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芽
今年五一假期,音乐节依旧接连举办。据不完全统计,5月1日-5月5日全国各地总共有超过30场音乐节落地,从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高线城市,到银川、宝鸡、衢州等下沉城市,几乎都有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音乐节。
从数量上来看,虽然不及2023年五一期间落地47场的“全盛时期”,但相比“延期8场、落地23场”的2024年,还是稳定了不少。
而且今年音乐节不如过往频频出现“一票难求”、“黄牛难挡”的市场失衡状态,除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头部IP之外,大多数音乐节目前仍有大量余票。
很大一个原因是取消、延期的频繁出现,消费者下单更为谨慎,尤其是对于新出现IP考量更多,去年甚至出现演出前一天取消的离谱事件。
今年五一期间,已有至少5场音乐节宣布因故取消/延期。
最近的一个“取消公告”是在4月28日。
当天,“wow失重乐园云奥电竞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官方公告,“取消5月2日场次,5月1日、3日正常”,理由是“因票房压力及其他运营因素影响综合评估。”
而该音乐节此前就因为“在演出前3天临时分区”,引发了不少购票者的不满,很多消费者开始举报、投诉。
“果然太湖湾还是最保险的”、“还是去知名度高一些的吧”、“去年某些音乐节吃相就很难看,取消在意料之中”......很多消费者如此感慨。
当然核心原因还是,音乐节爆火至今,市场趋势变化和洗牌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尤其在阵容上已经接近“卷无可卷”的状态,去年还在拼海外阵容,今年音乐节开始批量出现演员,赵露思、丁禹兮、张新成等横屏“当红炸子鸡”开始接连登上音乐节,甚至引发了不少歌迷和粉丝之间的对峙,以及路人的质疑。
反而是原本一批真正能带票的核心乐队、音乐人,为了筹备演唱会开始在音乐节舞台短暂消失,例如新裤子、凤凰传奇。
虽然从量上来看今年五一音乐节依旧是热门产品,但从规模来看其实除了头部仍然坚挺,大多数音乐节其实从票价到阵容都非常亲民,更多是面向附近的居民、满足“逛看”需求,音乐节IP的分层真正开始显现。
今年音乐节最大的争议,无外乎演员开始出现在各大音乐节榜单。
音乐节市场开始升温以来, 剁椒Spicy见证了主办方在阵容上的一步步扩容,前两年刚引入流量偶像时,因为粉丝前排蹲守、举灯牌应援的行为还引发了滚圈粉丝的不满,滚圈与饭圈当年在社交平台上也算正面交锋了一次。
此后偶像流量已经是音乐节名单的常客,且几乎成为衡量音乐节卖票与否的关键指标。本身随着音乐节的大众化,消费者对于阵容已经不怎么挑剔了,但演员的加盟还是久违地激起了新一轮的争议,毕竟音乐节舞台需要的是有代表作、有舞台实力的音乐圈人。
曾几何时,音乐节还是只能跑livehouse的新乐队的梦中情舞台,如今却成为了一个“演艺圈秀场”。
“我们内娱演员有个伟大的唱跳梦”、“看来影视圈真寒冬啊,都来音乐圈挣钱了”、“演员上音乐节是干嘛,各位音乐上的代表作是?”......与流量偶像初登音乐节不同,这些争议并非“鄙视链”作祟,而是演戏与音乐毕竟是两个赛道。
当然粉丝的控评同样铺遍每一条质疑贴,偶像男团出身、音乐剧专业、是去做公益的......粉丝费尽心思找到自家哥哥姐姐与音乐节之间的关系、并广而告知。
当然不仅仅是演员的加入有争议,更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部分网红开始成为音乐节嘉宾,在抖音有千万粉丝的和何秋亊就等上了太湖湾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
