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新柳,子孙福不走,清明“插柳”有什么意义?为啥要插柳?

乡土山人 2023-03-26 21:35:16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人们祭祖的节日,为民间传统的四大鬼节之一。清明节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柳”,人们将柳枝插于屋檐下,或戴在头上,到底有什么意义?俗话说:清明插新柳,子孙福不走,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的意义

四季的交替也就是阴和阳的变化,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细分之后就是五行之气的变化,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季轮转,一年一圈。在这个圆圈之中,凡是阴和阳交替的界点,大多都与祭祖有关。所有的祭祖活动,都是与早已离开的先人打交道,也就是阳祭拜阴。

冬至的太阳从辰位升起,一阳初生,因此冬至一阳生,一阳之气出于辰。初生的一阳之气就是万物生长的力量,决定着一年的气运,所以万物逢辰而化。每年辰月的天干就是一年的主气。今年辰月为丙辰,丙为火,于是今年就为火运,年份为阴,则火运不及。

少阳之气出于辰,辰就是少阳之源头,也就是少阳之祖。清明是辰月的开始,木入辰土生夏火,木为少阳,因此清明是少阳入辰土的开始,也就是少阳之气跑到了初生之地,去见祖先了。少阳见祖,也就是壮年男人去祭祖,因此清明祭祖应以壮年男人为主。

清明祭祖其实是送别祖先,祖先为阴,居于地下,被称为地狱。如同监狱一般,要不断劳作,当然也有假期。从清明开始劳作,一直到七月初一放假,七月建申,申月是金气显现的开始,金为少阴。所以七月初一开地门,祖先出来与子孙团聚,因此七月被称为鬼月。

七月的最后一天假期结束,祖先要回去劳动了,于是七月晦日关地门,家家悬挂落苏灯,谓之“照冥”,也就是照亮祖先回去之路。到了十月初一,祖先又放假了,十月建亥,亥月是冬水之气显现的开始,水为太阴,所以十月初一为寒衣节,也就是给祖先送寒衣的节日。

在劳作期间,上下封闭,人们无法与祖先交流,所以祭祖的时间大多集中在祖先放假期间。也就是清明之前,寒衣之后,中间夹着一个七月,其余的时间,上下不通,无法祭拜。于是就有了“早清明,晚寒衣”的说法。

意思就是清明祭祖要趁早,因为过了清明之后,地下就处于封闭状态了。而寒衣节之后,地下才放假,所以送寒衣要晚一些。因此清明节是祖先在封闭之前,送别祖先去劳作的节日,就像送小孩去上学一样。

清明祭祖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送钱粮”,也就是给祖先送一些用度之物,至少要用到七月。在上下封闭之后,用度之物就送不出到了,因此要在清明之前送,早送钱粮,晚送寒衣,就成了一种习俗。

清明为什么要插柳?

清明插柳的习俗来源于古人“改火”的习俗,也就是寒食禁火节。人们在寒食之前,将旧年之火全部熄灭,然后重新取火,谓之“请新火”,因为清明就是火气显现的开始,清明新火显,人们请新火,新火就为柳枝之火。

《改火解》中说: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人们用柳枝取来新火,首先要告知祖先,所以最初的柳枝并非插在坟头,而是用柳枝烧火以去疾。由于柳树的成活率非常高,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连介子推背靠的大柳树被火烧后,还能发芽,于是清明柳就逐渐被赋予了复生之意。

清明是送祖先去封闭之地干活的节日,柳枝的本意就是送别和挽留。古人在送别亲友之时,总会折一段柳枝相送,希望到了他乡,就像柳枝离开了柳树,依然可以随处成活。柳与“留”同音,既有送别和祝福,又有挽留之意,表达了人们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就是用杨柳和雨雪来表达一种悲凉离别之情。所以人们在清明节到来之时,不仅要门前插柳,还要头上戴柳,意为送别祖先,留住福气,留住青春不老。

俗话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皓首也就是白头老翁。柳树可以快速成活,再度逢春,为枯木逢春,重新复生之意。因此清明之时,人们将柳枝编织成环,或者直接插在头上,谓之戴柳。然而小孩本身就是新生,所以少不戴柳。

后来黄巢起义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戴柳的习俗也就慢慢被淘汰了,仅剩下门前插柳了。所以清明柳表达的是一种送别之情,送别祖先,也就是送别阴气,送走了阴气,也就是送走了各种不顺之气。

《风俗志》说:清明日,家家门插新柳,街市叫卖杨柳。人们折一枝绿柳蘸上清水插上门楣,妇女则结杨柳球戴在鬓边,俗意谓可祛疫鬼。古人将一切看不见,但让人不顺的东西统称为鬼。这个字是个会意字,下面是人,长着奇怪的脑袋,也就是像人的怪物。

后来清明插柳又变成了人们判断降雨的习俗,《田家五行》说:清明,喜晴恶雨。 谚云:檐头插柳青,农人休望晴;檐头插柳焦,农人好作娇。所以清明插柳原本为送别阴气,送走了阴气,则福气自来。

1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