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最好的丫鬟:一辈子站饭桌前,却因儿子中举得以风光大葬

叨客文史吖 2025-02-07 11:12:08

要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谭延闿那可是响当当的“湖湘三公子”之一,还是国民党元老。您能想到吗,这样一位大人物,他母亲李氏竟然只是个通房丫头。在封建王朝,通房丫头那身份可低得很,李氏在谭家的日子,那真是受尽了苦头。不过好在她儿子争气,最后母凭子贵,有了个令人惊叹的结局。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是清朝官员。当年,谭钟麟母亲房里有个姓李的丫头,一直在老夫人身边伺候。因为谭家子嗣单薄,老夫人就把这丫头给了儿子当通房。李氏没啥特别出众的地方,在谭家很低调,谭钟麟平时也不太注意她。

有次偶然机会,谭钟麟在李氏房里歇下,没想到李氏很快就有了身孕。可这谭家主母不好相处,李氏就算怀了孕,也得干脏活累活。1880 年 1 月底,李氏生下个男孩,这就是谭延闿。李氏满心期待这个孩子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现实很残酷,因为出身,谭家夫人处处刁难她,刚出月子就得接着当仆役干活。

谭延闿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一岁启蒙,三岁去私塾,六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谭钟麟觉得脸上有光,对这个儿子格外看重。可谭延闿和母亲在家中还是没地位,谭家上下都叫他“小三”,对他哥哥却毕恭毕敬喊“少爷”。

小时候,谭延闿就看到母亲的艰难。吃饭时,母亲得站在一旁伺候,等老爷和姨太太们吃完,她才能吃冷饭,为此还落下了胃疼的毛病。有一回,谭延闿看到老妈子训斥母亲,心里特别难受。李氏知道,在那个社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母子的命运。于是,她把谭延闿叫到房里,跟他说:“儿子,想改变咱娘俩的生活,就得考取功名,你成了大人物,妈就能坐下吃饭了。”

打这以后,谭延闿学习更刻苦了。他本就聪明,再加上努力,成绩那叫一个好。13 岁考中秀才,还是第一名。24 岁参加大清最后一场科举考试,拿到会元,殿试二甲第三十五名,成了进士。本来他能取得更好成绩,可慈禧钦点时,因为他姓谭,又是湖南人,和戊戌变法的谭嗣同一样,就给降了名次。

谭延闿中进士的消息传到谭家,谭钟麟特别高兴。中午吃饭时,看到站在一旁的李氏,他难得地温和说道:“你坐下吃吧!以后都坐着吃!”还让人给李氏搬凳子,又对姨太太们说:“延闿为谭家光宗耀祖了,李氏以后都坐着吃饭,谁也不许再使唤她!”李氏等这一天等了 24 年,听到这话,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后来,谭延闿成就不小,两度出任湖北都督。可李氏前半生太苦,没到六十就去世了。谭延闿想大办母亲葬礼,却遇到了麻烦。虽说当时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思想还停留在旧社会,李氏是妾室,出殡不能走正门。谭延闿气坏了,说新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不能用老规矩。可族长却大骂他“大逆不道”,说他坏了祖宗规矩。

谭延闿不管,直接躺在母亲棺材上大喊:“今谭延闿已死,出殡!”他这么一闹,大家都震惊了。毕竟他为谭家立了大功,最后棺材还是从正门出去了。从那以后,后世提到李氏,都会尊称一声“李夫人”。

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通房丫头的地位低到尘埃里。李氏能有这样的结局,全靠儿子争气。可也有人说,就算儿子有成就,李氏前半生受的苦也弥补不了。还有人觉得,谭延闿为母亲争取尊严的做法值得点赞。您怎么看这件事呢?是觉得李氏终于苦尽甘来,还是觉得封建礼教对她的伤害太大,即使后来有改变也无法释怀呢? 来评论区说说您的想法吧。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