从主办方的角度,不论是邀请演员、还是网红,无非是为了缓解售票压力。毕竟音乐节阵容已经很难卷出新花样,很多嘉宾的名单反复出现在不同的音乐节上,带票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稀释,例如回春丹、痛仰乐队、二手玫瑰等有一定名气的乐队频繁出现在各大音乐节。
同时,演唱会的同样火爆也是在不断稀释音乐节的消费力,对于很多粉丝而言,同样价位看演唱会体验感显然更好。汪苏泷、薛之谦、焦迈奇等音乐节热门压轴嘉宾,去年至今都有全国巡演计划。
此前在音乐节上出圈的凤凰传奇,去年启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接下来5-6月更是在鸟巢连开6场;新裤子乐队的巡演也在进行中,5月1日北京场在工体开唱,当然凤凰传奇和新裤子都没有出现在任何音乐节名单上。
海外音乐人同理,去年各大音乐节重金摇来了日本、欧美、泰国的知名艺人,甚至还有海外阵容超5成的代表性音乐节闪千手,但今年海外艺人比例显著降低,本身也是因为对很多海外艺人而言,音乐节本就是一个试探中国市场的跳板,大多数艺人在登上音乐节后紧锣密鼓开始筹备巡演。去年下半年开始,海外艺人的演出扎堆进行。
当音乐圈的消费力被集中消费之后,主办方便转而寻找更直接的带票选手,能不能唱不重要,能带票才是王道。
对于演员、网红来说,音乐节当然也是一份好差事,虽然能被音乐节青睐的这些艺人在本职赛道并不缺工作,但直线拉升的音乐节出场费,以及音乐节自带的“自由”调性、“生活方式美学”似乎也能带来一层朦胧的人设光环。
如此看来,这些开始异化的音乐节更像一场流量与资本的共谋,只是如果坚守不好音乐这个底线,或许主办方、艺人更容易被反噬。
虽然看似火爆,但大多数音乐节还挣扎在温饱线上。
此前就有从业者爆出,市面上有9成以上的音乐节是不赚钱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主办方以所谓的带票能力倒退阵容,推测盈利情况,导致很多音乐节看起来就像一场“杂乱的拼盘演出”,例如太湖湾音乐节第一天阵容就集齐了音乐人、网红、偶像剧演员、相声演员,当然售票情况很是理想,5月1日单场已经售罄。
其实以前音乐节类型还算泾渭分明,从最初的滚圈盛会,到开始大众化之后,主办方开始刻意将hiphop、大流行、摇滚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各自集中安排在同一个舞台或是同一天,在提升音乐节IP竞争力的同时,也不破坏乐迷的观演体验。
但现在大多数音乐节,并无类型可言,基本都是“带票能力与成本”组合出来的盘子。
意外的是,今年五一落地的音乐节,类型化趋势开始凸显,尤其是电子音乐、嘻哈格外明显。光是电子音乐节就有3场不止,电音在欧美的发展相对成熟,但在国内属于这两年才开始快速发展的音乐类型,此前的EDC电音节、电音音乐人Alan Walker的巡演在国内的售票情况都还不错。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BEJF2025西双版纳国际电音节(298-698元)、DELIGHT电子音乐节(票价117元)票房非常惨淡,连单日售罄都没有,前者在大麦平台只有242人在看。
这与电音在国内的普及度有关,前文提到电音在国内属于新发展的音乐类型,但还处于市场培育的阶段,距离真正的大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实在今年上半年,就有多个电音节取消,IFC电音节、苏州EDC音乐节、ADA电音节、Creamfields等音乐节因为“天气原因、票房表现不佳、禁酒令”等各种原因取消或延期。
此前就有相关演出方告诉我们,“像电音这种在国内不算成熟的音乐类型,卖票与否更重要的是社媒端的宣传、以及私域的运营,要精准地找到那一批爱好者。”
电音虽然看起来是还未开放殆尽的领域,但其实走向市场还是有诸多挑战。
另一类型化明显的则是嘻哈,相比电音,嘻哈的表现则好了很多。五一期间,GAI周延、早安、沙一汀、AK刘彰等Rapper频繁出现在各音乐节;聚齐了马思维、RICH BRIAN、AK刘彰、那奇沃夫等头部说唱艺人的“2025HITC云思妙想音乐艺术节”更是推出了18888元(1888*10)的高价卡坐,根据提示卡坐可容纳10人,目前均已售罄;5月10日还将有纯HIPHOP的“嘻哈脑海海-日照沙滩音乐节”,阵容涵盖了GAI周延、KEY.L刘聪等头部Rapper。
