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富:一场商战为中国赢500万外汇!投资建北京地标建筑

清凌说世界 2024-08-06 17:07:09

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我们知道金龙鱼,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背后的大老板是郭鹤年;我们知道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香格里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背后同样是郭鹤年;

我们知道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北京国贸,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40年前那片土地曾差点落入美国、日本的企业手中,是郭鹤年投了5亿美元,才有了今天的北京国贸。

我们知道郭鹤年亚洲“糖王”的称号,却殊不知在51年前他曾瞒过全世界,为中国采购了30万吨糖,当时只要我国缺糖的消息哪怕走漏一丝半点,那国际糖价可能会专门针对中国涨价20%!

为此郭鹤年可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仅用了三天就成功完成了30万吨白糖的低价采购,而他的一场商战更是为中国额外赚取了近500万美元的外汇!

对于他的评价,有人说其财富可以比肩李嘉诚,也有人说其对中国的贡献不亚于霍英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马来西亚首富究竟是什么来头?他为何会选择对中国鼎力相助呢?

2012年12月,郭鹤年荣获中国中央电视台 年度经济人物“终身成就奖”

为国操盘:惊心动魄的30万吨白糖采购

一个神秘的电话,一场惊心动魄的暗中操作,一位华裔商人的赤子之心,这就是郭鹤年与中国不解之缘的开端。

1973年的一个平常日子,郭鹤年接到了一通神秘电话,请他务必前往香港宝华大厦一叙。

这位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亚洲糖王"并不知道,这个电话将开启他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冒险,也将他与祖国紧密相连。

在宝华大厦顶层的高级包房里,两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焦急等待,他们是来自中国商务部门的干部,肩负着一项极其机密而又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任:为新中国采购30万吨白糖。

郭鹤年听完后也是心里一惊,30万吨白糖,这可不是去超市买几包糖那么简单,而是相当于一个小国一年的消费量!

而且当时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处于动荡之中,尤其是由于石油危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市场上的物资供应变得异常紧张,这种国际环境更是加大了采购的难度。

更棘手的是,如何在不惊动国际市场的情况下采购,毕竟如此大规模的采购一旦走漏风声,势必引发国际糖价飙升,甚至可能被西方国家趁机做空,给本就捉襟见肘的新中国雪上加霜。

但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郭鹤年没有丝毫犹豫,尽管他出生在马来西亚,成长在新加坡和香港,但中国人的血脉和身份认同始终刻在他的骨子里。

这一刻,他仿佛听到了祖国的召唤,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行动拉开了序幕。

接下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郭鹤年立即投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划中,他深知,要在不引起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采购如此大量的白糖,唯一的办法就是分散注意力,让所有人都看不透他的真实意图。

所以他一方面派出得力助手秘密前往巴西,同时自己则高调现身日内瓦国际糖业会议,吸引各方目光。

但毕竟是30万吨白砂糖,如此大规模的采购计划,怎么可能会瞒住各国的“老狐狸”呢?

当郭鹤年在意识到国际市场已经有所警觉后,就立即给在巴西的助手下达死命令:"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合同签订!"

幸运的是,当时的巴西政府将中国视为社会主义好兄弟,得知这批糖是为中国采购,他们不仅爽快答应,还给出了优惠价格,就这样,仅用了几天时间,30万吨白糖的采购合同便尘埃落定。

但这仅仅是开始,为了进一步掩人耳目,郭鹤年开始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的期货市场大量买入白糖期货。

当消息终于传开,国际糖价应声而涨,郭鹤年抓准时机,果断抛售所有期货,一举为中国赚取了近500万美元外汇!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笔堪称天文数字的交易中,郭鹤年分文未取,甚至因此搁置了自己的其他生意,当有人问他为何"有钱不赚"时,他淡然回答:"这对中国是不忠。"

这500万美元在今天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197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还是负数,高达-8100万美元,郭鹤年这一手操作,无异于雪中送炭。

情系中华: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

成功完成白糖采购任务后,郭鹤年开始将投资重心转向中国大陆,他在祖国需要的领域大笔投资,从粮油、饲料到玻璃制造无所不包。

每当听说国家建设资金短缺要向外国贷款,他就感到揪心,为了不让中国人求洋人,他慷慨解囊为北京亚运会等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上世纪80年代,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当时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的目光,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率先表现出对北京建国门外一块黄金地段的兴趣。

