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嘲笑他,父亲辱骂他,母亲无能为力,弟弟瞧不上他,自己喜欢的漫画家还自杀了,如此境况下,小小年纪的郑有杰选择了跳楼自杀。
以上,是《年少日记》其中一条支线的剧情,主线则是讲述弟弟郑有俊长大之后,生活在“哥哥自杀”以及“原生家庭破裂”阴影下的故事。你没看错,郑有杰不是主角,他的故事,也只是一条支线,导演放着郑有杰的故事,不去深入挖掘,反而讲述弟弟是如何“救赎”的, 导演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根本就想不明白,何为“原生家庭创伤”,所以,他只是以“少年跳楼自杀”为噱头,去讲述另一个相对轻一点儿的主题——抑郁、救赎、和解等。扯远了,我就不聊郑有俊的故事了,只聊郑有杰。但是呢,其实,我对郑有杰也没有特别想说的,对于他自杀的结果,我还是挺痛心的,但我共情不了(强调:我共情不了,不代表郑有杰矫情,或是他原生家庭没错,每个人对于不幸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郑有杰为什么自杀,这应该是由导演去挖掘的,不能只单纯展现不幸的结果),这与“郑有杰”这个角色无关,而是与他的身份有关,如我前文所述,他根本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大律师的儿子,他拥有顶级资源,他父亲虽然“渣”,对他又打又骂,但他资源也是真的给啊,什么请钢琴老师,什么出国旅游,样样也没少。《年少日记》,用“郑有杰”这类孩子,来控诉“东亚原生家庭弊病”,根本就站不住脚啊。郑有杰那点伤算啥,我想跟他换,出身于他那样的家庭,我即便再蠢,长大后也能混得有模有样,不就是挨点揍,挨点骂嘛。说白了,“原生家庭创伤”这件事,无论是怎样的家庭,都会有,反正都有“伤”,那我肯定想在有钱人家里受伤。著名主持人鲁豫老师说过,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到另一个家庭,你还是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创伤,无可避免的。我承认,“原生家庭创伤”,对一个人的“伤害”是深远的,也肯定有人被“原生家庭”深深刺伤,我厌恶的是,有些人,明明就享受了资源,还要不满足,或是一股脑地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谷爱凌有原生家庭创伤没有,郎朗有原生家庭创伤没有?肯定是有的,譬如郎朗,就曾抱怨过自己没有童年,但这点小创伤,跟他如今功成名就的地位比起来算啥?多少普通人,小时候就有“伤”,长大了,因为这点儿“伤”一蹶不振?又譬如,前一阵挺火的《抓娃娃》,有不少人为马继业打抱不平,认为沈腾马丽饰演的父母给孩子造成了难以修复的“原生家庭创伤”,真矫情,我父母要是亿万富翁,如此对待我,我不会觉得他们是虐待我,他们是在考验我,考验我是否有资格接受他们的财产,我十分愿意接受组织的考验!至于我内心那点儿“被欺骗”“被玩弄”的创伤,滚犊子吧,喝水还能噎着呢,成长哪能不受点儿伤。
所以,真正可怕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贫穷的原生家庭”。因为穷,长大后,那些创伤无法被“成就”掩盖,反而会在现实的不如意下,愈发被放大,于是,开始责骂父母,“如果你们当初怎么样,或许我现在就能怎么样!”怪还是可以怪他们的,但归根结底,原因还是他们太穷,没眼界,没资源。如果你是郎朗,你现在会怪父母小时候迫你学钢琴吗?怪他们没有给你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吗?偶尔会,但肯定不会一直想,即便有那么点创伤,躺在吉娜怀里都抚平咯。因此,我讨厌《年少日记》,讨厌它所谓狠戳“东亚原生家庭”的噱头,太虚浮,真正该批判的是穷。此外,《年少日记》里还有一个情节,颇为矫情、恶心,弟弟郑有俊长大之后,谈了个女友,两人干柴烈火,女友怀孕了,郑有俊却让女友打掉,原因是,他有“原生家庭创伤”,不知道怎么当爸爸。这个理由倒也行,那你戴小雨伞啊。别什么都推给“原生家庭”啊。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