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尽可能去避免决策失误,因为失误会带来的后果很多时候实在是人们承担不起的,轻的能破财免灾,但是重的很有可能家破人亡。
不仅人们治家是这样的,统治者治国也是这样的,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家只要看看我国的历史就知道了。
很多时候一个王朝走上下坡路不是因为多么贫弱,而仅仅是因为一个当时没在意的决策失误,再经过数年的问题累积之后放大成了不可挽回的过错。
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带来严重后果的决策失误呢?其实甚至都不用去看那些在战争中的错误选择,只要看皇位继承就知道了,毕竟选错了皇帝,带来的损失是最全方面的。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最命途多舛的一个皇帝,他虽然是汉武帝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嫡长孙,奈何在他刚出生没多久的时候就爆发了“巫蛊之祸”。
这场祸乱的结果就是不仅刘据自己兵败身亡,甚至他的家人们也几乎死了个干净,就只剩下年幼的刘询被偷偷保下来,养在了民间,这才逃过一劫顺利长大。
在民间生活的这些年间,刘询早就已经在合适的年龄娶妻生子,有了幸福圆满的家庭,没想到他的命运却突然迎来了转折。
在汉昭帝驾崩之后,因为他没有儿子,就由权臣霍光主持皇位的继承,于是身为汉武帝亲曾孙的刘询就被他盯上了,他既有合适的血统,又毫无权势,属实是非常有利于霍光操控。
于是年仅17岁的刘询就这样坐上了皇位,成为了备受霍光操控的一个傀儡,但是他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始终没有抛弃过糟糠之妻许平君和长子刘奭。
即便后来许皇后去世,汉宣帝又换了两个皇后,也添了不少子女,但他出于对元妻的怀念,对刘奭寄托的厚望始终没有变过,坚定要让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虽然汉宣帝此举看上去非常深情,嫡长子继承也非常合礼法,然而选择刘奭属实是有些意气用事,这绝对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首先从性格来看刘奭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他的性格说好听了是仁慈,说难听了就是优柔寡断,跟汉宣帝那种果断刚毅完全相反,显然是不适合君临天下的。
更何况汉宣帝虽然对刘奭寄予厚望,但实际上对他的培养并不够,这就导致刘奭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儒家思想,对法家那套治国理念懂得不多。
然而单纯用儒家思想对于治理当时的汉朝来说属实是不合适,这就导致他登基后处理朝政总是力不从心,在大方向上没什么主见,只能被朝臣们牵着鼻子走。
这对普通人来说算不上大缺点,但在一个皇帝身上简直就是灾难,因为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又不都是忠直的好人,这就导致在汉宣帝时期达到了鼎盛的大汉在刘奭手中逐渐衰落。
他去世之后更是灾难,他的皇后王政君掌权后纵容王氏外戚掌握了朝廷大权,甚至最终大汉江山也被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夺走了。
接下来过了三百年之后,到了晋朝的时候再次发生了一次因为坚持嫡长子继承而引发的灾难,不过这次的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果就比汉宣帝那时候严重多了。
毕竟汉元帝再怎么不好他也是个正常人,然而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为了明正嫡长子继承的规矩,竟然不惜选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
说司马衷是傻子绝对不是在骂他,而是陈述,他就连说话都说不利索,就更别说治理国家这么有技术含量的事了,他是绝对胜任不了的。
司马炎自己也是知道儿子有这个问题的,他也一度非常发愁这孩子究竟能不能接过自己的衣钵,因此专门出了几道题考问司马衷的水平,想求个自我安慰。
让司马衷自己答出来比上天还难,但是他的妻子贾南风为了丈夫能继承皇位,专门找来了有学问的先生替司马衷解决这些问题。
司马炎收上来回答之后发现傻儿子竟然回答的还挺好,于是竟然就真的以为是司马衷自己的作答的结果,认为儿子在正事上还是有些头脑的,因此以后再也没有动过质疑他的念头。
就这样,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顺利继承了皇位,但他一个傻子自然是不懂如何治理国家的,他甚至在得知发生饥荒,有很多百姓饿死的时候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样荒谬的话。
因此朝政大权就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但贾南风不是像东汉那些执政太后一样的贤后,她最擅长的就是小聪明和政治斗争。
于是在她和一群权臣外戚的搅和之下,朝廷彻底乱成了一锅粥,朝臣们为了争夺权力,纷纷结党营私,整个朝廷都乌烟瘴气的。
并且因为当时司马炎登基之后对宗室诸王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导致这些这些诸侯王手握重兵,因此在整个天下大乱的时候自然趁机起兵造反,造成了“八王之乱”。
这场持续了十几年的内乱搞得原本好不容易统一的国家又开始分裂,甚至还因此引发了“五胡乱华”,让整个民族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难之中。
所以说晋武帝在选继承人这事儿上实在是失策了,要是他不固执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选贤继承,晋朝没准就能顺利延续下去,也不会造成此后几百年的动乱了。
隋文帝这个终结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开创了大一统时代的伟大皇帝本来是足以担得起一声“千古一帝”的,然而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出了大问题。
刚登基的时候,隋文帝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将嫡长子杨勇立为太子的,然而独孤皇后却因为她看不惯杨勇宠妾灭妻的行为,逐渐认为长子不适合继承大统。
在这时候,老二杨广看到了机会,于是收敛了自己的本性,表演得像一个洁身自好、忠直爱国的贤才一样,让独孤皇后对他非常看好。
众所周知隋文帝在独孤皇后面前相当妻管严,再加上他也看到了杨广表现很好又有才能,还也有些大臣曲意逢迎劝他改立太子,于是隋文帝随后被说动了,改立杨广为太子。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杨广当了太子之后就开始暴露本性了,隋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但他还没来得及后悔废了杨广的太子之位就去世了。
于是杨广就这样顺利继承了皇位,是为隋炀帝,然后就肆意妄为地开始了他荒淫无道的统治,又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又是穷兵黩武地发动战争,又是广收美女进自己后宫。
然而民生他是一点都不管,甚至还肆无忌惮地打杀异己,最后的结果就是原本蒸蒸日上的隋朝被他作得乌烟瘴气,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就开始全国各地频繁爆发农民起义。
就连统治阶层内部也发生了分裂,比如隋炀帝的表弟李渊就放着自己的高官厚禄不要,选择了揭竿而起,并且最终真的成功推翻了隋朝统治,建立了唐朝。
所以说隋文帝在选继承人这事儿上属实是坑了自己一把,如果他多培养、多观察杨广的真实品行,或者选个更有德行的儿子继承皇位,隋朝的命运说不定就会大不一样。
但历史就是这么残酷,不仅隋文帝的一世英名被儿子毁了,自己建立王朝也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实在是可惜。
由此可见,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再怎么谨慎仔细都不为过,所托非人是真的会导致严重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