这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说唱新时代》《中国新说唱》等综艺节目成功让嘻哈走向大众,并推出多位人气选手,同时种梦音乐等经纪公司也培育出了多位说唱艺人。
随着国内音乐消费的细分,类型化将是接下来音乐节主办方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路径,垂类精品化也是演出市场冷静之后的必然趋势。
观察今年五一期间的音乐节,从品牌效应和规模上已经有明显分野。
草莓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仙人掌音乐节等相对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依旧坚挺,兼具口碑和强售票力;但大多数音乐节在阵容和票价上都开始“不卷了”,很多音乐节本质是与地产社区、电竞、景区等第三方产业结合一体,呈现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
例如在北京檀谷落地的“新乐府世界音乐节”,在票务平台的详情页中,除了介绍各个参演嘉宾,也推介了檀谷这一目的地,凭借69元的单人票可参加当日所有演出、集市、互动工坊等活动,甚至还有“购票者享受特定酒店半价”的优惠活动。
也有部分曾高调亮相、阵容拉满的音乐节逐渐消失,2023年青岛艾克什机场音乐节凭借强大的演出阵容和良心票价,收获了一批粉丝前往,2024年该音乐节就出现阵容大缩水、延期的问题,今年还没有任何相关消息。
这说明,音乐节市场开始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真正有实力的品牌才能笑到最后。
目前阵容和规模都在线的音乐节品牌,除了草莓这类持续多年的老牌音乐节外,也筛选出了一些优质音乐节IP,典型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就是2023年才首次亮相的一个新音乐节品牌,发展至今成功建立起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和歌迷好感度。
“还是蛮钦佩泡泡岛把这些顶尖音乐人大费周章请来演的”、“相比之下,泡泡岛的体验感真的好太多了”......很多歌迷如此表示。
当然这背后是主办方在阵容差异、现场体验感、交通等各个维度提升的结果,虽然是新品牌但其背后的核心团队都是深耕音乐行业多年的从业者。
备受好评的仙人掌音乐节也是同样,虽然是2022年才推出,但已经成为行业标杆,同样仙人掌音乐节的主办方也是业内资深团队晓峰音乐公社。
而诸如“新乐府世界音乐节”、“王者荣耀电竞派对音乐节”等既不卷阵容、也不卷票价和规模的融合性音乐节比例增多的原因,也是因为艺人出场费的水涨船高、成本的上升导致中腰部音乐节更容易亏损,与其毫无章法地卷阵容,不如退回去做小规模的“演出+”现场。
还有一个变化是,曾卷入度非常高的品牌的身影开始减少,除了几个头部音乐节外,大多数音乐节都没有相关的品牌赞助。
尤其是品牌自己举办的音乐节开始退场,此前频繁举办音乐节的爱玛、蜜雪冰城今年还没有任何动作,不过也不排除未来会有演出计划。
不过正值五一出行假期,文旅局依旧活跃在各个音乐节中,临沂举办的天长地久音乐节就由乐堡和大运文旅共同举办,银川超级音乐节就由银川文旅主办。
今年五一期间,虽然音乐节数量不减,但从阵容、规模等竞争层面来看,不如过去两年卷的那么厉害,头部和尾部的分层也愈发明显,但这并不说明音乐节开始降温了,如今音乐节已经非常普遍,3月起就陆续有落地演出,5、6月份正是音乐节的热门时间段,不少主办方选择避开五一、错峰竞争,基于艺人档期和场地排期等现实因素,也会分流一部分音乐节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