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依然是摇头……全日本超过3万间拉面店,最对胃的那间到底在哪里?又是寻觅的一天。东京,逼仄巷道里,一间不起眼的日常小店,或许可以去碰碰运气。
得到线报,“嘎吱”一声,一行成都人推开了店门。店内紧凑、温暖,时间在桌面上留下划痕。面条滋溜入口,汤底一扫而光。
决定了,就是他!“师父,请到中国开店吧”。守着这间家庭拉面店的师父一脸茫然,第一反应,当然是谢绝。去中国?成都又在哪里。
为表示诚意,这行成都人时常光顾拉面店,并在店里打工。甚至,为了师父能将店迁到成都,一家人能尽快适应,一行人还整理了一本来中国生活的攻略。
事实证明,被打动的师父,有意关掉日本的老店,举家前往成都,在“中国华商”演绎独具匠心的日式拉面。
如同电视剧般的情节,在真实世界真实发生。而这,只是近百种世界各地、省内省外地道美食和中国华商结缘的一部分。
在中国华商,一位位幕后的星厨,犹如隐居山林的武林高手,颠锅掌勺,行云流水,一身绝世手艺。
中国八大菜系与世界经典美食,中华老字号同地方名小吃,“米其林”和“黑珍珠”。
能够汇集如此众多的美食高手和行家,这都是在“师父,请出山”的盛邀下,倾力修炼中国华商这颗“味蕾的解药”。
1982公里
福满楼·Hokkien Cuisine
从厦门到成都
将厦门华尔道夫酒店的中餐主厨杨艳彬请出山,邀请他担任福满楼·Hokkien Cuisine的主厨,中国华商特地去了厦门五次。
尽管杨艳彬今年只有28岁,福满楼·Hokkien Cuisine开业也仅半年多,但餐厅已入围米其林榜单推荐餐厅。
这证明一件事,武林高手不一定是白胡子老头,也可能是英雄少年。
那是去年6月,杨艳彬前往中国华商考察。“好人与好人在一起,好的企业和好的企业在一起”,办公室里的一句话,让他坚定在中国华商打造一个新的餐饮品牌的信心。
从厦门到成都,杨艳彬相信,要有挑战,才有突破;一个人需要舍得,才能获得更多。
传统的佛跳墙,蛋白质含量、粘稠度高。福满楼·Hokkien Cuisine舍弃了一些口感,口味上没那么粘稠,这一改良,却让客人吃起来负担没那么重,心里更舒服。
传统的姜母鸭,香飘整个屋子,滋味油腻。福满楼·Hokkien Cuisine通过烹饪手法的处理,使得姜母鸭的油烟减小,以防客人的妆容和衣服被无意破坏,但同时,又保持鸭肉的松软、软烂。
至于另一道福建地区重要的办桌菜——荷香糯米蒸膏蟹,福满楼·Hokkien Cuisine将蟹肉拆下来,而非直接让顾客啃螃蟹,留下一堆残渣,始终顾及客人用餐姿势的优雅。
保留传统的口味,但是做法更加现代化和精细化。杨艳彬相信,做美食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帮客人思考,而非限定在单纯的一道菜。
做好吃,对厨师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处处留心,为客人考虑,才是真正做服务业的最高标准,并以真诚、自然的方式完成。
高阶食材,以及后厨团队几乎都从福建而来,作为成都为数不多的闽菜餐厅,杨艳彬希望通过味蕾连接饕客与福建的山海人情,重现经典闽食文化蕴藏的美好光景。
如果客人在餐厅享用美味,坐拥双子塔的景观时,能感受到主厨对细节的用心,这可能是杨艳彬最开心的时刻。
他也期望明年福满楼·Hokkien Cuisine能拿下米其林的一星和黑珍珠的一钻。“奖项意味着对自己和团队努力的认可,也促使我们有更好的标准服务更多的宾客。”
1960公里
蟹尊苑,从上海到成都
