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 这一习俗历史悠久,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地用以 “咬春” 的食物也各有特色。
在北方,春饼是常见的 “咬春” 食品。春饼,又叫薄饼,是一种用面粉烙制的薄面饼。吃的时候,人们会将各种时令蔬菜和肉类卷入其中,比如豆芽、韭菜、粉丝、肉丝、酱肘子等,再蘸上甜面酱,裹成筒状。老北京正宗吃法便是春饼卷合菜,把豆芽、韭菜、粉丝、酱牛肉等铺在春饼上,从头吃到尾,寓意 “有头有尾” 。一张巴掌大的面饼,薄而柔软,带着温热出炉,各种配菜的制作则充盈了春饼里春天的味道。基础搭配是一份 “炒合菜”,韭菜的鲜、鸡蛋的香、黄豆芽的爽口,增加了丰富的层次感。加上酱肘子的春饼堪称经典,肥瘦相间的肘子沾上酱,再配上几根黄瓜条,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
除了春饼,北方人立春也喜欢吃萝卜。《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 。白萝卜水分足、口感清甜,生食时爽脆可口,咬下去 “嘎吱” 作响,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一同咬进嘴里。普遍说法认为立春之后,人体阳气渐升发,这时候吃一些白萝卜来滋补。虽然该说法有待商榷,但白萝卜作为一种蔬菜,确实营养丰富。
而在南方,春卷则是 “咬春” 的主角之一。春卷与春饼类似,不同的是春饼可以直接吃,春卷是用薄饼皮包馅并将两头包住,放入油锅里炸至外焦里嫩食用。在江南地区,立春前后,荠菜已经伸开锯齿状的小嫩芽,悄悄出现在地头墙角。扬州人会把这种新鲜的荠菜包裹在春卷里,成为“咬春” 的首选。当春卷放入油锅里 “滋啦滋啦” 作响,随着油锅里逐渐飘出香味,宛如小金条一般的春卷就炸好了。放进嘴里,春卷外酥里嫩,香脆之间还夹杂着清新的荠菜,汁水迸发,鲜香无比。
上海的三丝春卷也独具特色,常见的 “三丝”,除了里脊肉丝,素菜往往会配上黄芽菜、香菇、木耳,或者是时令的韭黄、豆芽、笋丝,这种搭配使得春卷有种油润的柔软口感,配合炸卷皮的薄脆感,恰是三丝春卷的妙处。在杭州,又酥又甜的豆沙春卷深受欢迎,虽然个头小巧,只有一根食指的长度,却能在一口咬下去时,让柔软的豆沙在嘴里化开,香甜的味道溢于唇齿之间。
在闽南地区,人们立春时会吃润饼。润饼的饼皮制作颇有讲究,手捏着面团往锅上一贴,一蹭,划上一个圆圈,手落手起短短几瞬,粘在锅底的面糊就成了一张薄面皮。面皮配上胡萝卜丝、春笋丝、豆芽、香菇、以及当地盛产的海苔、油炸酥鱼、虾仁等等,口感鲜美而丰富,饱含着当地人对春天雨水丰沛的美好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