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古代史》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
孤军奋战的英雄即使再有本事也无法只手遮天,更别提是征服天下了。三国时候各路英雄纷纷崛起,而这些英雄豪杰也因志同道合各成一派,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三个组织形成了相互制衡相互斗争的局面。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求贤若渴,但是最终人才队伍最强大的还是要属于曹操了。
就是因为有超级强大的后军团支援,曹操成为了一统北方的第一人,也让魏国成为统一晋朝的主力军,这些成就都离不开曹操队伍里面的济济人才。相比之下,刘备、孙权队伍里面虽然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是远不及曹操手下人才的全能。
这个现象的出现和曹操本人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和刘备孙权个人的领导力风格及个人选择相关。首先,曹操所占的高度就和其他两个人不一样,他辐射面不局限在地方性而是在全国范围内,而要说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曹操不仅仅是停留在收拢人心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辅以战略性的举措。
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虽然打出的口号是“英雄不问出处”,而实际上还是看重候选人的学校等。曹操就真真正正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他看来,只要是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他就不论你来自哪里,家庭背景,所以才有了唯才是举这句话。这个人才观着实让曹操的人才队伍一下子壮大了不少。
再来看看刘备,他对人才当然也是重视,所以有了三顾茅庐。但是,假设没有人告诉过他,得卧龙可得天下,就不能保证刘备队诸葛亮还会这么执着了。换句话说,他之所以对卧龙先生如此重视,不是因为知道这个人多有本事,而是知道如果可得到这个人对他会有多大的好处。刘备并不是对手下的所有人都这么好,只是对个别卓越的人特别好而已。
至于孙权,他的人才观也没有曹操这么有远见,而是多了一些偏见。不可否认,比起孙策以暴力征服,孙权则人性化了不少,可是他就不认同唯才是用的观点了,而是看重人才的出身。当然,早期的孙权确实求才心切,但是晚年却因为立储一事残忍杀害了很多人。
一个健康的组织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才梯队,光讨好顶尖的人才,那谁去冲锋陷阵。如果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设置了各种条条框框,其中势必会错过很多可用之人。所以说,人才战略和人才观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曹操就高明在这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