连续多年入围上海黑珍珠,以对蟹的极致料理、烹调,使得蟹尊苑在上海连年火爆。仅仅是一个巨无霸套餐,一个单店,旺季时一天能够卖出200份。
四五个黄牛,每天准时上班排队,“一张票卖到两三百”。主厨吴侠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客人,最多排了八小时。中午饿了,吃肯德基外卖,继续排队”。
蟹尊苑位于上海的店
从上海的大本营,到在成都开出西南首店,蟹尊苑自身也没有想到。本计划先到北京、深圳一带拓展,仅仅是北京,吴侠先后去过四、五次。
显然,蟹尊苑和成都更投缘。一楼主打简餐,以和蟹有关的面条、馄饨为主;四楼则是锦上添花,数个高雅包厢,可供宴请,私密性极佳。
一个“新鲜”,即可道出蟹尊苑广受欢迎的核心。
自2016年创立时起,蟹尊苑就坚持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确保环节的精细。一个在阳澄湖边,一个在上海青浦,经常地,吴侠会出现在自家的基地中,看看蟹的品质。
蟹尊苑的养殖基地
每日凌晨两点,由专人从机场将螃蟹运抵中国华商,再登记入库。仅需盐,胡椒粉,绵白糖和蟹醋,即可激活蟹的所有鲜味。
那是一碗蟹膏与蟹黄缱绻交融,深挖一勺即可见真实的招牌金汤蟹粉面;也是一碗以纯蟹粉以及大颗整虾为馅儿的馄饨,入口即鲜掉眉毛。
玻璃窗中,有多年拆蟹经验的老师傅,一勾一剥,蟹黄、蟹膏和蟹肉得到完美的拆解。客人看得赏心悦目。
大钳上端是整钳,下端是碎钳,蟹的小腿肉,蟹的身体肉,蟹壳里的肉,母蟹的黄,公蟹的膏……以对蟹不同部位的细致理解,每个部位都可以做一道独具匠心的菜。
因蟹尊苑的存在,在成都的上海人,久违地找到了在家乡吃蟹的亲切。成都人也得以有机会,探寻到螃蟹鲜的精髓。
150公里
黄泗海·黄鸡肉
从乐山五通桥到成都
从在乐山五通桥地区走街窜巷叫卖,到开出属于自己的黄鸡肉店铺,众人皆知。再到成都,在中国华商开出3.0版本的旗舰店,分享乐山美味。
黄泗海·黄鸡肉位于乐山的店
作为黄泗海·黄鸡肉的第四代传人,黄泗海的外孙,谭磊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小时候,逢年过节在家里帮忙的情形。
一张八仙桌,烹煮过后的公鸡在黄泗海的手中,经肢解,包括内脏在内,形成惊人的400多片。他则在桌子下帮忙剥鸡脚皮。
谭磊也记得,七八个鸡贩子,将从农村收购来的土鸡公提到自家门口,经严格挑选后,再现场宰杀。每日,外公凌晨三点起床生火煮鸡,赶在六七点出街售卖。
青年时期的黄泗海曾加入抗战,随军陪都。正是因为擅长烹调被长官看中,长期在“孔府”家中掌厨。
回乐山后,黄泗海携家人,走街串巷,以竹篮装两钵钵,钵内盛鸡,沿街叫卖,经营起自己独特味道的凉拌鸡。
黄鸡肉调料的咸、甜、麻、辣恰到好处。习得外公的手艺,确保味道的稳定。时至今日,黄泗海·黄鸡肉也仍然保持着对选材的用心,和制作的匠心。
鸡只能是乐山周边特有的汉阳鸡,肉质紧实,个头更大。按标准喂养,每只生长周期在80天左右。
煮鸡的考究在于,大量的的食盐和秘制香料,形成类似卤料的高汤。按时间和经验煮熟,过冰水,再切片。看似简单,却需深厚的内功。
一次,一刚来半月的师傅,只多煮了四五分钟,一锅12只鸡,全报废,不能售卖。“肉质过软,成了炖鸡。”师傅被扣钱,煮坏的鸡当做员工餐,“吃了两三天”。
如今产品各流程标准化程度已经相当高,谭磊仍然坚持在各店之间巡查,指导员工的手艺,传授心得。确保无论在何处,吃到的,始终是地道乐山味道。
从2020年开始筹备,直到去年2月中国华商店开业,黄泗海·黄鸡肉坚定的理念就是保留初心,不要改变乐山的味道,“这就是乐山味道。”
