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学会放下,让你的人生更轻盈。
张德芬最近出了本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读完之后感慨万千。
生活中,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读书辛苦,但是如果说孩子不读书了,他又能干嘛呢,他去上班去打工难道就不苦不累了吗?
现在,嘴里说着减肥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减肥的人很少。减肥的意念还不够强,禁不住美食的诱惑,有时候到了饭店还在说“我不能吃,我要减肥”,然而还是吃了很多。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方便,5G网络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其实越便捷,越让人类懒惰,没有一股冲劲,让大部分年轻人都很迷茫,也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互联网的发达,或许让人类也更加孤独,多了网络上的交际,而少了很多面对面的寒暄,这个时代,不管大家处于什么地点,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空缺。
人生有什么意义?思考人生的时候通常会发出这种疑问,而有的人说人生就是在寻找幸福,我们怎么去寻找幸福呢?幸福在哪里?当读完《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或许是放下。
小时候,我们很多事情都不太懂,需要父母的指导,父母会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上了大学,我们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知道什么要考什么不是重点;等到毕业参加了工作,我们也害怕出错,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最后我们成了家,压力更大了,要努力工作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但其实大家都走在人生的这条道路上,大家都在努力,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从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情绪,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情绪。有个源头的问题,情绪从哪里来呢?能不能只有好情绪没有坏情绪,这个似乎很难,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当坏情绪来临时,有一个好的调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放下。
张德芬说:
“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已。”
一个人在坏情绪的时候与别人交际肯定比在好情绪的时候更加容易被伤害、被激怒,因为他不够冷静,容易冲动的做事情。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选择放下,心里就会舒服很多,也不容易被伤害到。
心理治疗师海灵格说过一句话:“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
自己如果老想着不好的事情,就是自己找的不愉快,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我们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自己没有做错,就不要想得太多,要是别人的错,自然会在他处受到报应,我们又何须天天不开心呢?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心情好坏并不会改变事情的结果,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好情绪去度过每一天呢?每天开心才会越活越年轻。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遇到什么人,经历什么事,都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所以照顾好你的情绪,人生也会大不同。”
文中反复提到了“放下”这个词,就是想让我们真正做到。作者在第一个章节就说:“哪有不可原谅,你只是不肯放过自己。”
作者在最后举了一个例子,茉莉的姨妈是个苦命人,丈夫死得早,丈夫去世后,两个儿子也因为患病也走了。姨妈找到茉莉的妈妈说,“本来可以在单位做得很好,甚至可以升职的,但就是因为姐姐(茉莉的妈妈)在台湾,自己也在单位受到了歧视,导致自己不能转正。”
姨妈还不止一次地说这个事情,让茉莉妈妈越来越有负罪感,感觉是自己拖累了她。于是,茉莉妈妈就想要补偿姨妈,每个月给她一点钱。没想到姨妈非常贪心,竟告诉茉莉妈妈:“你不要再每个月给我了,你一次性把一年的给完,不,一次性给五年的吧,我就想知道你家还能有钱多久。”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已经气愤不已,面对如此贪婪的妹妹,只是觉得很心寒吧,亲情不是挡箭牌,没有理由给她那么多钱,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来往,绝交。
姨妈是个可怜人吗?是姐姐害了她吗?并没有,是她心里满是怨气,她觉得自己家庭的不幸全世界都应该迁就她,她放大了“是姐姐害了她”的想法,成为了执念。只能说她不懂得放下。
就像张德芬说的那样:“姨妈不懂修行,也不会反观诸己,她只能成为命运的囚徒。”
如果我们选择了放下,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江涛曾经是一名演员,但是他的作品在演艺圈可能并没有什么威望,作为一个明星在娱乐圈也没有多少人直到他。
这个时候,江涛开始想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最终他放下了在演艺圈的事业,选择去做小视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抉择。他在农村做小视频和直播,一点一点做起,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月薪百万的网红了。
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抉择,而江涛放弃了名利,选择了农村发展,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时候放下并不是为了过去,为了和过去划清界限,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毫无杂念,一心向前。
文中讲述了作者在广州发生的故事,她参加了一个生命全息疗愈的课程班,课程班的老师让大家把父母的伤痛想象成一个一百公斤重的箱子,从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总是自己承担亲人的痛苦,但往往并不会让事情变得刚好,而只会给自己徒增负担。
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来自亲人的重担,我们要明白,不需要父母快乐。要让父母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控制不了你,感情也勒索不到你,这样他们就知道要用利于双方的态度来面对你了。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就会想到一些父母压榨自己孩子的例子。的确,这种事情其实有很多。房似锦出生在有一个弟弟的家庭,在他们长大后,父母为了弟弟结婚、买房,用尽各种办法骗自己的女儿。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报道,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儿跳河自杀了,其父母和弟弟来索要赔偿,母亲还化着妆,一心想要钱,似乎没有半点失去女儿的痛苦。后来了解到,这位母亲一直压榨自己的亲生女儿,各种骗女儿的钱,让女儿买新手机,自己用过的手机给女儿用。而这次来索要赔偿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儿子结婚买房。
这个女儿坚持不住了,所以选择了轻生。其实她只要选择放下,不要把家里的重担往自己身上揽,学会拒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其实,在我们真正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要想放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有的人可能就很幸运,会从困住自己的情绪里醒悟过来,对周围人和事物有了很多不一样的看法,从而获得了解脱。
而大部分人可能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道理都懂,但还是做不到啊。这部分人可能在过着人不由己的生活,心里明白怎么做,但是并不能做出改变。
《一个书生》的故事讲述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书生,,每天都在发奋读书,但是一直都没有考取状元。一天晚上,书生依旧在读书,一只老鼠跑了进来,书生看到它在偷吃粮食。这次书生很生气,对老鼠喊道:“为什么你又来偷吃我的粮食,你不去吃别人家的。”
奇怪的是老鼠竟然开口说话了,它对书生说:“你命里就只有八分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书生问老鼠:“这是为什么呢?”
