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后的冰雪产业突飞猛进,那些不太眼前的运动品牌牌子开始闪闪发亮起来,大家一看,这不就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穿的衣服吗,原来国货也能这么牛。
国产品牌在亚冬会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安踏和361度这两个品牌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安踏给七支国家队提供了比赛装备,特别是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的装备让大家印象深刻,而361度则是给火炬手和志愿者们提供运动服饰,塔吉克斯坦和柬埔寨的运动员们也都穿上了361度的衣服,这让国产品牌在国际赛事上有了更多曝光的机会。
这两个品牌其实早就开始布局冰雪市场,安踏从2010年就开始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他们已经能为12支中国国家队提供比赛装备,这种长期的积累让品牌的专业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361度更早就开始在国际冰雪项目上发力,2011年就成为了世界冰壶联合会和瑞典冰壶队的官方合作伙伴,同时还是2011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的主要官方合作伙伴,这种国际化的布局为品牌积累了不少经验。
UTO悠途这个品牌在一月初的ISPO北京展会上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虽然之前在抖音上经常看到这个品牌的直播,但真正让大家记住这个品牌是因为徐梦桃穿着他们的装备实现了自由式滑雪女子个人空中技巧大满贯。
这个有16年历史的品牌从代工起家,一直坚持做性价比高的产品,虽然之前在大众层面知名度不高,但在专业运动圈里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去年六月他们获得了为15支中国国家滑雪队提供运动贴身层产品的机会,这个合作将持续到2026年米兰冬奥会。
在滑雪这个领域,一些新兴的国产品牌也在快速成长,比如COSONE这个2016年成立的私人定制雪板品牌,他们今年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这说明消费者对国产高端滑雪装备的认可度在提升。
南恩这个品牌成立于2013年,他们把潮流设计带入滑雪产品中,特别受年轻人欢迎,在天猫品牌旗舰店的销售额连续两年排名第二,仅次于国际大牌BURTON,而成立于2020年的AWKA更是在2024年天猫冰雪运动双十一超过了BURTON,这些都是国产品牌实力的体现。
今年的暖冬给很多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雪季开板时间比往年晚了好几十天,教练们反映约课的情况不如去年,以前都是课程排得满满的,现在还得主动发朋友圈拉客户。
对品牌来说,连续的暖冬天气对库存和资金链都是考验,雪季晚一天开始就意味着少一天的销售机会,这让品牌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销售额的起伏太大,很难做到平稳运营。
一些品牌开始尝试新的突破,比如Nobaday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了新店,这在国产滑雪品牌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他们希望通过核心商圈的实体店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装备租赁这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滑雪运动的季节性和高成本,品牌可以开展装备租赁服务,这样既能降低消费者的入门门槛,又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
跨界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冰雪品牌可以和时尚设计师、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既有功能性又有时尚感的产品,这样能让品牌的影响力更大。
建立专业的冰雪运动社区也很重要,通过线上内容和线下活动来培养用户粘性,让品牌有更好的口碑,这种社区运营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
数字化转型也是个机会,可以用VR/AR技术来做虚拟试衣和训练模拟,这样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特别是在非雪季也能保持用户的参与度。
环保理念在冰雪产业也越来越重要,开发可持续材料、建立回收系统,这些都是未来品牌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这方面很重视。