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中国不倒美国也能赢,未来的中美关系走向如何?

历史二点通 2023-06-27 09:49:52

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政策制定者和思想家开始反思他们的策略。一篇在美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刊物《外交政策》上发表的文章探讨了中美关系,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中国不倒,美国也能赢。

传统上,美国一直奉行冷战思维,认为只有中国垮台才能保证美国的胜利。这种观点挑战了长期以来的美国零和博弈思维,并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那么,面对这个新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

一.重新定义“赢”——美国的新思路

首先,这个新的观点强调的是,美国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积极接受并适应中国的崛起,并努力寻找与之合作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味地试图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发展。

其次,这个新的观念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安全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美国也不例外。

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美国的许多科技巨头都深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其中包括中国。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2年的数据,中国不仅是苹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同时也是其第二大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这清楚地说明,美国不能仅仅关注自身的短期利益,而应该认识到自身与中国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最后,这种新观念也重新定义了"赢"的含义,将其拓宽到包括经济利益、人民福祉以及全球和平。

这意味着美国在追求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应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在全球问题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关注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美国更应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这样才能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赢”。

二.孤立还是共赢?——合作才是出路

长期以来,美国精英们普遍认为,只有中国政权的崩溃才能确保美国的胜利。这种观念源自冷战思维,即单赢思维或零和博弈的观点。这种思维模式在世界上盛行,导致许多国家难以实现强大,从而给全球发展带来瓶颈。

美国一直以“美国优先”的理念为指导,把对抗和遏制视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方式。

在中国崛起的问题上,美国大多数精英始终坚持“只有中国倒下,美国才能赢”的观点。但是,面对中国持续的崛起,这种观念是否仍然有效?

在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主要源自两方面。

首先,美国在对中国崛起的早期阶段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初,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技术的迅速发展逐渐显现。

但是,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将其视为比较遥远的事件,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界人士推动了这一过程,期待中国的经济自由化将会带来政治改革。

但是,当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对其全球领导地位构成挑战时,中国已经在许多领域,如制造业、技术和外交,达到了世界级强国的地位。

中国自20年以来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且在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令全球瞩目。

其次,西方习惯于将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与霸权地位等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美国精英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因为在历史上,强大的国家常常试图推行其价值观和政策,并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主导地位。这一思维模式导致了一种误解,即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美国的全球地位构成威胁,从而引发了恐惧和担忧。

然而,这种基于恐惧的对抗思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了矛盾和冲突。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就是美国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表现。

疫情爆发后,中国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了病毒的传播,而美国则因为政策混乱、应对不力,以及将疫情政治化,导致疫情得到了快速传播。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23年6月,美国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很明显,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对抗思维所导致的。

在全球危机中,美国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因此,认同“中国不倒,美国也能赢”的观点对于美国精英们来说十分必要,这与中国提倡的合作共赢和和平发展的理念相似。

三.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简单又复杂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复杂性源于两国之间的深刻差异和广泛的互动,而其重要性则源于两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中美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简单的。

这主要表现在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上。由于全球化的推动,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经紧密地相互依存,无论是在贸易、投资还是供应链方面,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对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拿贸易来说,截至22年,中美贸易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贸易额的大约1/5。这种规模的贸易联系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有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尽管两国在某些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在保持经济和贸易联系稳定的问题上,中美有着共同的利益。

再看投资方面,截至22年底,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也达到了近1500亿美元。

这样的投资关系反映了两国经济的深度交融,同时也说明了两国在保持投资环境稳定和吸引对方投资方面有着共同的需要。

此外,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使两国在金融领域也紧密相连。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意味着,任何一方采取对抗性措施,都可能损害双方的经济利益。

因此,从以上来看,中美之间是互利的,简单的利益关系。

另一方面,中美关系也是复杂且多元的。

这主要体现在两国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深度交往和广泛分歧上。首先,尽管在经贸领域存在许多冲突,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非常紧密。

在美国对华启动贸易战的29年,两国的贸易总额仍高达6590亿美元。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也是美国在电子产品、服装、家具等众多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在全球价值链中,中美经贸联系已深度融入,不可能轻易割裂。

然后,在全球重大问题上,中美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比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两国都是巴黎协定的签署国,而且作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的碳排放国,两国在推动全球减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但同时,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深度的分歧和争议,这些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紧张源泉。其中包括贸易不平衡问题,美国一直抱怨其对华贸易逆差过大,这也是贸易战的导火索。

而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新疆、香港等问题的处理表示关切,中国则认为这是内政,反对美国的干涉。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双方的重要分歧之一,双方对此一直在进行激烈的辩论和指责。

此外,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国的对台军售等行为一直是双方关系的重要矛盾点。这些分歧和争议使得中美关系在未来的某些方面仍可能保持复杂和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呈现出一种混合的情况。

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领域,中美关系可能会持续紧张,甚至更进一步。这种紧张并非空穴来风。在21年,美国开始实施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禁令,包括对华为的技术和设备出口限制。

这样的举动加剧了双方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也使得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但是,就在双方在这些领域保持着强烈的竞争态势的同时,特别是在全球性的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合作仍有可能得到加强。

20年开始的全球疫情,就是一个需要全球各国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疫情的早期,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就疫情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病毒序列的分享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需要认识到,对于中国的策略需要有所调整,从封锁与遏制,转向理解与合作。美国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与中国建立一种可以管理竞争,避免冲突,同时在共享问题上寻找合作的关系。

在现实中,这可能意味着在一些重要领域,如科技和军事上,美国需要保持其竞争优势,但在环保,全球公共卫生,贸易等领域,美国应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同时,中国也需要认识到,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需要以一种负责任和建设性的方式来进行。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无法独立于其他国家之外。

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不仅需要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要对外界有更大的开放。这种负责任的崛起,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综上,中美关系的未来,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两国共同努力来塑造。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