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
八百里加急只为博红颜一笑,也只能是唐明皇、杨贵妃的专享,至于帝国大量普通公文的往来,甚至民间货运物流,不要说八百里、五百里、三百里,甚至很多时候连用马都显得奢侈浪费。
在唐朝,直到民国时期,民间邮传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成本低廉的人力,因此也诞生了一个行当,这个行当就是脚夫,又称脚力。
脚力是最为辛苦的行当之一,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走就是十几天甚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铁脚板谋生糊口,这个故事讲得就是一个脚力的神奇遭遇。
在唐宪宗元和末年,当时远在扬州盐城(今江苏盐城)的一个脚力,名叫张俨的,有一次前往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传递文书。
当他走到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时候,遇见一个人,那人短衣穿结,面色黝黑,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不用问就知道是同行。
更妙的是,这位同行也是要往京城方向去的,长路漫漫,能够结伴而行,对张俨来说自然是意外之喜。
那人倒也和善健谈,不过看他形色匆匆似有急事。走了没一盏茶功夫,那人似嫌张俨走得太慢,于是道:
“兄弟,要不走快点,我们今晚赶到郑州(今河南郑州,距宋州直线180公里)过夜吧。”
张俨张了张嘴,有点无语,这哥们是不是赶路太着急,人都魔怔了?从宋州到郑州,还有将300多里地呢。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走路速度,一小时大概能走5公里,一天走个8个小时,大概能走40公里,咬咬牙坚持走个10个小时,一天最多也就走个50公里。
300多里地,至少得花3天才能走到呀!
还没等他说话,那人又对张俨道:
“这么走肯定是不行的,这样吧兄弟,你让我给你料理一下,一天至少可以多走几百里路。”
看着那人一脸严肃认真的样子,张俨也勾起了好奇心,倒是想看看此人有什么办法。
只见那人掏出一个小巧玲珑的铲子,就近在路边飞快地掘了两个小坑,深不过五六寸(一寸约等于现在的3厘米),随即就叫张俨背向小坑站着,脚后跟悬垂在坑口。
然后那人又取出一枚银针,用针在他的两只脚后跟各扎了一下。
脚后跟本来就都是厚茧,尤其是他们这种常年奔波的脚力来说,加之这哥们打针技术还挺熟张俨一点感觉也没有,只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随即那人就开始给他做腿部按摩,从他膝盖开始顺着小腿往下捋,如此再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从那两个针扎口子里,涌出一股股黑色的血液,直到把土坑都淌满了。
张俨回头一看,惊讶得有点语无伦次,那银针纤细若毫毛,脚后跟的针孔微不可查,怎么可能短时间就涌出这么鲜血?并且还是黑色的!
还没来得及等他询问,那人一拍他肩膀道:“好了兄弟,走吧!”
张俨只感觉两条腿轻得浑若无物,抬脚之间,人已经走出数丈之外,一路走来迅捷如飞,两边景物飞速倒驰。
才及晌午时分,竟然已经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距宋州直线120公里)!
也就是说本来300多里地,正常走路需要花3天时间。结果一个上午不到,他们已经走了一五分之四的路程!
那人似乎也有点出乎意料,又或者真得着急赶路,于是又对张俨道:
“兄弟你看,才刚晌午我们就到汴州了,这郑州抬腿就到,不如我们索性一鼓作气,赶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距开封直线距离240公里)再休息吧。”
刚走了120公里,又要再走240公里?神奇是够神奇了,刺激也是够刺激了,可张俨却有点口干舌燥,他结结巴巴推辞道:
“兄弟,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不是个凡人呀,可哥们我还是肉身凡胎呀,这么玩会不会有点太刺激了?”
那人道:
“无妨无妨,其实我们还能提个档再快点。我可以暂时把你的膝盖骨卸下来,就跟刚才一样,你完全不会觉得有什么痛苦,这样我们就能日行八百里了。”
张俨听得莫名一阵心慌,看着那人的微笑,不知为何,脊背一阵发凉。
先前自己腿上流出那么多黑血,已经让他意乱心慌了,现在竟然还要卸下膝盖骨,那走的还是我的脚吗?当下连忙摆手拒绝。
那人也不继续勉强,只是微微颔首道:
“既然如此,我就不强人所难了。不过我实在是有急事在身,今天天黑前必须赶到陕州。”
说完,这人便继续赶路,行走如飞,顷刻之间就看不见他的身影了。
茫茫官道上,只留下张俨一个人在原地发愣。
这个脚力张俨的神奇遭遇,被记载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
我有充分理由怀疑,施耐庵也是看了这个故事,才在《水浒传》中写出了神行太保戴宗这个人物。
只不过神行太保戴宗是腿上绑了甲马,施展道法,是以能日行八百里,或许施耐庵也觉得,在这个原始版本中,能够日行八百里的方法,委实有点让人心惊肉跳吧。
不过,能日行八百里的异人,真的就甘愿当一个脚力吗?岂不是让闪电侠去送外卖,让赌圣里的周星星去当个安检员一般?
恐怕不过是那时脚力之间流传的一个美好幻想罢了,就如两个樵夫在那里幻想皇帝老儿应该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其中一人道:
“皇帝老儿,就算是砍柴,恐怕用的也是金斧头吧!”
月下髑髅草虫鸣,对影空谈野狐禅。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卸掉膝盖骨只能坐车了,坐车日行八百里当然小意思[呲牙笑]
转发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