老鼠告诉他:“我不知道,你问佛祖吧。”
听了老鼠的话,书生开启了找佛祖的道路。在路上他遇到一个财主,财主说他的女儿十六岁了还不会说话,想让他顺便问一下佛祖为什么并给了他一些钱财作为报酬。
然后,他又遇到了一个拄着锡杖的老和尚,老和尚说自己已经修行了五百年,想让他问问佛祖为什么自己还不能升天。
走着走着,书生又遇到了一只大海龟,海龟说自己已经修行了一千多年了,想让他问问佛祖为什么还没有变成龙。
书生走了好几天,太累了,就找了个地方睡着了。他做了个梦,佛祖在梦里问他:“你走了这么远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啊?”
书生回答:“对,小生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佛祖。”
佛祖说:“可以,但是呢,我有个条件,你只能问我三个问题。”
书生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但是他在纠结,到底问哪三个问题,因为除了自己的一个问题,还有路上遇到的大龟、老和尚和财主的三个问题。
最终书上决定大家都不容易,自己的问题先搁会儿,帮别人先问了吧。
书上将大龟、老和尚和财主的问题问了佛祖,佛祖回答说:“大龟修行这么久变不成龙是因为它舍不得自己身上的龟壳,老和尚升不了天是因为他每天挂记着自己的锡杖,财主的女儿不会说话是还没遇到自己的心上人,等她见到自己的心上人自然就会开口说话了。”
故事的结果是,老龟的龟壳里有二十四颗夜明珠,老和尚的锡杖是无价之宝,而当书上回到财主的家门口时,他女儿突然就能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中,大龟和老和尚是得到了佛祖的指点,才懂得放下的道理,放下一些东西,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要改变,就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大脑的神经回路,这是一劳永逸消除烦恼的好办法。因为人在情绪的积压下、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无法自己控制住的,更别说放下了。
《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这本书中就说到:“有些时候,要有计划地去清理自己身体的负面能力,借由推拿按摩、拉伸、能量引导,让自己做一些心灵和能量的净化。”
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要想得那么复杂,过得单纯一点,就像人的书写一样,一撇一捺。当你老了,回过头看看曾经,其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而已。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当我要上养老院的时候》,作者是湖北省安陆市的一位退休的老作家,在书中他发出了即将要去养老院生活的一些感慨。
书中,有很多地方让我感触很深,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段话:
“养老院只有一间屋子,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一台电视机,一个电磁炉,一个微波炉。
根本没有存放我这些平生积攒财富的地方。”
看到这里,我只觉得,我所积攒的这些财富有什么意义呢,等我老了好像并不能陪伴我。
我挣来的财富似乎并不属于我,我只是使用它,但它们属于这个世界。
“我的这一屋子东西,真想捐献出去,但又拿不出手。于是处理这些个东西就成了个难题,子孙能接受的寥寥无几。
人活一辈子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不要被多余的东西束缚住了快乐!
最后,送给同龄的老年朋友几句话:
争名夺利挺荒唐,焦虑算计天天忙。
等到最后才明白,人生不过一张床。”
说得太好了,这是他活了一辈子所悟出的道理,这都是人生。就像《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一样,整本书都是作者张德芬的倾心力作,是她走过这么多年人生所悟出的道理,将自己的过往、心路历程写在书里,讲给大家听。
这本书能将正处于烦恼和压力中的你引导出来,是一本治愈系的好书。
它会告诉你,内向探求,看清情绪的真相。人生中不可能没有烦恼,负面情绪是避免不了的,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更好的应对它们。
它会告诉你,你情绪中的刺,是小时候藏起来的委屈。原生家庭的问题会延续到孩子身上,直到他长大,我们不要被家庭和父母所影响,要学会把伤痛的包袱还给父母,我们尽到孝敬的责任,但不要承担过多的伤痛。
书本只会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但具体怎么做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施。作者希望我们能学会放下,更轻松的生活,我们不要辜负作者的一片诚心。
去试试吧,试着放下一些东西,你是否会活得更轻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