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尾山:此山一无所有,旅游爱好者徐霞客来了,都想绕着走
从青丘山往东再走三百五十里,就到了箕尾山。箕尾山山势绵延不绝,向东一直延伸到东海。箕尾山非常荒凉,山上除了沙砾石块,没有动植物存在的痕迹。汸(fāng)水的源头在箕尾山,河水向南一直流入南海的淯(yù)河湾。汸水里没有生物,但水底河床富含白玉。
山海小档案:箕尾山可以称的上是三无之山了:无动物,无植物,无矿产。除了一条汸水河,箕尾山是真的一无所有了。无论是对于旅行爱好者,还是美食发烧友,箕尾山都没有什么攀登价值。作为一座山,箕尾山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小编在这里,先补充一个小编之前忽略的知识点,《山海经》的金玉,一般指两种矿物质,金指铜矿,玉指玉石,至于山海经里是不是现代概念的玉,小编表示由于亲眼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不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文: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zūn)于东海,多沙石。汸(fāng)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yù),其中多白玉。
声明:某种程度上,《山海经》是一本我国古代山川地理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不是一时、一人所作,而是从先秦到秦汉,经过各个时代不知名作者的编写补录形成的文集。今天市面上主流的《山海经》版本,是经过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编辑整理,晋朝风水大师郭璞做注而成。《山海经》以中原一带为中心,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依次勾勒出当时九州之内的山川地理情况。现代版本的《山海经》,共有文章十八篇,内容涉及五花八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本文以市面上通行的《山海经》版本原文为依据,在原文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上小编自己的理解,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成,个人主观性比较强,再加上个人学识有限,肯定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如有争议,以读者为准,小编虚心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