以美食连接乡愁,连接世界,当在享用黄鸡肉的时候,你或许会想起,逢年过节,在家家户户必备的这道菜品中,团圆和相聚。
10公里
张老五凉粉
从玉带桥后子门到金融城
清晨,从亲自挼甜水面的面开始,退休五年,张老五凉粉位于后子门、西御河口子上的店也关了四、五年,自去年在中国华商1楼129号开设新店,今年65岁的潘隆常仍活跃在灶台。
从1983起跟随师父张成明学习凉粉制作,唯有“非常喜欢做凉粉”,才能令人坚持如此之久。一间凉粉店,成为几代成都人的记忆,也离不开处处的匠心。
坚守一碗有78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凉粉。潘隆常至今还记得师父的口头禅,“老少不欺,是啥就是啥。”货源一定要新鲜,不能假,不能将就卖。
凉粉必须选用上等干豌豆凉粉,尽管成本更高;甜水面的红糖,必须得用米易、西昌一带老式的碗碗红糖,保证粘稠的质感。
多重香料秘制的红酱油,必须得亲自熬制;红油的炼制,必须按不同的温度,分三次加辣椒面。无论主材还是葱姜蒜等配料,每日一定重新准备。
从原料选择到加工,再到主料、配料、调料的准备,一直沿用的都是师父张成明的标准。“保证每一份凉粉的质量,既是对每道菜品的诚意,更是对每位食客的尊重。”
尽管只是一份小小的凉粉,从师父在经营时起,张老五凉粉就懂得拿捏成都人的味蕾。夏天,人出汗较多,酸甜味、荔枝味多一些。冬天,则少醋。
同一份凉粉,在“色泽红亮、质地软糯、麻辣鲜香、回味悠长”的基础上,味道可随四季和需求而调整。
1944年,师父张成明创立张老五凉粉店。上世纪50年代,张老五凉粉店开到成都市中心。去年,张老五凉粉首进商场,加入中国华商,百年老店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当同龄的顾客,在新的地方,看见熟悉的老朋友,品尝到根源于记忆的凉粉的味道,亲切和感动,油然而生。
所有人的“心之所属”
每一个品牌都是珍珠,在此汇聚成珍珠项链;他们也是武林高手,多方在合力中,协力寻访、修炼中国华商这颗“味蕾的解药”。
不必远行,在交子金融城商圈核心商区、毗邻双子塔的中国华商,即可尝尽千百种地道美食。
中国华商的邀请,师父的出山,背后其实都是双向奔赴的胜利。每一品类,中国华商的选择,都是在尝试过几十上百家之后,自然懂得谁更受欢迎、更好吃。
师父愿意到来,则希望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重新思考和锚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极大的心力,所有的真心和用心,都是对初心和匠心的回应。
无论是四川名小吃、“中华老字号”美食,还是“米其林”、“黑珍珠”、“金梧桐”等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全国餐饮品牌首店或旗舰店,每一种需求都被用心呵护。
集合中华餐饮元素的文化的桥梁,分享中国餐饮文化的魅力和中国文化博大、包容的善意。目前,已有近100家商家品牌入驻中国华商。
置身大气内敛又极具质感的装修风格中,望着由多位国际设计大师打造出的超高的星空穹顶,它仿佛也是一个关于美食的西洋镜。
各位高手竞相过招,透过中国华商这面镜子,我们得以在成都,看见世界美食的星辰大海。
/ 中国华商 /
· 商场地址 ·
中国华商金融中心
武侯区交子大道33号
(地铁1号线金融城站B口步行1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