驾驶经历。比如之前开了两年一辆小轿车, 你可能会觉得还得小轿车动力凶猛、加速给力才过瘾,而再开一辆动力150匹左右的车时,你的个人预期就会被拉得比较高。
而开了一阵子小排量家用车的车主,在开新车时的动力期望值就会有所降低,你觉得动力够用的车在他们眼中,可能根本就不够用!

第二章:每个人对动力“够用”都有自己的答案,怎么判断你的呢
(方式一)确定你的用车场景,什么场景对动力的需求最高
其实每个人对“动力够用”都有自己的理解,那么想要判断你的动力究竟够不够用,就得需要更精细地分析你的个人用车场景。
例如 山区司机开的车就需要高扭矩,爆发力强,才能在爬升的过程中不掉速。而市区通勤的人对动力的需求就没那么高,只需选择一台安全性高的代步车就行了。

(方式二)看比功率,最大功率/车重=判断动力对比的有效指标
比功率也就是最大功率/车重,这个指标可以有效地从绝对数值上判断一台车的动力表现是否优秀。 通常来说,比功率在40左右的车就能拥有不错的加速表现,高于50,说明这辆车真的太强了。
像斯巴鲁XV的比功率为49,揽胜的比功率仅为19,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同样, 排量和车重同样的情况下,排量偏大的车也会有更强的动力表现。如果你有意选择动力强的车,也可以加入VSD这类的汽车动力调校机构进行调校,但不能机油泵、涡轮等部件都加大, 不然小心烧机油哦!

(方式三)试驾体验,试驾是判断你的动力是否符合你需求的关键
除了通过看参数的方式来判断你的动力是否够用还可以试驾。试驾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感,更可以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比如来一段0-100公里加速测试,看看哪个车提速快、哪个车爆发力强;再在高速路段上测试一下动力不够用的车,看看会不会造成超车难。

第三章:选择合适的车不应只是单纯“看数字”,也不能只听别人说

那么,无论你选择的是微型电动车还是高性能跑车,动力是否够用都要看你对动力的需求,如果你前期只是把一辆车作为代步工具,看数字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如果你想享受驾驶的乐趣,选择一辆动力强的车就有意义了。看数字、听别人说都是片面之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能买到动力适合自己的车~

【延伸观点】
一、加入心理性格评估干嘛?未来的汽车培训课程也值得期待!
如果未来的驾驶培训课程中加入个人性格评估,按照学员的个性化性格推荐合适的车型,岂不是更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窝蜂地选择同款车,还可以避免因购车不适合自己而后期更换的麻烦~

二、动力够用VS动力不够用,越是数字化时代,越要看“感受”
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对动力的需求,未来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更看重响应速度而不是加速数值。
比如你以前开手动挡汽车,起步加速慢,那你换成电动车之后,感受到秒开车门的响应速度,瞬间洗脑,就根本不会在乎你这辆车的马力有多少。

三、让动力变得更透明,未来的购车市场越来越刺激
在目前的购车市场上,要买一辆动力够用的车,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试驾。而未来的汽车市场很可能会出现透明化的动力性能评估。
比如艾瑞泽6就加入了聚合物动力包,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车辆的动力性能报告,还能看到详细的数据分析,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翻车。

四、个性化汽车的未来,可能会有“动力方案”供你选择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个性化汽车市场,市面上也许会有基于个人用车习惯分析,定制动力方案的汽车。
比如你喜欢在城市超车,定制一套市区驾驶模式;你喜欢越野驾驶,定制一套越野驾驶模式;你喜欢圆雕驾驶,定制一套圆雕驾驶方案,简直太爽~

五、动力够用的好处很明显,一是影响别人买车,二是圈粉
同时,你的个人驾驶行为和对动力的需求也能够影响他人,比如别人开宝马3系时发现你开起来超爽,就会有人受你影响也去买宝马3系,这样一来,你就圈粉了一个宝马粉!

当然了,除了影响别人买车,甚至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论坛等平台分享自己对汽车动力的真实反馈,让更多人了解汽车的真正实力。
比功率、扭矩多少并不能完全评判一辆车的动力是否够用,试驾体验才是王道。在你试驾一辆新车之前,先分析一下自己的用车场景,你的动力究竟够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