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酒文化:酒与文学创作的结合擦出了火花

江忆军事纪 2023-02-08 15:45:43

在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里,酒算是古代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酒文化以其独有的悠长韵味,成功脱颖而出,占据了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善于将自身的情感和胸怀寄托于浓烈醇香的酒之中,人文情怀和酒香的激烈碰撞,能够激发出不一样的人生趣味。中国酒文化最早的起源要从商周时期说起,当然,它的诞生与社会繁荣安定是脱不开关系的,而酒最初出现也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酒与文化创作的联系则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对于酒都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酒不但可以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还能烘托宴酣之乐的气氛,激发一人独酌时对于自身的审视,几乎任何一种场合,酒的出现都能恰到好处的调解人们的感情。而对于古代文人来说,酒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创作灵感,他们从酒中获得无限的真情实感,又赋之以一种诗情画意的表达方式,便可以创作出惊艳世人的千古绝唱。

在古代诸多的文学作品中,就能看到许多关于酒的踪迹:唐代诗人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的是一种独在异乡的离别愁苦;宋代文人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抒发的是一种将灵魂归于自然的清静之美;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将自己与友人离别时的感慨不舍全都寄托在了这一杯酒中。可见,酒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是极其深远醇厚的。

到了宋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也处于开放繁荣的状态,宋代涌现出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志士,而酒文化也被推崇到了较高的地位。宋代酒品繁多,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酒文化与文学创作的结合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一、酒文化的出现为了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01.酒文化的出现促进了文学创作

对于宋代而言,酒文化的确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上至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下至商人农民、平头百姓,几乎所有人都钟爱这种特殊的饮品。在这之中,有一类人对于酒的热爱超出了其他阶层,就是宋代的文人们。他们把酒看作是文学创作的一部分,除了从饮酒中追求所谓的刺激和快乐之外,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把喝酒之后所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借此来抒发自己的胸怀抱负、喜怒哀乐。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酒文化在宋代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社会生活发展的情况。酒文化既是一种物质文化,又融入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酒文化的繁盛对于促进文学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酒的喜爱甚至超越了其他的物质享乐,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满足。文人以酒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通过这种奇妙物质的催化创造出了更多的文学作品。

02.酒文化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分

除了借酒来抒发感情、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之外,文人还将酒成功地运用到创作之中,写出了很多关于酒的诗文作品。这算是酒作为一种饮品的跨界逆袭,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酒,不再单单是一种无物质化的东西,而是一种情感、一种美的体现。尤其是在宋代这个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生活方面得到满足的人们就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与灵魂方面的满足,酒、算是很好的一种物质载体。

在这些写酒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人们对于酒的认知观念和热爱程度。比如宋代文人吴淑曾专门撰写了一部文学作品《酒赋》,将喝酒的好处与坏处,都描写得极其细致,除此之外,宋代文人苏轼在《酒子赋》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中,也有对于酒文化的描写,这些文学作品中,不仅记录了宋代文人喝酒宴会的一些闲情趣事,还有对于酒的赞美和推崇,色、香、味一应俱全。

自此,酒文化也彻底摆脱约束,成为了宋代文学创作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意象。

二、酒文化的加入改变了宋代文学创作风格

宋代对于酒文化的推崇使得宋代文人在作词作赋等文学创作上的风格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就拿宋代之前的唐代为例,唐代的文人,诗人李白,在饮酒方面是没有什么节制性可言的,他们喜欢豪饮,对于酒的渴求已经到了癫狂的一种状态,虽说喝酒可以激发文人的灵感,但是唐代所主张的豪饮的做法并不能给文学创作带来很大的启迪,毕竟像李白那样天赋异禀的文人,是少之又少的。

到了宋代之后,虽然酒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了,但是宋代文人并没有沿袭唐代的豪饮为主的饮酒方法,而是更加推崇一种“半酣,微醺”的状态,因为宋代文人认为,这样的饮酒方法才能使文学创作迸发出不一样的激情。

所以宋代文学创作的风格,较前几个朝代,是有很大的改变的。相比较肆意挥洒、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宋代的文学创作更主张亲近自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慢慢寄托于饮酒之中,寻求一种美的享受。

三、酒文化的发展为文学创作开发出了新的思想

01.在酒中寄托相思

古往今来,文人志士们在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时,会运用到很多不同的意象,比如月亮,不管身处在多么地方,只要抬头和自己心里思念的人看到同一弯月亮,就可以将思念寄给远方的亲人;还有杨柳,柳通的是留,给即将远行的人折一枝柳戴在身上,同时也带走了亲人的无尽想念,这些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到了宋代之后,这些文人开始运用“酒”的意象来寄托相思之情了。

宋代的咏酒诗词数不胜数,酒能更好地将离别时细腻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相比较其他意象的直接喻义,用酒去作为载体,则能使人的感情变得更加充满韵味,细腻绵长。无论送别的人是达官显贵、是妻子、是友人、还是至亲父母,酒都能很好地将不一样的感情转换成一样的相思之意。

宋代用酒的意象表达相思离别之愁苦的词有很多,其中最令人感慨的算是柳永的《雨霖铃》了,他在词中写道:“多情自主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短短的几句,就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内心深处的愁苦并没有因为酒醒而减少半分,相思之情反而更加浓烈。酒的加入使得这份哀愁变得而更加沉重。

02.借酒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这些文人除了进行文学创作之外,对于家国政治也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这种情怀在宋代发展的更为强烈,宋代虽然是一个大统一的局面,但是前朝所留下的民族矛盾却是十分尖锐,甚至一触即发。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绑在了一起,面对如此紧迫的社会局势,文人们很难不去顾及到社会政治的发展。所以报国的情怀就在这些文人的心里沸腾起来了。

充满忧患意识的饮酒诗词开始大量出现,在这其中,就有一首张绍文的《酹江月》,深刻的将豪情壮志寄托于酒中,他在词中写道:“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短短几句,就将自己的苦闷之情抒发了出来。在这之中不难看出的是,这些文人志士并不仅仅是在借酒消愁,这些忧伤的情绪背后蕴含着对于新生活的向往,酒也成为了他们抒发豪情壮志的载体。

03.花前月下,借酒烘托欢乐的气氛

如果表达相思、寄托情怀是一种消极的饮酒状态的话,那么酒所表现的花前月下的快乐氛围才是它最为人们所喜爱的理由了。宋代的文人们在饮酒时往往要进行赏花赏月的活动,一人独酌则索然无味。文人的花酒之趣是超凡脱俗的,他们喜欢用酒制造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就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酒对于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苏轼的《水调歌头》就表现出了浓烈的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苏轼这样,将自己的感情融于酒中,又以一种深邃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就表现了酒文化赋予了文学创作新的思想内容。

可见,宋代酒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是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的,酒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在发展中呈现出了相得益彰的状态。

0 阅读:11

江忆军事纪

简介:每天分享最有趣的军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