倘若那块土地落入他们之手,那国贸中心建成后将成为外国人的“印钞机”,毕竟这块土地不仅临近北京的主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未来北京市政府规划得到核心商业区。

而且当时不仅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盯上这块荒地,就连香港的很多富豪同样眼热,但由于工程量大,以及资金需求高,很多投资者都望而却步,唯恐赔本。

当时能够吃下的也就只有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但他们却对土地的使用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和要求,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1985年,建设中的国贸大厦

而郭鹤年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一方面是出于爱国情怀,不想让外面人看不起华人,所以下定决心,这片土地的建设要由中国人自己做。

另一方面,郭鹤年也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商业中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外企业对现代化商务设施的需求,还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因此,郭鹤年决定挺身而出,主动出资5亿美元,筹建一个集办公、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即今天的北京国际贸易中心。

这一巨额投资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尤其是在其他外国企业因条件问题而犹豫不决的情况下,但郭鹤年却敢干。

最终,北京国际贸易中心在1989年如期竣工,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商业新地标,如今每天光靠这里的收租,都能给其带去上千万的收益。

郭鹤年对中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始终站在前列,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

此后,他还慷慨解囊,为北京亚运会等国家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单是个人捐款就达200万美元。

如今郭鹤年的投资触角遍及中国各地,从粮油到房地产,从酒店到物流,他始终坚持"把在国外赚的钱,源源不断地送进国内"。

他的丰益国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集团,旗下的金龙鱼更是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糖王"到商业巨子:郭鹤年的创业历程

郭鹤年出生于1923年的马来西亚,虽然从小生活在异国他乡,但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继承家业后,郭鹤年并没有满足于安逸的米粮油生意,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挑战的白糖贸易。

郭鹤年少年时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抓住欧洲异常寒冷引发的糖价波动机会,成功在新加坡低价囤积了2万吨白糖。

一年后,巴西遭遇飓风,作为全球最大的食糖出口国减产,郭鹤年手中的糖价瞬间翻了一番,狠狠地赚了一笔。

短短几年时间,郭鹤年就掌控了亚洲80%的食糖市场,并跻身全球贸易总量的5%,被誉为"东方糖王"。

到40岁那年,他的商业帝国初具规模,除白糖外,还涉足酒店、房地产、金融等领域。

功成名就的郭鹤年,并没有被商业利益蒙蔽双眼,在中国需要时,郭鹤年挺身而出,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郭鹤年加大了对内地的投资力度,他率先在深圳投资兴办粮油企业,创立了家喻户晓的"金龙鱼"品牌。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亚洲金融风暴让众多商家望而却步,唯独郭鹤年坚定看好香港,不仅没有撤资,还将居所迁到了香港。

进入新世纪,郭鹤年甚至还曾宣布,未来三五年内,将增资中国300亿元,助推祖国经济腾飞,在他心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投资中国就是最大的收益。

凭借卓越的经营才能和远见卓识,郭鹤年连续24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亿万富豪之一,身价115亿美元,其旗下产业更是遍布粮油、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被誉为"永不破产的巨人"。

2012年,他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成为华人世界德高望重的长者,如今虽然101岁了,但仍未退休!

而郭鹤年的爱国情怀也深深影响着家族的后辈,长子郭孔丞虽与邓丽君情缘未了,但对中国演艺事业的支持从未停歇;侄子郭孔丰更是全力打理家族在华业务,誓言将中国市场视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结语:百年郭鹤年,一生赤子心

回顾郭鹤年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始终心系祖国的赤子。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财富,更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从"糖王"到商业巨子,从海外华人到爱国企业家,郭鹤年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实业报国",什么是"家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郭鹤年这样的企业家,百年郭鹤年,一生赤子心!华商楷模,民族脊梁!

文章信源: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5期: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观察者网

福布斯发布2024马来西亚富豪榜:仍然有人财富暴增--福布斯

“一瓣爱马来西亚,一瓣爱中国”(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1))--海外网

郭鹤年——传奇!靠卖糖成为亚洲十大富豪的百岁闽商--洛阳市福建商会

0 阅读:21

清凌说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